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宮的程少商突然明白,原來貴為枝頭鳳凰的公主們,也有和凡人一樣的七情六欲。
也會在愛而不得的時候不擇手段。
比如暗戀淩不疑的三公主和五公主。
兩位公主的母親一個是越妃,一個是宣後,母親的秉性不同、教育子女的方式不同,處世風格也截然不同。
幡然悔悟的三公主 越妃說:“怪就我生你二姊時,給她多生了一個腦子,輪到生你時這腦子便不夠使了”。
可見,三公主平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事實上,她每一次處心積慮想給程少商下馬威,都被對方及時地扳回一局。
跋扈的三公主,得知自己心心念念的十一郎要娶程少商為妻時,曾經想方設法為難那個幸運兒,甚至一度想殺了她了事。
她天真地以為,隻要淩不疑失去了心上人,自己再與驸馬絕婚,就能順理成章地嫁給十一郎了。
是二公主的話點醒了她:汝陽王府也有一個寡婦呢,也沒見到淩不疑多看她一眼。
三皇子也說,淩不疑初進宮時年幼,也沒見三妹多待見他,反而處處與他麻煩。如今淩不疑長大了,人也變得帥了,再反過來說自己心悅與他,是不是晚了?
三公主怎麼可能聽得進去?真正讓三公主醍醐灌頂、并放棄淩不疑的,是宣後被廢。
母妃晉位皇後,三皇子入主東宮後,她怕了。
以前無論如何興風作浪,母妃無論如何罰她,都沒有動根本,她還可以招搖過市的顯擺她公主的尊貴身份。
可是,嚴厲的越妃做了一宮之主後,還會處處寬宥她嗎?就算越後會顧及母女情分,三皇子卻是不會的。
沒有當太子之前,三皇子就曾經親自告發她在封地私鑄錢币,根本沒有念及半點手足之情。
更何況,自從和淩不疑的關系過了明路之後,三皇子對他的維護人人都看在眼裡。
如果三公主還看不透形勢,去找淩不疑的不痛快,已經成了太子的三皇子絕對不會放任不管,到時候恐怕就不是罰俸祿了事這麼簡單了。
一夕之間看透局勢的三公主,回家就和驸馬和好了。
五年後再見,她俨然是一個以家庭和丈夫為重,心寬體胖的胖婦人了。
潇灑一生二公主 被越妃說長了兩個腦子的二公主,是真的很聰明,不僅從小就通情達理、不争不搶,嫁人後更是夫妻和睦、夫唱婦随。
好不令人羨慕。
出嫁後的二公主,醉心于和驸馬彈琴做賦,專心相夫教子,從來不在官場上争高低。
所以,無論朝堂上怎樣風雲變幻,都與她無關。
反正無論誰做太子,總歸和她都是至親兄妹。
不知悔改的五公主吓尿了 比起其他姐妹,五公主的童年和少年時期是幸福的。
天下安定後的文帝夫婦對這個女兒也是寵愛有加,特别是宣後,她年少時活得太不由己,内心裡就希望女兒能痛快些。
所以,女兒的刁蠻,她睜隻眼閉隻眼;女兒養幕僚,她知道了也沒有訓斥。
這樣的縱容,讓五公主漸漸沒了底線。
她的有恃無恐在被許給小越侯的兒子後到達了頂點——她喜歡的明明是淩不疑,為什麼宣越兩家聯姻的事非得落到她頭上。
她開始變本加厲,哪怕和幕僚在酒樓碰見自家君舅,她也毫無愧色。
更有甚者,眼看着嫁不成淩不疑,她就想辦法惡心正在熱戀中的小兩口。——誣陷淩不疑侮辱了她身邊的婢女。
她天真地以為,隻要婢女一口咬定是淩不疑有不軌行為,到時候無論結果如何,惡心一下少商是肯定。
說不定他們兩個人還會因為此事心生嫌隙,程少商不是到處說她善妒嗎?
卻沒想到,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是,她好不容易找來演戲的婢女,竟然早就和五皇子有苟且,關鍵是淩不疑還知道這件事。
即便再不滿,五公主也知道把婢女關起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怨氣未消的她在宣後壽辰這天夜裡,派人殺了婢女。
兇器是皇後賞給程少商的簪子。
這是她能想到的、嫁禍程少商的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
——長秋宮人人都見過那個簪子,她還怎麼抵賴?
程少商有三公主想象不到的聰明,自從開始晚上留宿宮裡,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見證者,哪怕睡覺,她也要和翟妪擠一處。
而婢女被害死的時候,她恰好和五皇子在一起,為了把五皇子拉做同盟,少商把他推進水裡,然後又撈上來,還帶他去長秋宮裡更了衣。
在五皇子的鐵證之前,五公主百口莫辯。
帝後兩口子失望至極。
事實上,就算沒有這兩件事,五公主的好日子也到頭了——她強占民田,瞞報人丁的事,皇帝早就知道了。
帝後商量的處罰辦法是沒收她圈的良田,殺了她家裡十多位幕僚。
陷害淩不疑和程少商的事發生之後,皇帝下定決心狠狠懲罰一下五公主。
五公主從皇宮回到府中,看到昔日談笑風生的少年才俊,變成一具具冰冷的屍體并排躺在大堂裡。
吓尿了。
從此直到出嫁,她終于不再鬧騰了。
隻不過,出嫁之後,小越後家裡的小兒子也不是個省油的,兩個人針尖對麥芒,好一頓雞飛狗跳。
沒有皇後母親和太子哥哥庇佑的五公主,想有一個幸福的婚後生活,恐怕一時半會是不可能了。
同樣出身皇家的三位公主,隻因所求和眼界不同,有人幸福一生,有人中途幡然悔悟、為時未晚,有人執拗一生,卻也隻能落得個一生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