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女滿月後先由姥姥帶着。姥姥和我是同歲的,我們倆都是在這一年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所以,我們基本達成默契,退休後雙方輪換着帶寶寶。要不說小孫女有福氣,我叫她小福娃呢。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小福娃"這個稱呼外,我有時還稱她為"小精靈"、"小狗娃子"、"小美女"。
家人對她也都有不同的愛稱:爺爺稱她"果",姥爺稱她"小東西",姥姥叫她"小仔仔",爸爸叫她"小丸子",媽媽叫她“小萌丸子"。
最初,我們這樣稱呼她,她還不懂得什麼意思,知道是愛她,很配合的享受這份愛。有時,我們陪她玩高興的時候就這樣叫她,她很樂意的大聲回答。我們就這樣各自按照自己的叫法叫了她兩年,她也很配合的答應。到了三歲多的時候,她就能區分好壞,就明确表示"抗議"了。
她跟我說:奶奶,我喜歡你叫我"小福娃"、"小美女"、"小精靈",不喜歡叫"小狗娃子"。也不喜歡姥姥叫我"小仔仔"、姥爺叫我"小東西"。我也喜歡叫我"小萌丸子"。
後來,她自己稱她是"小兔子",讓我們都叫她"小兔子"。
寶寶半歲時,我和爺爺去帶她,她一點兒也不認生,誰抱都讓抱。當天傍晚,我在小餐廳手洗她的小衣服,爺爺把寶寶反向抱在胸前,面對着我。我邊洗衣服邊逗她,她笑的很開心、很開心。我們幾個大人都在跟前看着她笑,她姥爺還說:我們在這兒時,她從來沒有這麼開心的大笑過,今天第一次這麼笑。我覺得可能是家裡人多了、比以前熱鬧了,她才這麼開心吧。
圖片來自網絡
寶寶笑的時候兩隻腳來回反複互搓,我發現她腳的腳踝處有厚厚的繭子。她姥爺說這是磨出的繭子,可能與濕疹發癢有關。
經了解,小孫女滿月之後患上了濕疹,此時寶寶身上的濕疹已經很嚴重了。我估計孩子可能是捂的太熱了,時間一長引起濕熱,長出了疹子。寶寶因為癢雙腳對搓,搓久了兩腳的腳踝處磨出了厚厚的皮。厚皮上新長出的嫩肉也是紅紅的,身上也多處長濕疹,看着好心疼啊!嚴重時每天要用藥水洗完後再抹幾次藥膏,一抹就要一個療程,一個療程7天,有些藥膏還含有激素。
我和爺爺覺得這樣弄太傷寶寶啦!一個療程用藥量太大,不能教條行事。後來,兒子媳婦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帶着寶寶到北京兒研所聽聽大夫怎麼說,到兒研所後,在開藥的過程中,我咨詢大夫:如果症狀減輕,是否必須按療程治療,大夫說減輕就可以減少用藥量和用藥次數。我心裡有數了。後來,我和爺爺慢慢摸索經驗,發現寶寶一熱就起疹,6月份的天氣,我們就給她用扇子扇風,輕輕地扇一會兒紅疹子就下去了。洗澡也是按我們摸索的方法進行,寶寶的濕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也許是因為長濕疹,影響了生長,她看起來比同齡寶寶長的比較小。當天下午,我們一起抱着她出去玩的時候,看到一些寶寶,她姥爺也這樣實話實說。她好像能聽懂别人說她長的小,包括爸媽叫她"小丸子"也是這個意思。她從小心裡就埋下了要長高的種子,以至于她開始學會走路時就經常自己學着踮着腳尖走。我問她為啥這樣走,她天真地回答說"長高高、長高高"。會跳時也經常"跳高高",小小的内心期望自己長高長快。
後來,她媽媽為她辦了遊樂場的活動卡,家人們經常帶她到遊樂場玩兒。在遊樂場蹦床、來回跳到海洋球池子等等。
我還專門給她買了一個粉色的兒童籃球,帶她到外面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投球。在玩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她與同齡小朋友相比,已經不矮了。她自己也知道在幼兒園與同齡小朋友相比身高已經不算矮的了,也就自信了。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