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海員”班合照現場(資料圖)。 潘君供圖
中新網舟山1月12日電(記者 林波)打造“大山裡的海員,港口石化能手”海洋專技勞務品牌,持續促進浙江省舟山市與四川省達州市兩地勞動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為達州群衆開辟一條東西部協作新的緻富路,這是舟山近年來不斷擦亮東西部協作品牌的剪影。
一邊是波瀾壯闊的大海,一邊是連綿不絕的群山,相距近2000公裡的舟山與達州,因東西部協作而結緣,而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兩地共譜山海情,優勢互補助推兩地高質量發展。
優勢互補 擦亮勞務協作品牌
衆所周知,舟山既是海運大市,也是海員大市,海員數量約占浙江海員的60%、全國的6%。由于本地船員年齡結構老化,中普船員主要依靠外地船員補充,存在一定缺口。
為此,浙江駐達州工作隊牽頭對接舟山市人社局與達州市宣漢縣政府持續擴大“宣漢海員”班規模,同時将招生範圍由宣漢縣向萬源市、通川區等周邊地區延伸。
2021年,舟山共成功開辦海員班2期,招收海員生111人。
據浙江駐達州工作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将在經過為期約4個月的培訓、考證和上船實習後,被推薦到舟山市航運企業就業,轉正後月薪預計可達1萬元,“培訓期間的費用,全部由政府買單,上船實習的食宿也将由船企保障,确保學員全程無負擔地學好技能,實現高質量就業緻富。”
自新一輪東西部勞務協作工作開展以來,舟山市依托達州市優質勞動力資源,圍繞浙江發展海洋經濟,舟山打造國際物流島、能源化工島等戰略,積極改革創新,在“東西部勞務協作2 1班”基礎上,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10萬元,持續促進兩地勞動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
當下,舟山市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已初步形成萬億級規模的綠色石化産業,因此石化類專業人才缺口非常大。
為緩解石化勞動力緊張問題,浙江駐達州工作隊積極促成達州市職業學校與浙江鼎盛石化工程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開創性組織“綠色石化班”,吸引退役軍人、大學生和大批中職生報名參加,預計就業後月薪可達萬元,真正實現一人就業,全家緻富。
宣漢縣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創建現場(資料圖)。 潘君供圖
關愛留守兒童 共探健康成長新路
山的呼喚,海來支援,在東西部協作的過程中,一份跨越近2000公裡的關愛“情緣”也由此展開。
據悉,達州市宣漢縣是四川省勞務輸出大縣,省外務工就業約32.3萬人,由此導緻該縣内留守兒童數量達2.75萬人,部分留守兒童的祖輩或過世或因年事已高無力照顧他們,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安全等問題迫在眉睫。
2021年,浙江駐達州工作隊聯合宣漢縣關工委、人社局等部門在部分農村學校開展“關愛明天”行動,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地援助兒童健康成長。
以舟山與達州試點創建的“留守兒童周末假日寄宿學校”為例,該項目整合東西部協作資金超30萬元,為達州當地的4所試點學校添置留守兒童之家辦公和學生座椅、翻新生活及學習娛樂設施,設置心理輔導室、家長視頻交流室等功能用房,健全入學申報、安全管理等6項管理制度,實施師生結對、困難幫扶等8大關愛行動。
目前,該模式共吸引學生193名,試點學校生源總數同比回升8.93%。
與此同時,該項目還設立了童伴媽媽、廚師及安保人員公益性崗位,每個學校配備1至2名心理輔導老師,發動70餘名輔導陪伴教師按每周末2至4人輪流到崗,開發作業輔導、社會實踐、品德教育等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定期分享學生輔導課程安排計劃和學生活動照片,實現學生技能、素質雙提升和家長、學校雙放心。
依托科技協作 補全精深加工鍊
在千裡之外的浙川東西部協作(定海—宣漢)塔河蜀宣花牛示範養殖場内,一頭頭個頭不算大,但體肥毛亮的小肥牛正在散步。
這些肉質香嫩的蜀宣花牛,是宣漢當地許多村集體和村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同時,這些蜀宣花牛也是“達菜入舟”的農産品之一。
回首過去,面對宣漢縣牛産業正面臨着養殖技術滞後、設施裝備不足、精深加工缺乏等問題,浙江駐達州工作隊通過東西部協作幫扶,為宣漢縣牛産業發展激活新動能。
2021年,在浙江駐達州工作隊的助力下,宣漢縣大成鎮馬灘村新建了四川規模最大的萬頭蜀宣花牛産業園區,高标準打造蜀宣花牛種牛育種繁育、乳肉性能開發利用、優質牧草種植收儲加工、有機肥生産于一體的智能化、标準化、現代化産業園。
為進一步提升蜀宣花牛産品的附加值,舟山市更是依托成熟的海鮮液氮冷藏技術,進行“蜀宣花牛肉品質保真技術與裝備研發應用”科研項目攻關,破解當地發展難題。
此外,該市還積極對接舟山市澳舟牛業公司,依托該公司先進的牛肉精深加工設備,補全宣漢牛産業精深加工鍊。目前,雙方已達成初步投資。
自浙川東西部協作啟動以來,伴随着舟山注入的對口支援活力,達州“老産業”正煥發出“新活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