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部西遊記電視劇中找到老沙這張英武的截圖,可是費了我不少時間
唐僧念咒悟空昏死,老沙關切地去扶悟空
老沙蒙觀菩薩點化之恩,終成正果
重讀西遊記原著,真是趣味無窮。關于沙和尚的身世,原著當中,主要有三段說明,前兩段由于在影視作品中曝光率極高,因而大家都比較熟悉。第三段說明,雖然不長,卻很有趣味,其中有一句話說“養就孩兒,配緣姹女”(黑體字為原著當中的原話,下同),好多人據此認為沙僧當上卷簾大将之前,應該有老婆孩子。果真是這樣麼,這可是原著當中的原話呀!讓我們捋捋看。
第一段說明發生在第八回,菩薩和惠岸領如來法旨,去尋取經人,走到流沙河,點化沙和尚,沙和尚有一段自我介紹:“菩薩,恕我之罪,待我訴告。我不是妖邪,我是靈霄殿下侍銮輿的卷簾大将。隻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将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饑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不期今日無知,沖撞了大慈菩薩。”這一段說明,主要提及了他當卷簾大将時怎樣被貶和被貶之後的生活。
第二段發生在第二十二回,唐僧、悟空和八戒在流沙河收複沙僧時,八戒去打頭陣,沙僧自報家門: “我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裡曾遊蕩。英雄天下顯威名,豪傑人家做模樣。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皆因學道蕩天涯,隻為尋師遊地曠。常年衣缽謹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雲遊數十遭,到處閑行百餘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開大道金光亮。先将嬰兒姹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腎水入華池,重樓肝火投心髒。三千功滿拜天顔,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卷簾将。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挂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随朝予在上。隻因王母降蟠桃,設宴瑤池邀衆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玉皇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甲摘官銜,将身推在殺場上。多虧赤腳大天仙,越班啟奏将吾放。饒死回生不典刑,遭貶流沙東岸上。飽時困卧此山中,餓去翻波尋食饷。樵子逢吾命不存,漁翁見我身皆喪。來來往往吃人多,翻翻複複傷生瘴。你敢行兇到我門,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嘗,拿住消停剁鲊醬!”
這一段是段比較長而全面的介紹,請注意,這裡面有一句話,“先将嬰兒姹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第三段也有一句類似和話,我們放到一起解讀。
第三段發生在第九十四回,唐僧師徒四人走到天竺國,玉兔精變的假公主用繡球打中唐三藏,國王逼其成親,唐僧堅持在成親前叫三個徒弟來見個面,國王就讓三個徒弟做個自我介紹,這時,沙和尚說“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輪回訪道。雲遊海角,浪蕩天涯。常得衣缽随身,每煉心神在舍。因此虔誠,得逢仙侶。養就孩兒,配緣姹女。工滿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簾大将,侍禦鳳辇龍車,封号将軍。也為蟠桃會上,失手打破玻璃盞,貶在流沙河,改頭換面,造孽傷生。幸喜菩薩遠遊東土,勸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經果正。從立自新,複修大覺,指河為姓。法諱悟淨,稱名沙僧。”
這一段簡短而有趣味,這裡面有一句話,“養就孩兒,配緣姹女”,有好多人據此認為,沙和尚在官授卷簾大将之前已經結婚生子。應該說,僅從字面上來理解,似乎并沒有什麼不妥。但如果放在整個文章當中看,特别是結合第二段介紹中“先将嬰兒姹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這一句來看,其實,并非是說沙和尚與某一位少女配了姻緣,并生了孩子的意思,而是一句道教術語,隻不過這個術語現在看來,的确是非常容易造成誤解。這裡的“嬰兒”和“姹女”都來自道教術語,分别是鉛和汞,看上去是養兒配女,實為鉛汞相投,再重複一遍,道教練丹術中,嬰兒一般代指鉛,姹女一般代指朱砂,即硫化汞。《西遊記》第十九回中的“嬰兒姹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也是一個意思。第二十二回中“先将嬰兒姹女收,後把木母金公放”中,木母也姹女一樣,代指汞,金公和嬰兒一樣,代指鉛。由于西遊當中使用姹女時,有時真的是指少女,有時卻是代指朱砂,即硫化汞,有時用又用金公代指孫悟空,用木母代指豬八戒,因此,令人搞混也是常用的事。所以,如果有人将“養就孩兒,配緣姹女”誤解為沙和尚曾經有過老婆孩子,也有情可原,但卻是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