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娛樂
/
三次登門的典故
三次登門的典故
更新时间:2025-02-25 18:10:32

  皇帝說起來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古代皇帝隻能有一個,皇帝作為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事務都是要聽取皇帝。有這樣一位皇帝,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大起大落,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做了一輩子的傀儡,而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1)

  1906年2月7日,在北京的醇親王府上,愛新覺羅·溥儀降生,開始了他不同尋常的61年的光陰歲月。當溥儀從被奶媽抱進皇宮時,他的命運就已經被改寫了,溥儀一生的悲劇,也是從被抱入皇宮的那一刻開始的。或許溥儀不是皇帝,即使清朝覆滅但是溥儀也可以守着巨額家産,安逸的過一生。可是造化弄人,溥儀成為了皇帝,那個在風口浪尖的位置。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2)

  溥儀登基時大清王朝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了,滅亡隻是時間的問題。溥儀在登基那一天,年紀還小來沒有見過如此大陣勢,吓得号啕大哭,他的父親載沣趕緊逗他“别哭啊,快完了!快完了!”。随後就這麼匆忙的結束了登基儀式,清朝皇帝中有不少年幼時期就登基的皇帝,就比如順治、康熙,而溥儀也算。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3)

  不管如何,三歲的溥儀當上了皇帝坐上龍椅三年後,276年的大清王朝也終于是土崩瓦解了。當時全國各省紛紛宣告獨立,敦促溥儀退位。溥儀的嗣母隆裕太後見大勢已去,為了以後的生活,隻能被迫退位。而溥儀也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登基與退位。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4)

  在溥儀正式頒布退位诏書五年後,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張勳,趁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間出現了矛盾,于是帶領3000兵馬入京。張勳此人一心忠于清室,當時腦袋後面還拖着一條辮子,并引以為榮。他不光自己不剪辮子,還下令士兵們不準剪,于是他的部隊還有别的名字“辮子軍”。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5)

  不久後張勳兵變,宣統複辟,張勳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挂龍旗,自任首席内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康有為被封為‘弼德院’副院長。溥儀再一次當上了皇帝,一時間全國都在讨伐張勳,張勳在做了鬥争後灰溜溜的逃到了外國大使館,而皇帝登基的鬧劇維持了12天,溥儀被迫再次退位。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6)

  到溥儀成年後不知道怎麼與日本人勾搭上了,而這也把溥儀的名字定在了曆史上的恥辱柱上,當時他身邊的一群滿清遺老一直在他耳邊叨叨“康乾盛世”時的輝煌,希望他能複興祖宗基業,再造大清。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7)

  于是1932年,溥儀在日本的煽惑和指揮下,跑到了東北建立了僞滿洲國。兩年後,溥儀恢複帝制,在長春南郊杏花村宣布登基,國号為“康德”,從中可以看出溥儀想做一個像康熙一樣皇帝。躊躇滿志的發布“僞滿洲國”即位诏書,這是溥儀人生中第三次做皇帝。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8)

  隻是這個“皇帝”手中沒有一點的權力,就連自己登基時穿的衣服都要聽從日本,他負責的就是簽字同意,當好這個國家的吉祥物。在1945年,僞滿洲國覆滅,溥儀結束了他一生當皇帝的所有歲月,這回的溥儀是在去往日本的飛機上被蘇聯紅軍抓住,這回的退位更加草率。

  三次登門的典故(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9)

  縱觀溥儀的一生,起起落落。溥儀也隻是那個時代的犧牲品,是那個時代的一個小醜罷了。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