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彎文奎 通訊員 扈孟德 文/圖
大學物理,是大學理工科學生的一門基礎課程,如何上好這門課是很多老師的頭疼問題。怎樣讓學生聽得進,聽得懂,有成效,這不僅是個責任活,更是一門技術活。
可是,河南科技大學物理工程學院王翚老師的大學物理課卻場場爆滿,座無虛席。他甚至在課堂上變起“魔術”,讓學生在輕松幽默中掌握晦澀難懂的物理學知識點。
【三尺講台展演魔術物理】
“同學們,你們見過照妖鏡嗎?”
“沒有!”
“‘照妖鏡’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一種能照出妖魔鬼怪原形的寶鏡,今天我就讓大家親眼見證一下現代版‘照妖鏡’的神奇和魔幻。”
【廢棄物品成教學道具】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為了激發學生聽課興趣,王翚在講授大學物理公共課時嘗試過很多方法,比如把中國古典詩詞裡的物理學知識和授課結合。
大學物理課共有100多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需要找到相應的實驗去驗證,王翚迎難而上,“其實,生活處處有物理,物理時時伴你行。簡單的器材适當利用,也能說明很多物理學原理。”
走進王翚的家裡和實驗室,滿屋子都是他當寶貝一樣撿回來的廢舊物品,“我們家就是一個廢品收購站,老王就是站長,”王翚愛人開玩笑說到。
“廚房也是實驗室,在廚房我可以做10個實驗,驗證10個物理學知識點,”王翚實驗室裡的教學道具,大多來自舊貨市場和垃圾箱。鞋架下面挂一個塑料瓶,可以模拟台北101大廈阻尼球的工作原理;八音盒下面放一個垃圾桶,可以模拟音響共鳴腔的工作原理;新人結婚喝交杯酒的酒杯底部有個美人頭像,可以演示光在球面上的折射現象;大小不同的8個招财蛙,可以演示駐波的頻率與尺寸之間的關系。
王翚課題組的幾個學生現在也經常去翻撿垃圾箱,找些可用的實驗器材。“有一次我晚上出去找一個急用的器具,差一點被人當成了破爛王,”學生王曉君說。
“物理其實很有趣,隻要找到有趣的教學方法,學生就會主動、快樂地去接受。”王翚說。
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學生龐東東提交的選題“讓瓶子飛一會兒”和 “三打白骨精”入選中國科協科普素材資料庫等。(河南商報編輯 華麗娟 施尚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