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馬齊,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一生曆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有着“曆相三朝”的稱号。其所在的富察氏家族乃系滿洲貴族家族中勢力最為強大的外戚家族之一,有學者認為富察氏乃系滿洲貴族之首。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都和這個嚣張的家族有着直接的親屬關系。
如此嚣張的一位人物,在《雍正王朝》中似乎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不但戲份較少,而且都是唯唯諾諾、遇事昏聩、随聲附和的形象存在。尤其是在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以後,公推新太子的時候,康熙皇帝甚至公開給了馬齊一個“真糊塗”的評價!
最近有熱心的粉絲問,對《雍正王朝》中的大學士馬齊,怎麼看?
這個在曆史上嚣張存在着的“三朝大相”為什麼會在這部劇中顯得如此無能和昏庸?
一個能夠做到當朝一品正國級領導的滿洲貴族為何就是看不透康熙皇帝的心思,一門心思的站在皇八子胤禩身後呢?
“九王奪嫡”事件中,堅定擁護皇八子胤禩的馬齊,為什麼在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後,依然受到重用?不像昔日政敵胤禩、胤禟等人受到問罪抄家的懲罰呢?
這個“曆相三朝”的“昏聩之人”到底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以後,康熙皇帝命令朝臣公推新太子人選,出現了佟國維“串聯朝臣、煽亂朝綱”的罪行時,康熙皇帝給予馬齊的公開批評。
在當時的上書房,也就是曆史上康熙朝時期的“南書房”這個決策機構中,上書房大臣乃系朝廷上僅次于皇帝的實權派。曆朝曆代的官場都講究個排資論輩,在清朝,在《雍正王朝》中,也不例外。劇中的上書房首輔大臣為佟國維,剩下依次為馬齊、張廷玉。
上書房總共就三位大臣,兩位而且是排名在前兩位的大臣都公開支持皇八子胤禩,而且明裡暗裡串聯朝臣共同推舉。其實,就算是佟國維和馬齊不搞串聯,朝臣們看到上書房兩位大臣的意見,而且在康熙皇帝數次言行的影響下,也會更傾向于推舉胤禩。
在康熙皇帝意識到朝臣串聯以後,宴請佟國維,君臣之間來了一次巅峰對決,一次絕對可以寫入教科書的職場生存的心路争鬥、權力交換的戲碼。但此時的馬齊并不知情,還是一門心思的堅定支持皇八子胤禩。
議舉新太子人選總結大會上,康熙皇帝剛一開頭就給這次會議定了調子,也對于皇八子胤禩是否能夠成為新太子拿出了自己的隐含意見:
“從這些谏章的情況來看,新太子的人選已經出來,可是這些谏章又能說明什麼呢?外省的不說,在京的你們都來了。你們推舉的人,都是你們自己看準的嗎?我看未必見得吧!”
這幾句話,康熙皇帝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三層意思!
1、康熙皇帝對于這次“上書房領導的朝臣議舉新太子”的議舉結果并不滿意;
2、康熙皇帝已經知道了佟國維、馬齊串聯朝臣共同推舉皇八子胤禩為新太子的罪行;
3、佟國維、馬齊有着利用職務便利和官職壓制的嫌疑,也就說他們利用自己手中的職權強行讓在京朝臣或真心或違心的推舉了皇八子胤禩。
從幾位皇子的表情和眼神中就能夠看出,皇子們聽懂了康熙皇帝的“話中有話”,聽懂了康熙皇帝這次“新太子人選總結大會”上的基本調子,那就是“皇八子胤禩沒戲了!”在上書房待了那麼久的馬齊沒有看出來了嗎?他就真沒聽懂康熙皇帝的“話外話”嗎?
在康熙皇帝問到:
“佟國維、馬齊,為什麼沒有二阿哥胤礽的谏章呢?”
就能夠表明康熙皇帝的态度,而且已經指明了佟國維和馬齊的罪行。康熙皇帝這句話的意思也有三層:
1、我知道朝臣串聯的事,就是你們的行為,和張廷玉無關;
2、我下令議舉新太子時,并沒有說二阿哥胤礽沒有被推舉的權力,你們這是“擅斷聖意”、自作聰明;
3、我開這次“總結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複立胤礽的太子之位做準備。
從表面上看,馬齊似乎真的沒聽懂:
“皇上這話,奴才不明白。因為廢二阿哥,所以才推薦新太子,怎麼還會有推舉二阿哥的谏章?”
康熙皇帝一聽,你這沒明白我的話啊!于是又加了一句:
“朕現在不是問你,應不應該推舉二阿哥,而是問你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
有沒有人推舉二阿哥,康熙皇帝肯定知道,因為在這次總結會之前,他已經收到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推舉廢太子胤礽的谏章,而且胤礽的師傅王掞和當初“太子黨”成員們也會繼續擁立廢太子。
那麼,康熙皇帝為什麼這樣問?這就是向馬齊在發出一個信号:該選擇站位了,該明白我的意思了!
然後
佟國維沒有回答,因為佟國維已經和康熙皇帝達成了交易,現在還不是他出面說話的時候,現在是康熙皇帝“教訓”、“拉攏”馬齊的時候。
馬齊立馬回過神來,趕緊回答了兩句話,就是這兩句讓康熙皇帝引出了“串聯朝臣”和“狂悖犯上”的罪行。(注意,這裡的兩個罪行,有大用)
“有倒是有,不過多數是廢太子一黨的人,像托合齊、耿索圖、淩普等,都已經抓起來了。他們寫的谏章當然不能作數。”
“王掞十一月一日乾清宮,狂悖犯上,當時就被皇上駁斥了,所以他寫的谏章也不能作數。”
兩句話,馬齊就将“推舉新太子不作數”的範圍劃定,那就是“結黨營私”和“狂悖犯上”者推舉新太子的谏章的都不能作數。
康熙皇帝在開會之初就應該将此次會議的調子定好,就已經将自己的意圖含蓄表達,所以馬齊不是沒有看明白,反而是非常明白,他之所以未跟随康熙皇帝的意思立馬掉頭,立馬站在胤礽之後,就是為了引出“結黨營私”和“狂悖犯上”的罪行。
那麼,這兩項罪行到底有什麼用呢?
佟國維為什麼被康熙皇帝命令回家養老?
兩個罪行——串聯朝臣(結黨營私)、狂悖犯上(竟然質問康熙皇帝,為什麼朝臣不能舉薦皇八子胤禩呢?)
當然這是佟國維和康熙皇帝一塊用膳時,達成的具體交易内容。
那麼,馬齊呢?馬齊是如何刻意湊成這兩項罪行的呢?
佟國維被康熙皇帝“嚴厲懲罰”以後,馬齊立馬站出來說道:
“奴才的罪和佟國維一樣深重,就皇上重重懲治。”
承認了自己參與“串聯朝臣”的行為,承認了自己“結黨營私”的罪過。既然知道了自己的罪行深重,為什麼還要繼續支持皇八子胤禩呢?因為第二項罪名還沒落實!于是他接着說道:
“但奴才以為,在阿哥之中,确實隻有八阿哥宜乎立為太子。懇求皇上不要以臣等之過,而棄用賢哲之王。”
在康熙皇帝嚴懲佟國維,明确了皇八子胤禩沒有成為新太子可能以後,馬齊依然“狂悖”的“違拗”皇帝心意,這擺明了就是“狂悖犯上”。
兩項罪名湊齊了!
而皇八子胤禩為何成為朝臣幾乎一緻認可的新太子人選,因為有朝臣的串聯,因為有佟國維和馬齊“妄托天命,私言廢立”的“狂悖犯上”之舉。所以,對于皇八子胤禩的谏章也不能作數。在佟國維和馬齊的共同努力下,皇八子胤禩的新太子之位被“合情合理”的“不能作數”了。
馬齊糊塗嗎?要知道在此次會議之前,并沒有和康熙皇帝溝通,從康熙皇帝之前對于皇八子胤禩的種種恩寵和重用的做法來看,馬齊站在皇八子胤禩的背後并不是糊塗之舉。在康熙皇帝幾句話的點撥下,馬齊立馬明白過來,順着康熙皇帝安排的劇情往下演,直到康熙皇帝用“合情合理”、“合法合規”的兩項罪行斷掉了皇八子胤禩的新太子之夢。
在康熙皇帝最後給予馬齊的評價中,更能看出康熙皇帝對馬齊“深通朕心”做法的贊賞。
“剛才隆科多說佟國維糊塗,朕看你才是真糊塗,你的罪在于見事昏聩,随聲附和。”
這句話擺明了就是康熙皇帝在列舉馬齊之前的罪行,在訓斥馬齊最初階段沒能聽懂自己的話,讓自己差點落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境地,差點沒能“自圓其說”,差點讓“自己命令朝臣推舉新太子,新太子推舉出來了,自己又不想承認”的做法落到一個尴尬境地。
“朕降你兩級,仍在上書房行走,立在張廷玉之後。”
這句話有有兩層意思:
1、對馬齊的聰明和機敏,予以充分肯定,雖然有罪但對他的懲罰并沒有“傷筋動骨”,并沒有像佟國維那樣“命令回家養老。”
2、對張廷玉“暗升官職”,成為上書房的首輔大臣,向朝臣表明支持自己決定會得到什麼樣的恩賜。
在佟國維、馬齊、張廷玉三位上書房大臣的聯合演繹下,康熙皇帝将“複立胤礽太子之位”、“終止皇八子胤禩晉封太子”兩個目的完美達到。
由此可見,馬齊并不糊塗,而是假糊塗!
另外,在年羹堯帶兵剿滅江夏鎮,胤禛和胤祥用一出完美的“明修棧道、暗修陳倉”将任伯安當初利用吏部主事官職便利,收集官員劣行罪狀彙編成冊的《百官行述》弄到了手。
《百官行述》是什麼?這就是皇子黨派用來挾制百官的絕對利器,是鞏固和壯大自己黨派勢力的最有效手段。誰擁有了這些《百官行述》,誰就幾乎擁有了号令三百多官員的權力,這對于奪嫡之争的正面作用,可想而知。
那麼,胤禛在得到《百官行述》的時候,為何不加以利用,反而想要燒毀它呢?
1、皇四子胤禛奉行的“王道”思想決定了他不會這樣做,不會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換取三百多名官員的支持。
2、《百官行述》乃系胤祥自胤禩門人所開的當鋪中得來的,胤禩知道這件事隻是時間問題。等到胤禩知道以後,就代表着所有的皇子都會知道,那時候《百官行述》就沒有了意義。
3、從“九王奪嫡”事件開始,皇四子胤禛因為實力較弱就一直想要保持朝局的穩定,朝局混亂對于皇八子胤禩有利,而對于胤禛卻是緻命的。
4、利用火燒,《百官行述》的行為将年羹堯“剿滅江夏鎮”的罪行掩蓋,給其冠之“受胤祥之命,查抄《百官行述》”的有功行為。
還有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在胤禛邀請了衆位皇子外,為何還邀請了馬齊?
當時,康熙皇帝外巡,張廷玉随駕,而馬齊作為上書房留守大臣留駐京城,協助太子處理朝政。于朝廷,馬齊幾乎就是康熙皇帝的私人代表,留守京城的!胤禛将馬齊邀請來就等于将康熙皇帝邀請到了府中,共同見證自己“毫無偏私、公正處置”的辦事态度。
另外,《百官行述》和皇太子胤扔、皇八子胤禩等都有着直接關系,而皇三子胤祉又是一個身外之人,都不會将胤禛處理《百官行述》上報康熙皇帝。将馬齊邀來,馬齊肯定會将胤禛對于《百官行述》的處理及時上報給康熙皇帝,胤禛“王道行之”的正面形象就會在康熙皇帝心中徹底穩固。另外,對于年羹堯私自剿滅江夏鎮的罪行,在馬齊的完美配合下,也會被康熙皇帝原諒甚至認為“不但無過,反而有功”,從而因功晉升。
從康熙皇帝後來并未追究胤禛火燒《百官行述》的态度和對年羹堯的再次晉升能夠看出馬齊是如何給康熙皇帝彙報這件事的;更能看出馬齊是如何站位的;也能直接證明馬齊到底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
在酒桌上,馬齊作為“八爺黨”的成員,會不知道任伯安就是皇九子胤禟的門人,不知道他也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嗎?可馬齊對于《百官行述》一事,立馬表明了态度:
“太子爺應該即刻下令,将他抓拿歸案,明正典刑!”
這就是馬齊公開表明了自己和“八爺黨”決裂的态度,表明了對胤禛的支持。雖然是在一件引起“公憤”事情的慣用态度,是作為上書房大臣必須給出的态度,但如果馬齊“真糊塗”,肯定會有所遮攔甚至不發表任何意見,隻要靜坐一旁看着衆皇子的表演就是了!
胤禛将馬齊邀請來,隻是因為他是上書房唯一的留守大臣,代表着朝臣、代表着康熙皇帝,用來自證清白、無所偏私;隻是因為他肯定會将自己處理《百官行述》的行為上報,以獲得康熙皇帝聖心;隻是因為通過馬齊的嘴,才能将年羹堯的罪行掩蓋,将“有罪”變成“大功”。
但是馬齊抓住了這次被胤禛邀請的絕佳機會,不但公開表明了自己擁護皇四子胤禛的态度,表明了和“八爺黨”的徹底決裂;還為胤禛的登基之路鋪上了一塊最堅固的石頭。
由此看來,馬齊非但不糊塗,他的政治智慧和處事、站位判斷絕對對得起他“位極人臣”的官職。
另外,皇四子胤禛登基,變身為雍正皇帝以後,立即命令皇十四子胤禵赴京奔喪,在京城外,馬齊率領官員向胤禵下達雍正皇帝的聖旨。這裡,更能證明馬齊的政治智慧。
“皇上有旨,十四貝子下馬跪接!”
胤禵端坐馬上,絲毫沒有接旨的意思,問到:
“皇上,哪個皇上?”
馬齊向前走了兩步,義正言辭:
“奉聖祖大行皇帝遺诏,克承我大清國大統的當今皇上。十四貝子,你若還自承是先帝的皇子,愛新覺羅的子孫,立刻下馬接旨!”
整部《雍正王朝》來看,馬齊也就這句話說的最為硬氣,最為光明正大、大義淩然。畢竟是前朝皇子,畢竟是當今皇帝的一母同胞,馬齊為何如此大膽,為何不再随聲附和、遇事昏聩了呢?
因為胤禵背後站着圖裡琛呢!因為圖裡琛是雍正皇帝的貼身侍衛,乃系雍正皇帝的耳目。馬齊這些從來沒有過的硬氣和對皇權的絕對維護就是說給圖裡琛,也就是圖裡琛背後的雍正皇帝聽的。
他在雍正皇帝初一登基的時候,不但緊緊跟随張廷玉,堅決擁護胤禛的皇帝之位,而且在面對曾經的“一黨盟友”胤禵時,仍然強硬的表達了對雍正皇帝繼位正統、合法合規的高度認可,表達了對雍正皇帝的忠心。如果在雍正皇帝面前表現忠心,似乎有着谄媚和邀功的嫌疑;但如果通過圖裡琛的嘴上報給雍正皇帝,那麼馬齊的忠心和對新皇的擁護就會被雍正皇帝更大程度上認可。
但是,這還不算馬齊的巅峰操作。宣布完聖旨以後,馬齊再次靠近胤禵,聲音和态度來了一個大轉彎:
“十四爺,皇上念您一路奔波,叫您在潞河驿将息一晚,明日好進京叩拜先帝靈位,這原是一片好意嘛!”
從“十四貝子”到“十四爺”,馬齊在維護了雍正皇帝、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後卻沒忘了胤禵的身份,沒忘了給自己剛才的強硬态度來一個緩和,給自己留條後路;
為雍正皇帝的旨意進行善意解釋,維護新皇和胤禵之間的兄弟感情,做出一個上書房大臣該有的樣子。
然後被胤禵撿來的喬引娣接了一句:
“這是什麼好意?父親死了,卻不許兒子去奔喪,普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馬齊立馬回道:
“這是誰?竟然如此放肆,圖裡琛,馬上給我拿下!”
不但自己維護新皇和胤禵之間的兄弟感情,還對于破壞兩人之間兄弟感情的外人,嚴厲對待。
雍正皇帝初一登基,立足未聞,困難重重,正是因為曾經的皇兄弟們拼命掣肘、屢惹事端。馬齊的所作所為,正是雍正皇帝迫切希望臣子做到的,正是雍正皇帝正頭疼的事情。馬齊的言辭勢必會在圖裡琛的彙報下,再次刷新雍正皇帝對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保住祿位、保住官職甚至繼續保持皇帝對馬齊乃至其背後家族的恩寵,都在馬齊這幾句話中得以實現。
馬齊糊塗嗎?這一些列的巅峰操作,恐怕能成為職場教科書,成為臣子面對新皇登基的正面教材。
馬齊,在康熙朝晚年出現的“九王奪嫡”事件中,雖然沒能達到佟國維能夠和康熙皇帝談及利益交換的地步,但其憑借着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權謀手段完成了“罪過”以後的平穩着陸,完成了新皇登基以後的再獲恩寵,完成了自己乃至背後家族的繼續興旺發達。就政治人物而言,馬齊是成功的;就職場生存而言,馬齊是成功的。馬齊,不是真糊塗,更不是遇事昏聩、随聲附和的昏庸無能之人。他是該糊塗的時候糊塗,不該糊塗的時候裝糊塗,已達成領導預設目的,完成自己終極目标的“大修為”之人!
參考文獻: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于《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并不以曆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