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呢,院線片比較冷清,值得讨論的,其實都在院線之外。
而在映的院線片裡面,最值得推薦的,應該還是《玩具總動員4》與《千與千尋》這兩部動畫片,兩部都非常好看,也都是近期院線片裡,難得能看的電影了。
相比經典重映的《千與千尋》,皮克斯新片《玩具總動員4》同樣保持了這個系列的水準,仍然很好玩、很有趣、也有很多值得聊的地方。
尤其在娛樂性的部分,仍是很不錯的一部娛樂電影。
不過,看到《玩具總動員4》,還是會想起上一部的《玩具總動員3》。
因為,在我心裡,那才是這個系列的真正巅峰,故事精彩,感情部分也非常出色,最後真是看到眼淚止不住。
于是,沖着《玩具總動員4》的熱映,倒是想重溫一下,我心中最出色的《玩具3》。
作為皮克斯的當家系列,“玩具總動員”系列承載着太多人的記憶與愛。從1995年首部問世,就在動畫技術與故事情節上,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2010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3》,距離第一部已經15年時間,也在當時被認為是系列的最終曲。
《玩具3》在劇情上,确實有特别明顯的告别意味,也是我非常喜歡這部的原因。
就好像我們評價《玩具4》,你仍然可以說它制作出衆、故事緊張刺激、情節有趣,可看性很高。但是,相比《玩具3》,它唯一欠缺的,就是最後,直擊人心的那一下下。
這也是很多人至今都無法忘記《玩具總動員3》的原因。
玩具總動員系列的主題一直都特别棒,這也是皮克斯動畫最厲害的地方。他們總是可以在一些看似常規的設定中,找到獨特的角度。
比如:如果超人也有中年危機,就有了《超人總動員》
如果怪獸也很溫柔,就有了《怪獸電力公司》
如果玩具也有他們的感覺與思維,那就是玩具總動員了。
當玩具有了情感之後,就有了各種有趣的故事與戲劇沖突,比如嫉妒、争寵……故事也就源源不斷了。
不過,皮克斯高超的地方在于,一邊賦予玩具情感,讓他們如真人一樣。同時,又要讓他們恪守玩具的身份,讓這個異想更合理。
而作為玩具,最重要的身份,其實是陪伴。
它們是孩子認識和熟悉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父母,陪着孩子長大。
當有了這層含義之後,玩具系列的腦洞就可以更大了,如何陪伴,甚至去争寵。
而到了《玩具3》,主題則從陪伴,變成了告别陪伴,去迎接新的成長。
這也恰好符合我們以這部作為最終篇的設定。
真的是非常遺憾啊!
人的一生,似乎就是由各種相識、陪伴、告别、遺忘組成。即便再好的朋友,甚至愛人與家人,最終還是要面對分别與慢慢的忘記。陪伴隻能是一段,卻無法永遠。這是沒辦法的,因為,生命首先就是有限的。
于是,我們也就是在這樣反反複複的相識與遺忘當中,不斷變化,不斷成長。
而《玩具總動員3》最高明的地方其實就是,用玩具與孩子的關系,去暗示人生必須必須面對的那些離别與遺忘。
所以,覺得《玩具總動員3》更像是一部成人動畫片,它不僅獻給孩子,還獻給那些跟着這個系列一起長大,如今已經長大成人的那些成年觀衆。
于是,當已要步入大學的安迪,與他的玩具玩伴們做最後一次告别的時候,才成為影片最大的淚點。
因為最後那部分告别所蘊含的情感,孩子觀衆反而未必能完全領悟得到,那是成年人才更懂得的劇情。隻有你真的經曆了,失去了,遺忘了,才會真正明白這背後蘊含的傷感。
就好像大家都很愛的《伴我同行》
表面上,似乎隻是一部少年冒險電影,但是,影片之後的,關于童年以及童年好友的記憶,才是更令人感動的。
所以,我們也會如此難忘片中最後的那句台詞:
I never had any friends later on like the ones I had when I was twelve. Jesus, does anyone?”
或者,還有同樣來自皮克斯的《頭腦特工隊》
最感人的部分,其實也是一個關于告别與遺忘的主題。
而回到《玩具3》,你可以将之視為孩子與童年記憶的告别及遺忘,但是,也可以輻射得更遠。比如,在影片最後一部分,安迪在去大學之前,跟她的媽媽擁抱告别,媽媽會感慨,好想一直陪着孩子啊!
于是,影片有意無意的,将這個感情鍊放大,也試圖觸及更多的情感關系,也帶來更多的聯想與感動。
然而,人家還隻是一部動畫片,卻同樣可以在好玩有趣的同時,去藏着一個這麼真誠又感人的話題在其中。
所以,每當我們去聊動畫片的差距,總要聊技術啊,什麼毛發精細度啊。實際上,真正的差距還在于:講一個更有趣的故事,并在故事當中,植入一個非常真誠,又會讓人有共鳴的情感話題。
而最終,會給人最深印象的,真就未必是技術之類外在的東西,而是情感。是藏在故事背後,創作者想要傳遞的那些感情。
那才是能留得住、傳得開的東西。
也是我一直對《玩具總動員3》這樣的電影,一直念念不忘的原因。
真是溫柔而又傷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