2016年3月31日,那是林麗源一生中最後悔的一天。
當天,她和丈夫梅葆玖與友人一起在王府井一家餐廳用餐。
酒足飯飽後,梅葆玖輕輕起身,附在林麗源耳邊說:“我去趟洗手間。”
剛走出沒兩步,他仿佛意識到什麼似的,突然轉過身,朝妻子揮了揮手。
從洗手間回來,他一個踉跄,重重摔倒在地。
從此,他再也沒能醒過來。
下意識的揮手,竟成了人生的訣别。
而他的去世,也讓林麗源陷入深深的痛苦與自責當中...
一、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梅葆玖和父親不一樣,他出生在一個好時候。
他出生時,父親已經是大名鼎鼎的名角。
鮮花簇擁,人聲鼎沸。
他不需要和父親一樣在擁擠的小胡同裡讨生活,他生來就在磚紅色小洋樓裡長大。
他也不需要和父親一樣因為紛飛的戰火而擔心有沒有明天,在父親的庇佑下,他的童年安定順遂。
最幸運的是,他的父親溫和而寬容,從不打人罵人,家庭和睦而溫馨。
身為梅蘭芳之子,他似乎注定要比别人過得自在一些。
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
他是家裡的第9個孩子,是父母親40歲晚來得子的心肝寶貝。
雖然排行第九,可他卻隻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其他 5兄弟姐妹全都不幸因病夭折。
9在中國人眼中一向是個極好的數字,恰好他排行第9。
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祖爺爺親自為他取名“葆玖”,寓意健康長久。
在父親的光環下,他确實享受了幾分特權。
他家住上海思南路的小洋房,和他念書的盤石小學,隻有一牆之隔。
學校知道他是梅蘭芳的孩子,破例為他在牆上開了個小門,方便進出。
能夠享受良好的教育,享受幾分特别的優待。
除此之外,他在父親的鼎鼎大名下過得并不輕松。
總要有人繼承父親的衣缽,本來,已經選定了接班人是他的三哥。
奈何三哥不幸身染白喉去世,這個重任就落到了年紀最小的梅葆玖身上。
梅葆玖并不喜歡唱戲。
他從小接受洋派教育,是那個年代的“賽博男青年”。
他喜歡新事物,愛擺弄機械,最大的願望是成為工程師。
比起戲袍珠花,他更喜歡拆小汽車、拆留聲機。
甚至于後來梅蘭芳留下的所有完好寶貴的影像資料,都是他幾十歲時用親自組裝的錄像設備去錄的。
但為了繼承父親的衣缽,他隻能将夢想變成愛好。
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要回家學戲。
每逢父親表演,他一定要在旁觀摩錄音,再拿回去反複學習。
練功要練嗓子,練身段,要踩着高跷來回跑。
輕則摔個屁股墩,重則摔倒鼻青臉腫。
“我們都覺得他太忙了。”他的發小吳迎這樣評價道。
可不管他怎麼努力,對他的表演,觀衆們隻有兩種評價:
“和他父親真像”或者“一點都沒他父親的神韻”
他永遠要被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下,接受觀衆近乎嚴苛的凝視。
一次,他在舞台上表演《天女散花》。
因為舞台太小了,演出中他不小心從台上摔了下去。
事後,無數批評和指責朝他湧來,罵他枉為梅蘭芳之子。
面對外界洶湧滔天的議論,梅葆玖從來沒有任何不快。
他本來對戲就不上心,繼承已經是他勉強能做到最好的事情,更不要提超越了。
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态沒有持續太久。
直到父親去世,梅葆玖才真正明白了“傳承”的分量。
二、盟定三生約,共譜月下曲。
林麗源是正兒八經的名門閨秀,其父是四川遠近聞名的富商。
她聰明、端莊,和梅葆玖一見如故。
門當戶對、勢均力敵。
這段感情在所有親友的見證下開花結果,陪伴梅葆玖走過了最艱辛的歲月。
梅葆玖并不發自内心地喜歡演戲,但他卻是主動選擇了演戲。
在他的記憶中,父親總是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
對待身邊的人,父親永遠寬容以對。
可當日本人找他演戲時,他卻剛強無比,拒不出演。
溫柔又堅定。
父親于梅葆玖而言是溫暖的燭火,照亮他的人生,照亮他前進的方向。
為了不讓父親的技藝失傳,他在自己并不喜歡的領域甘之如饴。
1961年,他的燭火滅了,梅蘭芳突發心髒病去世。
與此同時,那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開始了。
男旦禁止登上舞台,梅葆玖唱不了戲了,連開口吊嗓子都不行。
甚至,他還被打成右派,上街遊行。
在這種情況下,梅葆玖首先擔心的不是自己。
“我們離婚吧。”
他忍痛對妻子說出了這句話。
“我不想拖累你。”
他壓根不敢看妻子的眼睛。
“我不想和你分開,你需要我,媽媽也需要我。”
林麗源的語氣裡有着不容置疑的堅定。
當時,梅蘭芳的遺孀福芝芳年歲已大,久卧在床,期間一直是由林麗源細心照顧。
如果此時她離開,那麼家不成家。
在他最狼狽不堪,撐不下去的時候,是林麗源在一旁安慰:
“會有出頭那一天的!”
在他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憤怒惱火時,是林麗源在一旁寬解:
“誰生氣誰是傻子。”
林麗源用她的溫柔,一點點消磨了梅葆玖的悲傷與憤怒。
久而久之,他竟在那種境地下樂觀起來。
“梅葆玖,輪到你去了!”有人在門口喊他去日常遊行。
他不以為意,一臉樂呵呵對妻子說:
“我‘上班’去了!”
縱然身處黑暗,有你在,家就是桃花源。
梅葆玖在妻子的陪伴下挺過來了,可對于梅派來說,這幾乎是滅頂之災。
回想起父親的諄諄教導,與父親同台演出時的點點滴滴,梅葆玖此時才終于明白“傳承”的含義。
1981年,大運動結束後,北京舉辦了一場紀念梅蘭芳逝世20周年的演出。
作為唯一的傳承人,梅葆玖被邀請上台演出。
時隔14年,唱腔如昨,物是人非。
林麗源癡癡地看着舞台上的丈夫,回過神淚已染紅了眼眶。
出走半生,此時的梅葆玖已經不是曾經朝氣沖天的翩翩少年。
歲月給他以磨難,他回報歲月以沉穩。
“我不是大師,我就是個幹活的人。”
他主動扛起了梅派的大旗,隻是這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三、小樓斜影疏,良人如初顧。
為了将梅派發揚光大,他成立了“梅劇團”。
梅劇團的創立并不一帆風順。
一開始,就因為資金問題險些生存不下去。
看着丈夫每天因劇團的事抓耳撓腮,林麗源主動将自己用來做生意的一大筆錢交給了他。
她自己,也主動擔任起劇團的藝術顧問,極大地分擔了梅葆玖身上的壓力。
對于梅葆玖做出的所有決定,林麗源永遠是他堅定不移的守衛者。
一次,梅葆玖邀請了幾位領導來看彩排。
同時還邀請了幾位戲迷,想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奈何戲迷們的熱情太高,來的人有點多,到場将近1000人。
本來是為領導準備的彩排,這下警衛們不樂意了。
他們直接拿着話筒大聲驅趕無關人員,态度惡劣。
突然,人群中一個女士站起來铿锵有力地說道:
“他們都是梅先生請來的客人,戲又不是隻給領導看的!”
警衛不以為意,問:
“你是哪個單位的?”
“我不是哪個單位的,我是梅葆玖的夫人!”
語罷,全場寂靜無比,警衛們面面相觑。
在林麗源的支持下,梅葆玖為梅派戲劇的傳承,大刀闊斧的進行了一系列新的嘗試。
将中國的京劇和西方的交響樂相融合,于是新的《大唐貴婦》問世了。
将電子科技和傳統戲劇相融合,于是3D的《梅蘭霓裳》誕生了。
他給《梅蘭芳》、《霸王别姬》做指導,上綜藝《天天向上》做宣傳。
在戲劇傳承上,他緊随時代。
在私下裡,他也永遠是那個站在時代浪潮頂端“賽博男青年”。
50歲學開車,天天開車帶妻子兜風。
眼饞别人的直升機,一把年紀非要自己學着開一把。
在台灣省聽邁克·傑克遜的演唱會。
愛好擺弄汽車,被沃爾沃請去做代言。
最喜歡吃巧克力和奶油,家中常備咖啡和可樂。
做好了傳承,然後也做好自己。
如果說梅葆玖這輩子還有什麼遺憾,那便是沒能擁有和林麗源愛的結晶。
早年間怕耽誤演出,梅葆玖夫婦遲遲不肯要孩子。
後來經曆父親去世、被劃為右派之後,母親福芝芳因備受打擊,身體每況愈下。
在這種情況下,要孩子更成了奢望。
一晃生活漸漸好起來了,夫妻二人的年紀也大了,早就錯過了能要孩子的年齡。
晚年雖無兒孫繞膝之樂,但在貓咪的陪伴下,生活倒也并不顯得無趣。
老兩口最喜歡喂流浪貓,但凡見到路邊髒兮兮小可憐,必定是要領回家來的。
久而久之,家裡便成了貓的天下。
每次梅葆玖出國演出,帶回來的要不是貓糧,要不就是最新款的貓爬架。
梅葆玖有很嚴重的哮喘和氣管炎,貓的身上帶有太多的病菌和緻敏原。
醫生建議二老少和貓接觸,至少不要讓他們上床,愛貓如命的他們又怎麼能聽進去醫生的話。
或許是上了年紀,梅葆玖的病一日比一日嚴重,最後甚至到了出門就要帶氧氣瓶的程度。
隻是讓林麗源沒想到的是,二人的分别竟然那麼突然。
四、豈料鴛鴦棒,分飛相思苦。
2016年3月31日,梅葆玖和妻子一起去赴友人的約。
出門前梅葆玖撇一撇嘴,撒嬌的說道:
“這次就不帶氧氣瓶了吧,實在太麻煩了。吃個飯而已,不會有什麼事情的。”
看着一把年紀還撒嬌的丈夫,林麗源真是又心疼又心軟。
想到最近他的病情還算穩定,便輕輕點了點頭。
誰承想,就是上個廁所的功夫,他突然氣管痙攣,一個不穩摔倒在地。
等到120趕到時,他已經90%腦死亡,隻能靠一堆機器維持最基本的生命體征。
和衆人預想中的不同,林麗源并沒有表現的太過悲傷。
她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重症監護室門外,一如往常的端莊平靜。
親友們聞言趕來探望,反而是她先安慰起情緒失控的友人們。
醫生說病人已經陷入了深度昏迷,言下之意是讓家人早做打算。
可是聰明了一輩子的林麗源,這次卻沒有聽出醫生的弦外之音。
又或許,她本能的選擇不去明白。
她想盡辦法要喚醒昏迷的丈夫。
突然,她想到梅葆玖最喜歡聽得就是《梨花頌》。
如果有人在他身邊唱《梨花頌》,他一定會有所反應的。
她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急忙拿起手機給梅葆玖唯一的男旦弟子打電話,語氣卻不疾不徐,依然得體大方。
當熟悉的旋律在耳邊響起,梅葆玖的心電圖上終于有了大的波動。
他聽得見!
那一刻,林麗源終于忍不住淚如雨下。
她馬上找來一個收音機,片刻不停的播放他愛聽的《梨花頌》。
怕他聽膩了,林麗源又給他放他愛的相聲。
怕他聽多了嫌亂,她還會在他耳邊輕輕的講家裡的貓又長胖了,上個月種下的小芽又長高了幾分。
可惜,奇迹終究沒被等來。
二十多天沉默無言的陪伴,是他對這個世界最後的眷戀。
5月3日,所有朋友都來送梅葆玖最後一程,他的人生從此正式落下帷幕。
在人前,林麗源從來不會透露半分悲恸。
但當她一個人回到家中,頃刻間就卸下了所有僞裝。
“為什麼不帶氧氣瓶?”
“為什麼不陪他一起去廁所?”
她懊悔、自責、痛苦,将一切過錯推到了自己身上。
好在,還有侄孫梅玮陪在身邊時時寬慰着:
“玖爺爺是有福的,走前吃飽了飯不說,還和奶奶告了别。沒有痛苦,體體面面。”
梅葆玖去世後,林麗源接過了他的事業。
她将丈夫的遺産拿出三分之一捐給梅蘭芳基金會。剩下的,盡數用來支持梅派演出。
她将梅派照顧的很好,将貓咪照顧的很好,也将自己照顧的很好。
2021年9月11日,林麗源因病逝于北京。
“梨花落,春如泥,此生隻為一人去。”
遲到了4年,梅葆玖一定一邊哼着《梨花頌》,一邊慢慢等着她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