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組織保持高效良性運轉,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怎樣才能保持一個組織良性運轉,這是每一個領導者要面對的問題。孔子去到齊國,齊景公就問了孔子這個問題,怎樣才能管理好一個諸侯國,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似講的是君臣、父子關系,實際上講的是如何管理好一個組織。這句話對組織管理有什麼益處?
0 1 角色定位要準:君像君,臣像臣,父像父,子像子 齊景公是齊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在位58年,他死後卻沒有什麼可值得人們稱頌的。他把朝政交給臣子打理,自己整天和基友梁丘據混在一起,吃喝玩樂,荒淫無度;喜歡小兒子,就把大兒子攆跑了,不立太子。
找準角色
孔子覺得齊景公“君不君,父不父”,所以對他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做國君的要像國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孔子認為,每一個人都有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君、臣、父、子就是社會角色,每一個人必須對認清“我是誰”。認清了自己角色,就要按角色進行社會定位。把孔子的話用到現代組織中,就是領導要像領導的樣子,員工要像員工的樣子。
定好角色位置
有人會說,君臣、父子代表的是尊卑貴賤,是不平等,固然有這一方面。但它們同時也代表着上下有序,一個組織裡,有領導,有中層,還有一般人員,這就是上下級關系,也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無論什麼時候,組織中這種關系都存在,組織成員都要找準自己在組織中的角色定位。
組織能否高效運轉,首先就要要求組織裡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正确認識自己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對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職責進行正确定位。
02 各守其分:君有君事,臣有臣事,父有父事,子有子事 孔子在衛國時,他的弟子子路問他,如果衛國的國君讓孔子去治理衛國,他第一件要幹的事是什麼事?孔子說“正名”,子路問為什麼,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各守其分
孔子認為,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首先要各自的名分定下來,誰是領導者,誰是員工,身份分得清清楚楚的。是領導者就有發号施令的權力,是員工則必須服從領導。如果名分不清,就會出現誰不服誰的現象。
孔子還強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領導做領導的事,員工幹員工的活,不要插手彼此的事務,總想幹預别人的工作,不越位,不缺位。
明确職責
有人說,這樣做,缺乏民主。民主不是絕對的平等,而是指人與人在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是無秩序,誰想幹啥就幹啥,這樣這個組織就會陷入無序狀态,根本無法運轉。所以,要用組織紀律來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組織紀律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責任與義務的體現,是組織的行為規範,保證組織成員按照職責去做事。
0 3 各盡其責:君幹君事,臣幹臣事,父做子事,子做子事 角色不同,職責範圍也不同,各自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做到工作到位,而又不越位,不缺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不越位,不缺位
做國君的要勤政愛民,把國家治理好,做個仁君、名君,而不是昏君、暴君。臣子要忠于國家,盡職盡責,要做賢臣良将,不做奸臣、侫臣,更不能做亂臣賊子。
齊景公一生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就是因為他把政事交給臣子,幹脆放手讓臣子去幹政事,不過,他運氣好,文有晏嬰,武有司馬穰苴,二人替他治國安邦,政績卓著,才使齊國政權穩定,讓他過上安穩的生活,有條件驕淫奢侈。景公在臨終前廢長立幼,為陳乞(又叫田乞)陰謀篡權創造了條件,齊國大權逐漸落入陳氏手中,田氏世代輔佐齊侯,為齊國被田氏替代埋下了禍根。
各盡其責
齊景公的教訓告訴人們,作為一名領導者,不能無所作為,要做好自己職責範圍内的事情,“做決策、用幹部”就是他的職責。有遠見卓識,重大事項能決策;能選賢與能,把有能力的下屬用到該用的位置上,讓其充分發揮作用,帶領整個組織前進。
作下屬的要忠于職守,按照職責權限,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結束語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在組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要明白自己的職責是什麼,應該做什麼,各守其分,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成組織對這個角色的期待。
我讀《論語》之《顔淵篇》:
【原文】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譯文】齊景公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回答說:“君要像君的樣子,臣要像臣的樣子,父要像父的樣子,子要像子的樣子。”景公說:“說得好啊!确實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的話,即使有米,我能夠吃得到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删)
讀書感悟人生,寫文傳承文化。歡迎關注@丁小悟典 ,帶你領略傳統文化之美。歡迎留言,一起探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