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晚起,錦繡育才教育中學附屬小學一(1)班班主任楊成,就捧着手機笑個不停。逗樂她的,是全班家長發的朋友圈,主題為“今天我當家”。
原來,育才教育集團在開展“角色互換體驗日”活動。活動設計了兩個方案,各組家庭可選擇不同的方案進行。方案一,老師和家長徹底放手,讓學生自主安排一天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叫“自主日”;方案二,讓孩子和家長互換角色,互相體驗一天對方的生活,所以叫“交換日”。
初中生大都選了“自主日”,小學生則更喜歡“交換日”。楊老師班裡35個孩子,除了2個孩子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選了“自主日”的方案外,其餘33個孩子都選了“交換日”。
“交換日”,孩子和家長要做些什麼事呢?
簡單說,就是學生和家長完全互換身份,學生變成爸爸或媽媽,父母變成兒子或女兒,按平時上學的時間作息。
孩子需要完成父母在家做的所有事情(父母工作事情除外,可以了解和适當參與),如做飯、洗碗、拖地、洗衣服、整理房間等家務,督促輔導孩子學習、檢查孩子作業……
家長須要做孩子平時在家做的所有事情,早讀、上課、做作業、朗讀、背誦、聽寫、跳繩、看電視、玩耍……
班主任楊成說,昨天晚上班級群裡就已經炸開了鍋。孩子們個個摩拳擦掌,都非常期盼當爸爸、媽媽,甚至有小朋友想好了和媽媽換衣服穿,要求爸爸當天穿校服。孩子們覺得這樣就可以對家長提出各種要求,可以很霸氣。
有的孩子自己做好了第二天要做事情的清單:
而家長們卻感覺後背涼嗖嗖,擔心孩子們給他們吃的飯菜是生的;擔心孩子們在他們不聽話時用戒尺教訓他們;擔心自己搞不定一個小時的鋼琴練習。
有的孩子提前一天就對媽媽說:“你好好看着,明天你不要不會彈。”有二寶的家長,還擔心二寶怎麼辦?據說,有個爸爸為此周一就對媽媽強調多次:“做人留一線,周三好相見。”
總之,家長的焦慮遠遠大于孩子的興奮。
今天,楊老師和同事們在朋友圈裡旁觀學生和家長的一天,肚子都要笑痛了:
↓↓↓
一早,“爸爸”、“媽媽”們起床疊被子,整理房間然後就叫“孩子”起床、做早餐。
有個“爸爸”叫了“女兒”好多次,“女兒”都賴床上不起,“爸爸”扔下一句話說:随便你吧!我去做早餐了!一邊走,一邊回頭看卧室,一臉無奈。
早餐,“爸爸”、“媽媽”們真的很能幹,包子、饅頭、餃子、馄饨、面條應有盡有。“這時感覺孩子們真的很能幹,别看他們才一年級,還真的遠比我們想象的能幹。”楊老師告訴記者。
早餐過後,“孩子們”就開始早讀啦!有的“孩子”坐姿端正,聲音響亮,有的“孩子”随随便便,不立書本,抖腿等動作,被“爸爸”“媽媽”們一頓教育。有的“孩子”因為背不出古詩被“家長”批評,也有“孩子”口算錯誤被“家長”罰作兩張口算,字沒寫好重新再寫(這時候“爸爸”“媽媽”們覺得好過瘾),像這樣:
語文導讀課後,“孩子們”開始表演了,老師要求“孩子”有感情地朗讀至少5首《兒歌三百首》的内容,并配上動作。“家長選1首拍視頻,打卡并點評。“孩子們”動作誇張,“家長們”點評到位。英語繪本朗讀,有的“孩子”得到了perfect的評價,不由地喊出了“yes”,充滿激情。
視頻裡這位媽媽的辮子是今天當“媽媽”的女兒紮的,兒歌和動作也是女兒教的。
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角色互換”中,興奮的是孩子。光看照片就能發現,孩子特别熱情地監督爸媽上課、寫作業,家長們面對網課另一頭的老師,緊張得一動不動。
但輪到做家務,雙方的臉色就又要互換了:
而家長們被采訪後,往往會感歎一句,“風水輪流轉呐~”
二年級的朱元坤小朋友今天當起了“小爸爸”,按朱元坤媽媽的話來說,這個“小爸爸”相當入戲,而且還很有儀式感。
一大早,“小爸爸”就給“大兒子”和“大女兒”都戴上了紅領巾。因為是二年級,剛成為少先隊員不久,朱元坤對紅領巾很有感情。他特地叮囑,一定要整天佩戴紅領巾,表現不好就不能戴了。
之前爸爸戴着紅領巾去了趟院子,正好和鄰居打了照面,他隻能“囧囧有神”地向鄰居解釋,今天要和兒子互換角色,所以他現在是二年級學生……
早讀一開始,今天上課也很别開生面——全是“大朋友”。對他們來說,朗讀自然不在話下。朱元坤的媽媽徐女士說,“早讀時,老師還表揚了家長們坐姿端正,聲音洪亮,大家就很開心。但沒想到,之後還有背誦,結果一下子都背不出來。”
幸虧要背的詩并不長,徐女士他們勉強也背下來了,但“小爸爸”還不滿意,為了檢驗學習成果,還要求抽查寒假背誦的古詩詞,這下徐女士夫妻倆隻能認輸。
按照往常,數學課後的作業是數獨遊戲,裡面的難度按照星級評分。“小爸爸”之前能做到三星,但他對“大兒子”寄予厚望——“我這個兒子,數學水平比較高,起碼得要四星或五星才行。”
“其實四星、五星的數獨,對大人來說也很難,這個‘大兒子’做題目的時候,我看他頭發都要抓光了。”徐女士跟記者回憶了下當時的場景,還有點“幸災樂禍”。
但很快,她也笑不出來了。平時,徐女士基本不鍛煉,到了體育課的環節,父子倆聯合起來發号施令,說媽媽比較“懶”,體育課一定要運動起來。徐女士隻能跟着又跑又跳,才鍛煉幾分鐘就累得氣喘籲籲。
語文老師還給一家人布置了讨論作業,組織親子話題讨論。剛開始,畫風很正常,比如,為什麼要角色互換,爸媽和孩子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讨論到後來,畫風突然歪了,“小爸爸”突發奇想說,如果發現兒子抽煙,家長應該怎麼懲罰?徐女士說起這件事就樂不可支,要知道,家裡的爸爸是“老煙槍”,抽煙好多年,動用很多辦法還是戒不掉。
“小爸爸”的靈魂發問讓“大兒子”愣住了,過了會兒,他鄭重承諾,青少年不可以抽煙,所以他也絕對不能抽。徐女士也很佩服自家兒子,“誰能想到,今天靠這個辦法把他老爸抽煙給治住了。”
不光是家長被孩子“怼”,孩子扮演家長,也時不時被“熟練工”挑刺。
比如做飯,朱元坤小朋友拿速凍食品煮了煮,爸媽學着他平時的語氣開始挑剔,其他拖地洗衣的家務,如果不太熟練,爸媽也偶爾吐槽幾句。“感覺他也挺難的,畢竟年紀小,會的還不多,但我看孩子興緻很高,被我們挑刺也不生氣,還說以後要多換換。”
徐女士說,這次的互換經曆,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體諒對方的過程,“就像我們做四星難度的數獨題,那種糾結艱難,對孩子來說,他做三星題的感覺,也就是這樣。而我們平時辛辛苦苦做家務,還要被小孩挑剔,這種窩火的感覺,相信這次他也體會到。互相能體會到對方的難處,理解萬歲。”
除了孩子扮家長不亦樂乎,一直宅在家的爸爸媽媽,其實偶爾也會無聊,聽說自己能當一回小朋友,配合度超級高。
徐子涵的媽媽李女士聽到這個作業,第一反應也是覺得好玩,“平時做父母的都很忙,除了作業輔導,走心交流的機會也不多。最近天天待在家裡,都挺無聊的,相處時間多,不如跟孩子一起玩一下。”
李女士當即就跟徐子涵分配好了任務。“因為孩子才一年級,有些家務做得不多,我就和他互相挑五件事來做,他挑了洗衣、做飯、拖地、收衣服和疊衣服,我選了早讀、上課、 寫作業、鍛煉和閱讀。”
今早8:30,孩子就來叫媽媽起床,李女士立刻起床刷牙洗臉,等她洗漱完畢,孩子準備的早飯已經放在桌上了。
“之前他就在打粥,煮雞蛋,把我以前的活都幹了,突然覺得好省心。”李女士看到早點樂了半天。
但到了早讀,李女士就有點苦哈哈了。按慣例,早讀要拍視頻,平時李女士給孩子拍的時候,NG次數一多就會不耐煩,讓孩子準備好了再來拍。結果輪到李女士自己了,一連NG七八次。“換做自己平時,肯定要生氣了,但孩子一直笑着說,讓我再來一遍,這瞬間令我挺感動的,他比我有耐心。”
另外李女士還說,今天家長群裡,上傳的視頻全是家長在朗讀,畫風一時間還挺奇特。就連老師在群裡收作業,@家長也都是稱“某某大朋友”。
到了上課,因為是直播課,今天在線聽課的全是家長,李女士感覺很稀奇。“往常的話,還要連麥回答問題,孩子讓我也連麥,我連忙說,算了算了……”一堂課下來,李女士發現,一直保持正确坐姿腰背真的挺酸。
徐子涵小朋友當家長也是興頭十足,批改作業的時候,李女士故意把口算寫錯了幾題,孩子很興奮地指出這裡做錯了,應該這樣訂正。這讓李女士挺驚訝,“爸媽會不客氣地說,這麼簡單的題你怎麼會錯,但孩子不會有傷害你的語言。這也讓我反思,平時對孩子說話,要改的地方挺多的。”
和許多家長一樣,角色互換後,最痛苦的就是體育鍛煉,平時看孩子每天500個跳繩,好像沒什麼難度,一到自己身上,幾十個跳繩就受不了。
“今天體育老師發來4分鐘的鍛煉視頻,我以為時間很短,哪想到做起來這麼累,之後跳繩跳了30個我就不行。”孩子在一旁看着忍不住笑,跟媽媽說堅持一下喝口水,李女士隻能又跳了80個。
後來,李女士實在堅持不住,跟孩子打了個商量,“我說實在不行,體育課多上幾回,我就當分期完成。”
對此她也很感慨,“孩子看似簡單的,我卻很難完成,有些孩子完成起來困難的,做了之後發現,确實很困難。”李女士說,“父母是熟練工了,但孩子的年齡小,從他們的角度,一天下來确實強度比我們想象的大。”
李女士今天還有意設計了一場“争吵”,讓孩子有些措手不及。處理工作時,李女士免不了看手機,徐子涵立馬阻止她,李女士順勢“吵”了起來,還學着他平時耍賴的樣子,用枕頭扔過去。
“當時他都愣住了,還哭了起來。我就問他,如果你看到孩子玩手機,該怎麼教育,批評孩子你怎麼自己哭起來了?”小朋友反應過來,現在自己是家長,立馬就眼淚收住,開始認真教育李女士寫作業不準玩手機。
“這次角色交換,孩子也體會到父母的難處,互相有換位思考。”李女士說,今天對她來說,是非常有趣的一天,角色互換不僅是任務,也是對家長的曆練。“有了這一天的經曆,今後的教育,我也要正視自己的要求,畢竟從人生閱曆來說,父母是熟練工,而孩子是新手,希望能多些這樣的家庭活動,促進良好的親子關系。”
下午,交換活動還沒完全結束。楊老師就在朋友圈裡看到多位家長寫的“親子互換體驗”心得:
有一位家長說:
今天,我是年過而立的張七歲,伏案做《口算》,開軒誦《夜漁》。你是未盈七周的吳媽媽,清晨喚“娃”醒,洗手做羹湯。不知昨夜跟你說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你明白幾分,也不知學校讓親子“換位思考”的良苦用心你領悟到幾成?你的言行折射出我的日常,我的舉止能否引發你的感思?
在家長群裡家長們紛紛覺得今天的活動不僅讓孩子感受到了做家長雖然可以對孩子提要求,但是做家長真的非常非常辛苦。而家長們也感受到了現在孩子們的不容易,以後對孩子會溫柔些。同時也覺得孩子們比他們想象中的要能幹,以後對孩子可以慢慢放手。
有一位家長表示:作為家長,通過這次活動深深地體會到三個詞——
一:“心安”
育才教育集團在全省範圍内有700多名幼兒園小朋友、3000多名小學生、6000多名初中生、300多名高中生,逾萬名學生的背後是逾萬個情況各異的家庭。從2月15日下午郜校長提出活動的初步設想到19日的付諸行動,間隔不過短短數日,這充分體現了育才全體師生“堅毅”、笃行、“落地即生根”教學理念。能夠把自己的孩子交給育才,家長除了倍感幸運和榮幸,更是感到心安,在這種良好氛圍熏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除了收獲學識上的長足進步,更會成為一個“言必行、行必果”的踐諾之人。
二:“心慰”
活動進行前一天,我跟她闡述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也解釋了學校做這場活動的良苦用心,雖然不知道她明白了幾分,至上也在她尚且幼稚的内心播撒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
今天我返老還童重回孩提時光,她橫跨時間“穿越”到三十年後,我們互換角色成為彼此。我做口算、背古詩、誦兒歌,她叫早起、做羹湯、掃居室,我們在彼此的角色裡用心地感受着對方的努力和付出。我問她參加活動的感受,她說:“做家長真是不容易,除了做家務,還要檢查作業,如果碰到一個怎麼都教不會的孩子,更是辛苦”。聞言如此,内心頗為欣慰,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她也從這次活動中感受到了家長們的付出,足矣。
三、“心喜”
今天,我坐在窗前、立起課本朗誦古詩《夜漁》、手舞足蹈地背誦兒歌《太陽》。那一刻,我仿佛在重拾兒時的快樂時光,忽然驚喜地發現:家長完全可以收起習以為常的耳提面命、一本正經,用一種更柔和、更歡快、更對等的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今天,看到她踩上凳子、操起鏟子,笨拙而又認真地翻炒着鍋中的食物;看到她有本有眼地幫助妹妹進行刷牙、洗漱,突然有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欣喜。
時光在不知不覺地流逝,孩子在我們眼中快速而又順其自然地成長,感謝育才讓我發現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彼此,從而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還有一位四年級家長記錄了自己和孩子的一天小結:
【娃評】一個上午的角色互換,孩子表揚我自律,真棒!自主按着課表,學着微課,謹遵師囑,井然有序。他太輕松了,有個這麼乖的孩子,做大人真好!早點長大吧!
但是不能和爺爺奶奶換角色,否則教學習他太吃力,還要做那麼多家務,他要累了。還是順其自然長大吧!
該學習好好學,該勞動慢慢學,長大了這些都要會。
【自評】
不自覺,一個上午,媽媽的學習不用管,所以無事可幹,忘記了做家務,需要提醒。
沒榜樣,主要是平時媽媽也不做家務,隻做工作和學習的事,然後她的工作學習,我也不會。
小結: 慢慢長大,加倍努力,好好學習!
否則不會做家務活的爸爸媽媽變成爺爺奶奶後,一家之主的我又要辛苦工作養家,還要承包家務活,還要養育孩子,我太南了。
絕對娃的真實心聲,然後我和他爸該好好反省反省,給這娃那麼大壓力啊。
作為老師,楊成說:
“這次活動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真的比我們想象的要能幹。平時覺得他們都還小,才一年級,很多事情都不敢讓孩子去做。通過今天活動,我發現孩子們真的很了不起,潛力無限。而我們的爸爸媽媽們也應該體會到在現在這麼大的競争壓力下,我們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回想我們小的時候,真的要比這些孩子更幸福。所以我們應該給犯錯的孩子多一些包容,理解,耐下我們大人急躁的性子,以身作則,慢慢教導孩子。因此這次活動真的是很有意義的一次讓家長孩子之間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活動,能很好增進父母和孩子感情的一次活動。”
有初中家長看到楊老師的朋友圈後感歎:還好我們是“自主日”,不用角色互換,否則真要崩潰啊!數學科學題目不會做,語文那麼長篇的古文背不下來,文綜更難記……
記者腦補了一下畫面,哈哈哈哈……願各位爸媽看完今天的推送後,能與家中神獸和平共處。
來源:錢江晚報、升學寶(侵權可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