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很多人認為,幸福,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從小到大,老師和家長不停地在耳邊唠叨:玩什麼玩,趕快學習去?要想成績好,熬夜少不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因此,在他們的世界裡,成功=痛苦 忍耐。
讀書時,忍受繁雜的公式和文法,忍受枯燥的應試,堅信:考上大學就幸福了。畢業後,找一份有錢景的工作,忍受996福報的洗禮,堅信:财務自由就幸福了。
辛苦備考
又有很多人認為,幸福嘛,就是及時行樂,不管以後,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他們追求新鮮刺激,在戀愛和交友方面精力旺盛,新鮮勁兒一過,又開始物色下一段感情。
至于什麼事業,家庭,成長,通通一邊去。想那麼長遠幹嘛?開心點,朋友,人間不值得。
本-沙哈爾教授任職于哈佛大學,常年緻力于積極心理學研究,在《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中,他把這兩種關于幸福的說法都批判了一通。
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的話,第一種人拼命想爬到山頂,是未來目标的奴隸。第二種人呢,在山腳下遊樂瞎逛,是當下享受的奴隸。
在日常生活中,這兩種心态非常普遍,即便在哈佛校園。因此,本-沙哈爾教授的幸福課一經推出,就迅速成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幸福課”。
在這門課上,他提出,單純的快樂,或者單純的意義,都無法構成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快樂和意義的結合。
攀登者
真正的攀登者,既不會為了目标忍受苦難,也不會為了享樂抛棄目标,他們朝着目标努力,也享受旅途中的風景。
幾天和,和一個北京的書友聊天,她向我抛出一個育兒話題:對于孩子來說,過度自信,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原來,她9歲的兒子用樂高拼了一架航天飛機,欣喜若狂地告訴她:我長大了要當一名航天工程師。
在這位媽媽看來,一個連二次函數都算不清的孩子,竟然放出豪言,要造航天飛機,是不是太驕傲了呢?
聽到這,我長舒一口氣,原來是這樣啊。我理解這位媽媽的焦慮,站在不同的視角,根據本-沙哈爾教授的理論,我和她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獨屬于孩子的幸福
表面上看,孩子的行為,有點不切實際。實際上,這是獨屬于孩子的幸福。
他付出努力,用樂高拼出了自己滿意的航天飛機,在這個過程中,他是極其快樂的。更可貴的是,他還能為這一份小小的勞動賦予意義,産生自己的職業夢想。快樂 意義,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啊!
在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不要過度自信”之類的規勸,他需要分享工作的快樂,也需要獲得來自媽媽的肯定。
在一次次快樂和肯定中,他逐漸建立自尊,成為一個有内驅力的人,這種成長力量,勝過世俗的攀比和利益的誘惑。
聊到怎麼在工作中獲得持久的幸福,本-沙哈爾教授提出了”MPS”工作模式。
什麼意思呢?M指意義,P指快樂,S指優勢。所謂MPS,就是找到工作中的意義,享受工作的快樂,還有就是,找到你最大的優勢。
很多成年人活在“平靜的絕望”中,在工作中又喪又佛,以為看透了現實,實際上是喪失了情趣。
在這個層面上,我們要向小朋友學習,不管是拼樂高玩具,堆沙土,還是畫塗鴉,不但能樂在其中,還能從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或許,一點點肯定,就能把這份樂趣變成優勢,況且,誰又能保證,他長大後成不了航天工程師、建築師或者畫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