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說桂軍(連載4)
3十虎闖九州
中國微型小說發源雖然是源遠流長,可真正的發韌及繁榮還是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微型小說便倍受青睐。微型小說在中國算是異軍突起,發表微型小說的園地如雨後春筍一樣星羅棋布,如最早倡導及辟出欄目的有上海的大型文學雜志《小說界》、天津作協主辦的《新港》雜志、北京的《北京晚報》、浙江金華文聯主辦的《三月》雜志、江西的《微型小說選刊》、河南鄭州的《小小說選刊》《百花園》等。繼而的有河北的《小小說月刊》、吉林的《小說月刊》、延邊的《天池》、江蘇鎮江的《金山》、淮安的《短小說》、天津的《微型小說月報》等等。而辦得最有影響的還是鄭州的《小小說選刊》和南昌的《微型小說選刊》,由于他們的編者專業,讀者穩固,市場廣闊,銷量可觀,在國内外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并且也為微型小說桂軍提供了足夠可以用武之地。
有道是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塞外翻聲。沙場秋點兵。将軍就要驅馳于疆場,英雄就要湧現于危難。微型小說桂軍在國内的微型小說陣地裡縱橫馳驅,勇往直前,斬關奪鎖,攻城掠地,他們攻下了一座座城池,占據了一個個高地,充分顯示出桂軍的傳統光輝。如下的業績,記錄着微型小說桂軍的赫赫功勳:
中國小說的第一高峰《小說選刊》,這是中國作家協會屬下的四大期刊之一,與《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并稱為四駕馬車,長期以來,所載的都是國内高大上的作品。無論你是魯迅時代創刊的雜志,或是茅盾、巴金創辦的刊物,即使是有着中國雜志四大名旦之稱的《收獲》、《當代》、《十月》、《花城》的作品,它也有權選載,并且都以一選為榮。因此,被世人視為小兒科的微型小說,無論你日發萬篇,堆山塞海,俯拾皆是,都隻能長期徘徊在外,有如賈府裡的焦大仰視林黛玉,隻有一味流口水的份。對着這座巍峨高峰,多少微型小說作家望選興歎。要知道,微型小說能登堂入室,那就像是科舉時代的中舉或者是殿試名中三甲了。
不想,還真有人名中,而且是我們的微型小說桂軍!張凱,成了第一個吃上這隻大螃蟹的人!2010年第五期,張凱以他的《酒仙祝長海》第一個将這扇堅固之門打開了,這是微型小說桂軍的作品第一次登上這個大雅之堂。緊接着楊漢光分别用《28個字母》及《鎖有箱子裡的思想》接二連三地敲開這扇大門,榮耀地登上了這家大刊的2010年第8期及第12期。劉林也不示弱,于2011年第2期和第4期分别用《大滿和小滿》、《馬果》,連奏凱歌。2014年,作為這支隊伍的領軍人物申弓也向這座高峰挺進,短短的兩年,竟然也有五篇被選中,分别為《那串光燦燦的鑰匙》《智能手機》《壓在信封裡的錢》《央視詩詞風雲》和《大雁聽過我的歌》。更神奇的是河南籍的理事侯發山,一人創造了12次榮登絕頂的奇迹。還有李國新(前期)、韋延才、陳永林、張弘等都分别成為勇攀高峰的勇士。微型小說桂軍勇闖文學高峰之路,用廣西人的彪悍頑強印證了曆史對桂軍的評價,真正是“猛如老虎惡似狼”!
偉人毛澤東曾經指出,在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隻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迹都可以創造出來。我們這裡說的人,是指能人,是桂軍中建立赫功勳的能人。最近,廣西小小說成立十周年中,學會評選了微型小說的十大虎将,還有十大準虎将,他們都是在微型小說桂軍中戰功累累勳勞卓著的人。這裡,我們分别引用了頒獎會上的授獎詞,來對他們評點一二:
(未完待續)
申弓,原名沈祖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小小說金牌作家,廣西小小說學會會長。已出版小小說集《男人風景》《申弓小說九十九》《做一回上帝》等14部。曾獲得廣西文藝銅鼓獎、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作品入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微型小說鑒賞辭典》《中國新文學大系》等國家大書。部分作品譯為外文發表到歐美及東南亞等地,并入選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大學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