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史可久
感覺這次體驗感極佳吧,因為我們的分工是很成熟化的,不是一人攬多活,而是多人分工合作。在分工合作的情況下,最後的作品依然能保持藝術化的發揮,是不可思議的。隻能說我們每一個環節的負責人都是很卓越的,技術和審美同在。
對于這次比賽我覺得最大的收獲就是發現原來真的有跟自己想法相同,努力方向相同,志同道合的人,期待與他們今後的合作。另外審美領域的碰撞也是我認為很有趣的。哈哈哈,如果你看到這篇推文,并且有一個想做出好電影的夢想的話,just do it.
編劇 女主——王月亮
微電影大賽的前兩天,帶病拍完最後一組鏡頭,當晚就倒在床上“不省人事”。我大概永遠會記得那天晚上:小夥伴們不嫌棄發燒的我,在0135一邊陪我一邊剪輯到深夜️。
七月中旬就跟史導和制片怡然開始讨論方向,參加夢工坊的第一天,我甚至已經改好了第二版的劇本。
來到夢工坊第二天的晚上,第一次把劇本推翻重寫。第三天晚上,大家一起頭腦風暴,說了好多故事,也否掉很多提議,每個人都無比疲憊,但是也很開心。第五天淩晨三點整個六組都在非常非常認真的試鏡讨論劇本。所有人都想把最好的電影呈現出來。
終于開始拍攝,一個鏡頭甚至可以拍二十幾遍。不到兩分鐘的舞蹈鏡頭,我們拍了一下午。
八月二号下午六點十分我們完成了最後一個鏡頭,我們的百萬剪輯師、百萬攝影師、百萬p圖師所有人看到了天亮的曙光。
和大家共同完成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微電影,真的很爽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作品雖然稚嫩,但我們認真對待,用心去做了。
制片人——劉怡然
“之前從未想過隻利用短短十多天時間,可以從0到1完成一整部10多分鐘的微電影;也從未想過這部微電影的創作團隊成員之前互不相識;更沒有想過這部電影的最終呈現效果遠超之前的預期。”
我想這三個排比句已經足以形容自己這次微電影拍攝所經曆的驚訝和驚歎了。
從最初收到題目和要求後的第一天起,我們就一刻也沒有停下過。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當時我和導演編劇撰寫初版劇本的時候,幾乎天天晚上都在開會,每次有新想法寫了很長的備忘錄但又被自己一一否定,有那麼一兩個晚上都處于失眠的狀态中……那時候才深刻感受到原來寫一個好故事真的不容易。
直到後來和全組成員見面,大家通過多輪的集體頭腦風暴最終确定了劇情,當樹導發來“通過”二字的那一刻,每個人都長舒了一口氣,畢竟這個從0到0.5的飛躍意味着我們終于可以逐步開展下一步的工作了。
在整個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我并沒有多加幹涉,隻要導演和攝影等同學有希望達成的效果和想法我也盡可能在把控預算的前提下去支持,因為根據之前做導演和制片的經驗以及自己的理解,我深知每一個創作者都需要自己的發揮空間,隻有當一個團隊裡每個人都有意願且能夠說出想法,并且擁有發揮潛能的機會時,一個好的作品才有可能成型,創作才有可能擁有自己的思考與靈魂。所以這一次,我選擇做一個觀察者和推動者,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力所能及地提供幫助,在任何階段或節點遇到問題時盡可能打通各方力量去解決,因為沒有團隊,沒有合作,任何想法都隻能是懸在空中的幻想而無法落地成為現實。
這十多天的經曆到如今回想起來還是會覺得溫度猶在。這份溫度在于成員之間各種想法的碰撞,在于對創作的珍視,在于每一個人都擁有高度專業的技能和百分之百的全情投入。
對視覺效果擁有極緻追求的導演、帶病拍戲的女主角、極其善用機器且擁有高審美與藝術素養的攝影師剪輯師們、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反複幫忙修改劇本的組長、幫忙預定購買各種場地和道具的組員們……是每一個人的參與與付出才能讓一部作品的完整甚至是追求完美的呈現成為可能。
從0到1,從不可能到可能到實現,這就是我們面對創作的态度。
附:中國傳媒夢工坊介紹
中國傳媒夢工坊自2009年起已舉辦十一屆,俞敏洪、楊瀾、阿丘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及媒體大咖擔任導師;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全球化智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的支持和指導下;
由夢工坊青年人才發展中心、東宇全球化人才發展基金會聯手全球百所知名高校和一流媒體及企業,為優秀青年學生搭建成長與發展的舞台。
傳媒夢工坊獨家導師陣容節選
傳媒夢工坊全鍊路人才培養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