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生感悟生與死
人生感悟生與死
更新时间:2025-02-06 09:56:33

  我出生于1970年。我小時候有記憶以來,一直到上小學,始終是無憂無慮地生活,有大人管你吃飯、管你睡覺。那時的生活條件比現在相差很多,但現在回想起來并沒有覺得很艱苦,記得上頓下頓都是蘿蔔白菜土豆窩頭等飯菜;冬天特别寒冷,手上凍了凍瘡等小災小難時有發生,但沒不覺得多麼艱辛和痛苦,我想這大概是因為小孩的主要精力在于玩,而不在于吃喝或其它的大人才有的煩心事。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1)

   至今還記得小時候吃炖肉,總覺得瘦的香,但我姥爺告訴我,其實是肥的香,我始終認為他騙我,明明瘦的才更香,他偏說肥的香,分明是想騙我吃肥的。但多少年後,我才理解在那物質十分匮乏的年代,大家都需要能夠吃到肥的,以補充身體對油脂的缺乏,肥肉不僅可以炖着吃,也可以煉油,而且煉油後的油渣,還可以炒菜吃,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

  吃肉一般在過年或重要節日時才能吃到。有一次,姥爺不知道從哪兒弄來點肉,做了一碗豬肉炖粉條,恰好表妹也在,姥爺便讓我吃,表妹小我1歲,我說也讓表妹吃,我姥爺傳統的思想重男輕女,說不讓她吃。豬肉炖粉條香噴噴、油亮亮,我在吃,她眼巴巴地看着,我十分不忍,吃了兩口以後把碗一推,說吃飽了。姥爺這才讓她把剩下的多半碗吃了,看着她吃,我十分高興,覺得比自己吃還高興和舒坦。

  以往每逢歲末年底時,老家有農戶在家裡殺豬,老遠便能聽到豬的慘叫,令我毛骨悚然。晚上吃到豬肉時,想到白天聽到豬的慘叫之聲,很感不适,竟有些吃不下去。從此再不願看到宰殺動物,情不自禁地産生出一種莫名的恐懼。我自認為自己是君子,故而君子當遠庖廚。

  我小時候在大人無微不至的呵護下,生活不覺多麼艱辛困頓,可以說得上是無憂無慮,不知道什麼是生與死,我也曾問過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媽媽說我是撿來的,讓我好是困惑了許久許久……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2)

   第一次感受到何為死亡,是1975年,我五歲那年,那一年我姥姥去世。我是姥姥一手帶大的,我小時候睡覺前,後背有些癢癢,便和姥姥說:姥姥給撓撓吧!姥姥的粗糙的手在我後背上輕輕地撓動,我便安然地睡着了。過了好長一段兒時間了,一覺醒來,姥姥還在耐心地撓着。這便是我對姥姥最深刻的記憶,銘刻于頭腦深處,永遠揮之不去。

  記得在姥姥去世那天,我帶着表妹等幾個小孩在玩,看到很多人進進出出家門,一臉嚴肅悲恸之情,我們覺得有些不一樣,但還是在開心玩耍,笑着鬧着不識愁滋味。媽媽從旁邊走過說,“一邊玩去,還鬧!以後你就見不到姥姥了。”我當時想姥姥對我好,要是見不到姥姥,我該有多難受呀,我沒有了剛才的興緻,有些蔫頭耷拉腦。過了一會兒,屋内響起哭聲一片,我哥過來哽咽着說:“姥姥死了,不在了,以後見不到了,你們也跟着哭吧”,我們幾個小孩便随大人哭,我心裡非常難受,再也見不到我的姥姥了!她為什麼走了不帶上我。反正見不到她,我是十分傷心悲痛的,誰照顧我啊?!想着想着我便從内心裡湧淌出淚水來。後來我看到大人們七手八腳地把姥姥擡上車,車緩緩地開走了,大人們都在哭,小孩們也跟着哭。

  姥姥去世以後,我便回到母親的身邊,母親是鄉村教師,又要帶着弟弟。于是在半年後,我就來到父親身邊,由于父親在市裡上班,與母親兩地分居,這樣我五歲多到父親的身邊,又沒有幼兒園能上,隻好在他上班時,獨自看家,自己玩,調皮的我也難免在玩的時候受點傷。受傷的時候就特别想姥姥,她到底去哪兒了?是不喜歡我了?人為什麼會死?死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逐漸長大,到上小學時,慢慢懂得一點兒人的生老病死,媽媽後來和我回想起姥姥,憶得在姥姥彌留之際叮囑道:“我走以後,你把小君(我的乳名)帶走,不要在老家,在這兒容易受委屈。”姥姥家在農村算得上大家庭,她擔心一旦沒有了她的庇護後,家族的其他人會欺負我。我母親便把我帶走了跟着她,可是又帶着弟弟,最後隻好把我送到父親身邊。這些飽含深情的往事,我聽得已是熱淚盈眶,她在臨終之際還想着和惦記着我。後來我一直想,人為什麼會死,姥姥死了,她去哪兒?那裡又是怎樣?我死了會怎樣?會不會有感覺?是和睡着了一樣嗎?百思不得其解,久而久之就對死亡有了莫名的恐懼,越發怕死,看到和死有關的人和事便害怕。有時想起殺豬的事,豬的被殺時的慘叫,讓我越琢磨就越發害怕,渾身驚吓,不可名狀。

  我姥爺在姥姥走後一直活到八十三歲,在他八十歲時,正趕上八十年代底流行穿呢子大衣,價格也很貴,姥爺便攢錢買了一件,在家裡穿上讓我母親看,母親問道“爸,您為什麼買這?”。我姥爺聲音洪亮且忿忿地說:“我要穿着它,在村裡走走,讓當年批鬥我的人看看,我李永泰(姥爺名)是批不倒的。”我姥爺是農民,自己有土地,一輩子吃苦耐勞,省吃儉用,自己下地勞動,隻是在農忙時請幾個幫工,且與幫工們同吃同勞動。他每天都早早起來,背上糞筐去村裡村外路邊轉一圈撿糞,他認為去晚了就會被别人撿走,就白去了,回來後再吃早飯,然後又下地幹活。他認為:隻有幹活才能吃飯,人窮的根源就是因為懶。所以他一生勤苦勞作,即使在晚年也從不睡懶覺。不曾想到,到了解放後的土改時劃定為富農,我母親一直認為我姥爺的富農成分是他自己辛苦一生,積攢出來的。1990年,姥爺突然中風,生活不能自理。他始終認為人必須要有尊嚴地活着,如果沒有了尊嚴便沒有了活着的意義,他一輩子自食其力,秉性剛強,且甯折不彎。姥爺選擇了不進食,幾天以後,姥爺走了。姥爺走之前,專門囑咐把他那件呢子大衣留給我……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3)

   我上小學時,讀過劉胡蘭、趙一曼、楊靖宇、邱少雲、江姐等革命烈士的故事,他們的英雄事迹,常常使我熱淚盈眶,我下定決心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理想和信念置生死于度外。

  我上高中時,我的語文老師張伯禮,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對學校和社會的不良風氣憤憤不平,但他對古文深湛的講解讓我喜歡上語文課。有一次,他講到“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戰國之時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在侯瀛義士的幫助下竊得虎符救趙成功之時,侯瀛義士便自刎而死,中國古人的“士為知己者而死”的豪情氣節,深深地感染了我。畢業後,我們幾個同學曾去看望過張伯禮老師,他對我寫的一首關于生活的詩感觸深刻。後來幾年聽同學說張老師因病走了。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4)

   在我三十年的工作中,認識和熟知的老朋友、老領導,在我事業上和工作中曾經不斷幫助過我的人,近幾年來,陸陸續續走了許多位。朱雲龍、郝為民、何之绂、梁沂等等,每年都要去幾次八寶山殡儀館,送他們最後一程,從第一次來八寶山的緊張,直到如今,去的次數多了,再去也是心如靜水。

  我見證了他們的離開,也聽到或與他們讨論過死亡,多次談及對死亡的看法。

  2006年,我與楊哥、樊老師組織“重走中國遠征軍活動”時,見到了原蔣介石先生的侍衛長,96歲國民黨将軍張嶽軒,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精神矍铄,贈送我書法作品兩幅,最後離開時,樊老師說對張老将軍說:“祝您長壽兩百歲!”張将軍說:“不活了!見過太多的生死!”我很驚訝,我第一次聽到有人說不願意活了。在返程的路上,我們聊起張将軍為什麼這麼說,大家認為主要有兩點:一、張将軍身經百戰,見過很多人的死亡,死對于他已經司空見慣,無所畏懼。二、他早年認識的人和他那個年代的人大都不在了,他與現在的年輕人已沒有了共同的語言,讓他感到無以言表的孤獨。大約半年後,聽說張老将軍不在了……

  因為我整理過國軍抗戰曆史,所以對張自忠、戴安瀾、佟麟閣、趙登禹等抗日名将敬佩不已,尤其張自忠将軍毅然親赴前線,以誓死的決心和勇氣,一洗“漢奸”罵名,手斃日寇以死殉國的壯烈之舉,更讓我堅定了人生當盡忠報國的決心。張自忠将軍戰死後,其夫人聞訊,絕食七天而亡,夫妻合葬。每每讀到此處我便潸然淚下,铮铮鐵骨,何懼生死!

  2007年1月27日,我的恩師羅元章教授突然去世了。時年八十歲的羅老一直認為他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年“教育産業化”大行其道之時,耳聽全國一片叫好之聲,羅老就提出此法行不通。他認為推行教育産業化的人都應該被殺頭。我聽到這一“怒發沖冠”的見解,不禁大為吃驚,認為這樣說法似有不妥,便和他讨論起來。然而時至今日,教育領域耳聞目睹的現狀已經不折不扣地印證了羅老極富前瞻性的觀點。我不得不佩服羅老的一身正氣和卓識遠見。還想和他再讨論,聆聽他的教誨。這已經永遠不可能,那個閑不住的老人已經安靜地走了。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5)

   2007年始,我緻力研究關公文化。2009年10月10日,偶然結識了中國關公文化的奠基人孟海生先生。孟海生的一句“我準備跟你玩到死!”,奠定了我們合作一生的基礎,也成為我二人亦師亦友亦兄弟的忘年之交。

  2013年8月21日,與孟海生在北京見了最後一次面,四天後孟海生突然離世。回想起與孟爺相識,相知,相惜的情景,隻覺相見恨晚。蓋因關公文化而投緣并結緣,為推動關公文化的發展而相知相偕并相重。關公與劉備和猛張飛相逢井市間,桃園結義,生死不渝一生。我與孟爺偶見于大門口,您的一句玩到死,一語中的!我們是忘年之交、莫逆之交、義氣之交、情義無價!

  我在山西運城兩次見孟海生。第一次偶遇,第二次是專程拜望,第三次就是專門給孟海生上墳!這第三次的再相逢,我帶上第一次與孟海生舉杯暢飲的“北京爺”佳釀。我豪氣幹雲地高呼了一聲:孟爺,我們再喝一次吧!無論今生還是來世!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6)

   2016年,在緻力于從事研究了十年的關公文化後,我義無反顧地正式出資修繕京東峨嵋山關帝廟,在這個人生的節點上,我自認為已經看透了世間事物,看淡了生死。金錢财富不過是過眼煙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赤條赤來赤條走,人在神的面前是平等的,沒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古今中外,人皆如此,概莫能外。

  2020年元月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2008年的汶川地震,還有無錫的大橋垮塌事件等等一系列人禍天災,我們渺小,我們被動,我們徒喚奈何!由是我更為有所覺迷,深深地感悟到:人和大自然相比是何等的脆弱啊!何等的渺小啊!生死便是瞬間!

  2020年2月17日,86歲的父親突然病了,便血,在膀胱裡長了個腫瘤。我在父親的病床前,幾天日夜地陪護,我自認為我因為傾個人之心力克服無數艱難困苦,修建一座中華道德精神象征的關帝廟,因而得到上蒼保佑,我父母的身體之前一直很好。此次父親和我聊了很多,從他小時候十八歲前一直在河北老家務農。十八歲時,因家中瑣事,沖鄉梓故裡。面對外部世界,自己兩眼一抹黑,揣着五元錢從老家走到天津,幾天吃不上飯。再從天津到北京,飽嘗饑寒交迫之苦,最後終于找到一份工作,在北京站住了腳。從此以北京為家,老家隻是十八歲前的故地了。他的很多同事在五六十歲時便走了,我的爺爺奶奶也隻活了五十多歲。他自己覺得活到八十六歲已然很知足了,我感到父親也不怎麼畏懼生死了……!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7)

   我利用父親生病住院和新型肺炎期間停下來思考,時代與社會高速發展,我作為社會一個小分子也跟着奔跑,一下子安靜下來反而感到有些不适應,物極必反,過于迅猛的發展,驟然間,似乎一切戛然而止,終于有機會讓整個社會也停下來,思索我們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這是一個恒久的哲學命題,很多人在思考……。

  人活在世上,樂觀者的認知是:“人活在當下,應快樂生活,為尋求和追索自我價值而奮鬥”。在悲觀者看來:“人從生下來,就是一天天走向死亡的過程”。

  在我五十歲的人生旅途之上,比起李文亮等英雄志士并無數英年早逝的人還是幸福的,虛度了五十個春秋。我曾刻意去設計人生,然而這樣做在無意間會失去本心。其實人生無欲則剛,堅守忠恕,随遇而安,本無須刻意設計與追求。人隻是天地間的過客,時代是你走過時的風景,人生便是用心體驗的一個過程。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人物,一切看淡,不服就幹。秉承你内心的軌迹而動。同時珍愛生命,有尊嚴地活着,不是簡單地為活着而活着。

  孫中山先生有言:“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大義覺迷,細細體味先生之言,當大徹大悟,不禁想起趙樸初先生曾率真地寫下這段文字:“生亦欣然、死亦無憾。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我兮何有,誰欤安息。明月清風,不勞牽挂。”我們當砥砺前行,以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為圭臬,進擊人生!

  世誠 2020年3月27日于北京

  作者簡介 人生感悟生與死(人生感悟從降生到認知生與死)(8)

  世誠: 京東峨嵋山關帝廟廟工

  畢業于首都經貿大學經濟信息管理專業,後在經濟管理學校、黨校研究生班(領導幹部班)進修。師從于經濟學家、教育家羅元章教授。

  從事IT營銷和傳媒二十餘年,2007年起立志研究關公文化,緻力于“關學”的創立與深度打造,向世界大力推崇忠義仁勇的傳統國學精粹。迄今十餘年來始終恪守 “不取費、不亂講、尊曆史、重文化、與現實相結合”的原則。先後完成“漢壽亭侯關公”标志設計注冊成功并經由百餘名人題寫,完成“武聖關公诔”并精粹的關公系列産品等。

  2016年5月成立關公文化專項基金并于當年6月20日世誠個人出資修繕北京平谷京東峨嵋山關帝廟,期間先後完成民國十三年版《關帝靈感錄》、《關帝靈簽》、《關帝明聖真經》等整理及助印工作;印制非遺傳人所刻制關公木闆畫;山西運城祖廟請側柏和龍柏移植全部成活;養生中醫熏蒸治療未病;完成結義、參拜流程;開設中華禅武大講堂、敬老公益、素齋:遍訪世界各地關廟(日本橫濱、大阪、福建、五台山等地關帝廟);完成關廟靈簽整理;紀念和緬懷中華抗戰英烈設立“中華英烈祠”等。

  著有《中國品牌戰略闖與創》、著有《中國夢、科技夢--中國高科技企業品牌》等專著。義務演講“關公文化研究--中華第一神明”多場報告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小雛菊特征
小雛菊特征
喜歡小雛菊的你是否真的了解它呢?我們一直在說的小雛菊其實還有其他名字,它又名馬頭蘭花、延命菊,春菊、太陽菊等,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雛菊原産于歐洲,早前小雛菊被視為叢生的雜草,沒有被人所注意,有沒有現在這麼流行,它的開花期在春季...
2025-02-06
電熱水龍頭值不值得購買
電熱水龍頭值不值得購買
熱水在冬季是尤為重要的,沒有熱水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低溫環境下,冷水會更加的刺骨,讓人直呼受不了。即使是有熱水器,但卻需要一定的加熱時間。大家對于「打開水龍頭就是熱水」的呼聲很高,電熱水龍頭就滿足了大家對即時熱水的需求。但電熱水龍頭...
2025-02-06
媽媽奶水不足就喝着下奶湯
媽媽奶水不足就喝着下奶湯
它是一流“下奶湯”,常喝奶水多,排出毒素提高乳汁質量,别放過奶水不足是很多媽媽會面臨的問題,而多數人奶水不足都是因為吃的不夠,所以在哺乳期間吃食是很重要的。其中湯湯水水是很多媽媽們要常吃的食物,這樣保證有足夠的奶水。而今天要說到的這份冬瓜蝦...
2025-02-06
雲南蟲谷為什麼評分這麼低
雲南蟲谷為什麼評分這麼低
截止到發稿日,超30萬人點評《龍嶺迷窟》,豆瓣網評分8.2分!2.5萬人點評《雲南蟲谷》,豆瓣評分7.8分!雖說後者還沒有更新完,更好玩,更刺激的劇情還在後面,但數據也是可以反映出一些問題的,如果《雲南蟲谷》真的那麼好,不應該是目前的局面,...
2025-02-06
學校暖心行動感言
學校暖心行動感言
本台訊(九江廣電全媒體通訊員吳磊)8月10日,九江一中2020年暑期學習班繼續進行,會議開展了德育經驗交流會活動。九江市教育局黨委委員、九江一中校長萬金陵等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全體班主任等參加了本次活動。會議分兩個半天進行,分别由九江一中副...
2025-02-06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