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映的四部華語片,從類型上五花八門。相比小鮮肉拼湊的“流量”電影,觀衆看到華語片反思苗頭,特别是今天要提的《記憶大師》。
放映前,導演陳正道說“《記憶大師》劇本不是沒有問題”;放映後,也有不少觀衆吐槽bug太多,但懸疑推理的華語片能保持《記憶大師》這樣的完成度,實屬不易。
作為一名80後導演,陳正道早期以驚悚題材的長片處女作《宅變》出道,,2014年拍攝《催眠大師》驚豔了一把,但随後他又拍了穿越愛情片《重返二十歲》,直到《記憶大師》才展露出這位年輕導演摸索出“正道”——在商業的背景下創作出受歡迎的類型片,在類型片中表達自己藝術創作的述求。
《催眠大師》口碑和票房的成功,讓《記憶大師》有了好的鋪墊。本文将對《記憶大師》為何比《催眠大師》更加成熟進行分析。
(溫馨提示:本文有少量劇透,小心食用)
“心理”名詞包裹下的懸疑推理
兩部影片,都在片名上很直接了當的說出影片外殼。《催眠大師》套用催眠治療的外殼,把錯位的記憶理清,挖掘潛意識不願面對的記憶,然後在過程中銜接上懸疑、犯罪、人性掙紮。
《記憶大師》上映前有軟科幻的噱頭,但科幻僅停留在“道具科幻”層面,故事發生的時間設定2025年,地點T國,為了讓删除記憶這項技術合理化。通過記憶删除和拿錯,一段殺人過程進入到江豐(黃渤飾)的記憶中,然後推理登場了。弱化科幻元素的做法相當讨巧,除了為數不多的具有未來感的科技公司場景,影片完完全全可以當做一部現代戲來看。
在《催眠大師》中,催眠占的成分過重,不少影迷诟病“催眠真的有這麼神嗎?”。我們常見的催眠方式,多是拿着懷表晃蕩幾下,近期熱門影片《逃出絕命鎮》則靠勺和咖啡杯造成的聲音波。《催眠大師》中存在很多隐性催眠,比如“眼神催眠”。在莫文蔚進入到徐峥辦公處時,在未經過患者允許的情況下,徐峥已經開始對莫文蔚進行“眼神催眠”。但道高一丈的莫文蔚早在見面前,就利用鐘表聲音讓徐峥忘記她是誰。從心理學層面上沒有硬傷,但陳正道忽略了觀衆對催眠這個概念的原先的認知和現實基礎。
在《記憶大師》中,記憶摘除不是抹除,而是去除記憶中的情感,沒有論述心理學中記憶的知識,直接把設定抛給觀衆。和催眠不同,記憶隻是一個把觀衆引入門的锲子,不是推動劇情發展的主要線索。按照普通犯罪片,江豐就是目擊證人,這個目擊證人需要說出整個犯罪過程和看清兇手,才能讓案件真相大白。這樣影片也就不存在“看不懂”或者燒腦的成分。但陳正道更聰明一些,他把案發現場包裝成記憶,格局上有所拔高。
人物關系和情感更加豐富
《催眠大師》的人物關系非常簡單,幾乎就是徐峥和莫文蔚的博弈,加上服務于這條線的三個人物:徐峥助理、徐峥導師、徐峥好友,但這三個人物毫無存在感。
徐峥的線十分簡單:酒駕導緻朋友和戀人離世,心存愧疚,莫文蔚則是自小被二度抛棄,長大後戀人因徐峥酒駕過失離世。依靠在半現實半夢境中推進,催眠和反催眠,和馬丁·斯科塞斯《禁閉島》中的治療與反治療相比簡單得多。
《記憶大師》的人物關系豐富很多。從江豐上看,他不僅代表自己的身份,同時還有記憶中殺手的經曆;警官沈漢強(段奕宏飾)與醫生張珊珊是什麼關系撲朔迷離,同時來警局要錢的老人與他之間的關系也不簡單;張珊珊主動接近張代晨又有何目的;小雲為何面對母親死亡如此鎮定?死者和兇手有何不可告人的秘密?...
出場人物繁雜,而每個人都背負有不為人知的故事。看電影時我們把全部精力放在找出真兇,往往顧不上人物關系,為影片在推理難度上推進了一步。
情感方面,《催眠大師》在進入徐峥回憶酒駕那段,才開始出現真正的情感。前半部分更多的被莫文蔚訴說“鬼故事”吸引,觀衆和徐峥一樣嚴肅地想找出她話中的破綻,在莫文蔚的眼神中,觀衆甚至差點以為劇情是不是要往徐峥公寓鬧鬼發展。
《記憶大師》在情感上就稍微讓人信服。江豐和張代晨是從校園走到婚姻的夫妻,因為事業和生育問題開始有了矛盾;沈漢強是自小在家暴家庭下從成長,性格扭曲為他長大後的所作所為做鋪墊;神秘女子(許玮甯飾)為了女兒忍氣吞聲,甚至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不願離開丈夫也情有可原。
美術和攝影給懸疑加分
《催眠大師》和《記憶大師》也都借用了一些驚悚片的經典手法。出現了“怪異女性”,前者是莫文蔚,她的外表和眼神,讓觀衆信服她在認真講述鬼故事;後者的開頭,受害者的女兒冷漠的倒數聲加上半掩着門漏出兇煞的眼神,讓開片就有驚悚感。
《催眠大師》劇照
在氛圍營造上,陳正道對美術造型和視聽塑造表現出非一般的執着。《催眠大師》的場景不多,主要集中在那間複古陰郁的心理診療室中。而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容納了超過1000多個道具及細節的設計。
電影中的催眠世界是用一磚一瓦的細節構建起來的,美術和道具上做得很細緻。神秘詭谲的催眠房間,盤繞上升的樓梯,黑白相間的地磚都令人印象深刻。
《催眠大師》劇照
而《記憶大師》更進一步,蒸汽朋克的海報、形狀怪異、全透明的牢房,荒草叢生、雕像陳列的花房、科幻感極強的記憶大師診所、布滿精密複雜的發條和齒輪的記憶提取設備……
摘除記憶手術的現場,更是借鑒美劇《尼克病院》(2014年)的創意,在江豐在警局中,有一幕放映《科學怪人》,對映了沈漢強對江豐的忠告“不能為了抓住一個怪物,制造另一個怪物”。
如此下功夫,隻為了讓故事無硬傷,這也體現了陳正道在電影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攝影上《催眠大師》用了高反差的光影,以消色調畫面展現過去。
《催眠大師》劇照
《記憶大師》同樣如此,消色調加上黑白攝影用來展現記憶裡的故事。同時《記憶大師》善用鏡像反光,江豐多次試圖從鏡子中看兇手是誰,但每次都看到了自己。
類型片的探索和堅持
陳正道拍了幾部不着調的愛情片後,真正找到自己擅長的電影類型——懸疑推理。到底什麼是類型片?通俗說就是有迹可循,有套路并且遵循套路。
比如,我們知道懸疑片中,多數時候正義會戰勝邪惡、人類力量會戰勝科技災難...陳正道在《記憶大師》中沒有給開放式結局,罪犯被扣上手铐,觀衆揪着的心在正義的出現得以平息。
從《催眠大師》到《記憶大師》,陳正道愈加自信。在《催眠大師》中,有長達20幾分鐘用來解釋先前觀衆所見的,導演自己給自己的影片解碼,生怕觀衆看不懂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不自信大大降低了觀衆自己解密的樂趣。
《記憶大師》就顯得自信很多,面對複雜的人物關系,在結尾處幹脆利落不作過多的解釋,讓觀衆自己的細節中拼湊出真相。導演對類型片上有追求,演員也是。去年黃渤自己的電影計劃中就提出扶持十部優質商業類型片,段奕宏則是出名了的“戲妖”,近年他出演的《烈日灼心》、《非凡任務》都是典型類型片。
影片的雙反轉有觀衆吐槽過于生硬,bug确實存在。但導演把家暴、同性等元素進行雜糅,影片流暢性和完成度還算較高。《記憶大師》繼承了《催眠大師》的套路,總體上這是近期值得一看的華語片,也更加期待陳正道導演的下一部作品。
時光網出品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時光網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精彩推薦内容
《星際特工》曝多張中文角色海報
戴涵涵卡抽日日領銜亮相 法國最貴電影今夏登陸大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