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福建事業單位綜合基礎知識備考
福建事業單位綜合基礎知識備考
更新时间:2025-01-08 22:02:58

  1 福建省概況 福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簡稱“閩”,省會福州。位于中國東南沿海,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北南最長為530千米,西東最寬為480千米。福建省現9個地級市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龍岩、三明、南平、甯德,和1個平潭綜合實驗區。全省大部分屬中亞熱帶,閩東南部分地區屬南亞熱帶。土地總面積12.4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千米。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位居全國第二位;海岸線曲折率1∶7.01,居全國第一位森林覆蓋率居全國首位

  福建的地理特點是“依山傍海”,九成陸地面積為丘陵地帶,被稱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全省山地丘陵面積約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90%;這些山地多為森林所覆蓋,使得福建的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第一。福建的海岸線長度居全國第二位,海岸曲折,陸地海岸線長達3751.5千米 。福建以侵蝕海岸為主,島嶼衆多,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海壇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而且由于福建位于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由海路可以到達南亞、西亞、東非,是曆史上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的起點,也是海上商貿集散地,和中國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區是農業文明。依山傍海的特點也造就了福建豐富的旅遊資源;而且除了鼓浪嶼,武夷山,泰甯,清源山,白水洋,太姥山等自然風光外,還有土樓、安平橋、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觀。

  福建的民族組成比較單一,漢族占總人口的97.84%,畲族為最主要的少數民族,占總人口1%,還有少量回族、滿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為近現代遷居而來,比重極小。福建漢族内部語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個族群。

  2 曆史沿革 福建曆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托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0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3 行政區劃 福建省轄1個副省級城市、8個地級市,共包括28個市轄區,13個縣級市,44個縣(含金門縣)。

  副省級城市:廈門市

  地級市: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三明市、龍岩市、莆田市、甯德市

  實驗區:平潭綜合實驗區

  4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于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陸域面積12.14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3.63萬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福建境内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占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和濱海平原。

  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以侵蝕海岸為主,堆積海岸為次,岸線十分曲折。潮間帶灘塗面積約20萬公頃,底質以泥、泥沙或沙泥為主。港灣衆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羅源灣、湄洲灣、廈門港和東山灣等6大深水港灣。島嶼星羅棋布,共有島嶼1500多個,海壇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原有的廈門島、東山島等島嶼已築有海堤與陸地相連而形成半島。

  氣候特點

  福建靠近北回歸線,受季風環流和地形的影響,形成暖熱濕潤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熱量豐富,全省70%的區域≥10℃的積溫在5000-7600℃之間,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氣候條件優越,适宜人類聚居以及多種作物生長。氣候區域差異較大,閩東南沿海地區屬南亞熱帶氣候,閩東北、閩北和閩西屬中亞熱帶氣候,各氣候帶内水熱條件的垂直分異也較明顯。

  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衆多,河網密度達0.1公裡/平方公裡。全省河流除交溪(賽江)發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廣東外,其餘都發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裡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晉江、交溪、汀江5條。閩江為全省最大河流,全長577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75.78億立方米,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裡,約占全省面積的一半。由于屬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較大,水力資源豐富,水力資源蘊藏量居華東地區首位。

  5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土地面積12.38萬平方千米,現有農業耕地123.47萬公頃,主要集中在沿海平原、沿河流域、山間谷地與低丘陵梯田等地。紅壤、黃壤為福建省主要土壤類型,磚紅壤性土與磚紅壤化紅壤也有分布。

  2.海洋資源

  (1)海洋生物資源。福建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千米,比陸地面積大12.4%;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漁場面積12.51萬平方千米,占全國海洋漁場面積的4.5%;灘塗面積2068平方千米。有閩東、閩中、閩南、閩外和台灣淺灘5大漁場;海洋生物種類2000多種,其中經濟魚類200多種,貝、藻、魚、蝦種類數量居全國前列。

  海岸港灣資源。福建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位居全國第二;海岸線曲折率1∶7.01,居全國第一位沿海島嶼星羅棋布,大于500平方米的島嶼1321個(其中有居民島嶼98個),居全國第二位,占全國的1/5。大小港灣125個,其中深水港灣22處,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東山灣、廈門灣、湄洲灣、興化灣、羅源灣、三沙灣、沙埕港等7個,港口開發潛力大。

  福建事業單位綜合基礎知識備考(福建省事業單位考試必看資料)(1)

  (2)濱海礦産資源。福建海岸地質構造複雜,已發現的礦産有60多種,其中有工業利用價值的21種,礦産地300多處。砂、花崗石、葉蠟石等探明儲量居全國前列,飾面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玻璃用石英砂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鹽業資源豐富,生産條件好,鹽田總面積11.02萬公頃,宜鹽灘塗超過2.67萬公頃,可以大規模利用的鹽化工業品有氯化鎂、澳素、石膏、鈉鎂鹽、加碘鹽等。台灣海峽石油、天然氣也已顯現較好的資源潛力,海峽西部3個成油凹陷油氣前景看好,有望在廈澎凹陷、烏丘嶼凹陷、澎北隆起建設油氣田,勘測油氣總量2.9億噸。

  (3)濱海旅遊資源。福建山多海闊,山海兼容,優越的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多種多樣的海岸類型,景色秀麗的島嶼,千姿百态的海蝕景觀,加之沿海衆多富有宗教、文化、軍事、曆史内涵的名勝古迹和新興的港口城市,構成理想的觀光度假勝地,其中有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鼓浪嶼、清源山、太姥山、海壇島和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湄洲島以及“海上綠洲”東山島等。

  (4)海洋能源資源。福建沿海地熱梯度較大,地熱資源豐富,具有開采價值的熱水區域較多;沿海風能資源豐富,可利用時數達7000—8000小時;沿海可利用潮汐發電的海水面積達3000平方千米,潮汐能理論裝機容量達3425萬千瓦,可開發裝機容量1033萬千瓦,占全國的49.2%,居首位。

  3.礦産資源

  全省已發現礦産119種,占全國已發現礦産總數的69%。已探明儲量并列入全省非普通砂石黏土類儲量表的礦産99種,其中:能源礦産1種,金屬礦産25種,非金屬礦産73種。上表礦區1561處,其中:大型58處,中型127處,大中型礦區均以非金屬礦為主。

  4.野生動植物資源

  (1)野生動物資源。全省已記錄分布的野生脊椎動物有1686種,約占全國的30%,其中:鳥類550多種(含亞種),獸類150種(含亞種),兩栖類46種,爬行類123種,魚類817種(其中文昌魚綱1目1科3種、圓口綱1目1科1種、軟骨魚綱11目25科63種、硬骨魚綱24目152科750種)。已定名昆蟲10000多種,全國昆蟲共33目,福建除缺翅目和蛩蠊目外有31個目。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37種;列入福建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79種。鳥類中有85種是在福建首先發現并命名的,沿海濕地分布有水鳥12目28科194種,約為全國水鳥種數的71.6%;屬于福建特有的有白背啄木鳥、橙背鴉雀、挂墩鴉雀、赤尾噪鹛、黃冠綠啄木鳥、小山蛙等;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鳥類有205種,占全部種類的90.3%;列入中澳候鳥保護協定鳥類有70種,占全部種類的86.4%。

  (2)野生植物資源。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種,約占全國的14.3%,其中蕨類382種、裸子植物70種、被子植物4251種;其中蘭科植物有60屬119種6變種。此外,有苔藓361種、真菌48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52種,其中:國家Ⅰ級7種,國家Ⅱ級45種;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點保護珍貴樹木的有25種。全省可供開發利用的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

  福建加大對華南虎、金錢豹、黑臉琵鹭、南方紅豆杉、蘭科植物等的保護、拯救力度,在梅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率先啟動華南虎繁育與拯救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華南虎20隻;在三明動物園啟動金錢豹繁育工程,目前已成功繁育6隻金錢豹;在明溪縣啟動南方紅豆杉保護與人工培植利用工程,每年可提供南方紅豆杉苗木數百萬株。重點對沿海濕地水鳥資源進行調查和監測,基本摸清資源現狀及分布,發現黑臉琵鹭在福建有7處分布地,其中福甯灣、興化灣和漳江口為越冬分布區;近年來新增白臉鹭、紅腳鲣鳥、藍臉鲣鳥、黃腳銀鷗、遺鷗、白領翡翠、斑頭大翠鳥、白腰燕鷗、黑冠鳽等10多種福建新分布鳥類物種記錄。全省批建自然保護區85處,其中:國家級10處,省級22處,市、縣級自然保護區53處,還建有自然保護小區(點)3300多處,總保護面積達80多萬公頃,占陸域總面積的6.8%。批建國家濕地公園2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已建自然保護區保護了全省90%以上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7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統,70%以上的主要江河源頭森林植被,25%的天然濕地,初步形成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較為完善的自然保護區網絡,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環境。

  6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福建省常住人口為3689421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471483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179381人,增長6.28%,年平均增長率為0.61%。

  2015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3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3.13萬人,死亡人口23.32萬人。從性别結構看,男性人口1949萬人,女性人口1890萬人,總人口性别比為103.12(以女性為100)。從年齡構成看,15周歲以上至65周歲以下(不含65周歲)的人口2892萬人。65周歲及以上人口324萬。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2403萬人,鄉村常住人口1436萬人。

  民族

  福建省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6097361人,占97.8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96855人,占2.16%。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962607人,增長5.75%;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6774人,增長37.37%。

  福建是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有54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58.38萬人,占福建省總人口的1.7%。其中:畲族人口37.51萬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64.3%,占全國畲族人口的52.9%,是全國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10.98萬人,占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的18.8%;高山族人口477人,約為大陸高山族人口的10%,是祖國大陸高山族人口較多的省份。福建省少數民族人口萬人以上的縣(市、區)19個,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150個,有18個民族鄉(其中:畲族鄉17個,回族鄉1個)和一個省級民族經濟開發區(福安畲族經濟開發區),555個少數民族村。

  7 經濟發展 2015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初步核算,全省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979.82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8.5%,上半年增長8.6%,前三季度增長9.0%。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2117.65億元,增長3.7%;第二産業增加值13218.67億元,增長8.7%;第三産業增加值10643.50億元,增長10.3%。

  8 社會發展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末,全省文化系統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4個,全省共有公共圖書館88個,文化館96個,博物館98個。共有影院160個,銀幕746塊,年度電影票房9.81億元。廣播電台7座,電視台7座,廣播電視台66座,教育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718.40萬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598.33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8.3%;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8.7%。全年出版圖書3793種,總印數0.68億冊;報紙42種(不含校報、副牌),總印數11.58億份;期刊176種,總印數0.46億冊;音像電子出版物57.01萬盒(張)。全省共有各級各類檔案館114個。

  教育事業

  2014年福建省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1.25萬人,在學全日制研究生3.93萬人,畢業生1.09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1.91萬人,在校生74.85萬人,畢業生19.01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94.1%。中等職業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4.09萬人,在校生43.76萬人,畢業生15.21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07萬人,在校生16.08萬人,畢業生4.12萬人。全省普通高中招生20.86萬人,在校生62.91萬人,畢業生22.73萬人。全省普通初中招生37.17萬人,在校生112.57萬人,畢業生34.31萬人。普通小學招生52.95萬人,在校生274.63萬人,畢業生37.89萬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1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45.63萬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716個,其中醫院556個,衛生院879個。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9.6萬人,其中醫生7萬人,注冊護士8.2萬人。年末共有醫療機構床位16.4萬張,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7萬人。

  科技事業

  截至2014年末,全省有國家級、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904家;高新技術企業1779家;重點實驗室147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8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0個(其中國家級7個)、科技企業孵化器76家(其中國家級10家)。全省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3057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3.460件。全省共有産品檢測實驗室758個,國家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個。全省現有獨立的認證機構1個、分支機構12個,累計獲得28771張産品及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全省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69個,累計全省共制訂國家标準956項、行業标準947項、地方标準1489項。

  截至2014年末,全省共有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70個,高空氣象探測站4個,天氣雷達觀測站6個。共有地震前兆台站(點)43個,前兆測項338個;測震台站(點)160個,強震動觀測台站(點)29個;GPS觀測基準站41個。共有345個海洋環境監測站位、13個重點監測區域、17個重點海域的17個生物質量樣品、2個海漂垃圾監測區域,共有19個海上水文氣象觀測浮标站位、28個沿海自動驗潮站、1對中程高頻地波雷達站、2套衛星遙感監測系統、1套海床基觀測系統、2套船基自動站、1套海島基站。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公開出版地圖4種。

  體育事業

  2014年,福建省運動員在世界三大賽中共獲得13金6銀6銅;在仁川亞運會上,我省共有34名運動員參賽,其中18人次獲得金牌,17人次獲得銀牌,5人次獲得銅牌;在第二屆南京青奧會上共獲得4金2銀1銅;在全國最高級别比賽中獲得31金41銀44銅。新建150個城市社區多功能公共運動場。全年銷售體育64.75億元。

  9 交通狀況 公路。2013年全省公路建設完成投資694.73億元,下降5.7%。截至年底,全省公路通車裡程達99534.68千米,增長5.1%;其中:等級公路裡程80908.69千米,增長5.8%;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13664.42千米,增長10.2%。全省擁有營運客車1.88萬輛、51.75萬客位,分别下降7.7%和2.7%;其中全省高、中級客車占總營運客車輛數的87.6%,比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全省擁有貨物營運車輛25.99萬輛、165.14萬噸位,分别增長4.0%和0.5%;其中載貨汽車25.62萬輛、164.75萬噸位,分别增長8.4%和11.5%。

  水路

  福建背山面海,港澳萦環,島嶼錯落。海岸線北起福鼎沙埕之南山關,南延诏安宮口之西端,直線長度535公裡,曲線長達3324公裡,沿海島嶼達1400多個。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和星羅棋布的島嶼形成衆多的優良港灣,其中可供5~10萬噸輪船通航的港灣有沙埕灣、三都灣、羅源灣、福清灣、興化灣、湄洲灣、廈門港、東山灣等處。沿海港灣航道的潮汐主要有半日分潮和日分潮兩類,浮頭灣以北屬正規半日潮區,以南屬不正規半日潮區。

  民航。省内運營的機場有5個,福州長樂、廈門高崎為國際民航組織确定的4E級民用運輸機場,可以起降B747以下各型飛機;泉州晉江機場為4D級軍民合用機場,可起降B757以下各型飛機;武夷山、龍岩冠豸山機場為4C級軍民合用機場,可起降B737、A320以下各型飛機。全省共開通國内、國際航線207條,其中:國際航線29條,港澳台航線17條;通航城市190個,其中:國内城市154個,國際城市19個,港澳台城市17個。

  鐵路

  1950年代起,由于地形多山并長期處于戰備狀态,福建鐵路發展步履艱難。21世紀以來,按照“構築高速鐵路,加強出海通道,貫通區域線路,完善海西路網”的總體思路,海峽西岸經濟區将着力構建“三縱六橫九環”的海峽鐵路網。按照規劃福建省鐵路運營裡程将達6000公裡,進出省通道在10個以上,将形成九個設區市的快速鐵路環線,相鄰設區市之間1小時交通圈,福建省所有縣(市、區)一小時内上快速鐵路。一個系統、完善、先進的海峽西岸鐵路網将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到2015年福建福建省鐵路網規模争取達到4800公裡,屆時,福建的交通将更加方便快捷。

  截止2013年12月,福建省已建與在建鐵路有:峰福鐵路、鷹廈鐵路、贛龍鐵路、梅坎鐵路、漳泉鐵路、溫福高速鐵路、福廈鐵路、龍廈鐵路、向莆鐵路、廈深鐵路等已經建成,基本形成鐵路網。

  2015年6月28日,省内首條設計時速350km的高速鐵路——合福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其中在建鐵路有:福平鐵路(在建)、南三龍快速鐵路(在建)、浦建梅高速鐵路(在建)、贛龍鐵路複線(在建)、衢甯鐵路(在建)等。

  10 旅遊景點 福建的旅遊資源豐富而且獨特。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2007年)、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2007年)、福建省土樓(永定·南靖)旅遊景區(2011年)、福建省三明市泰甯風景旅遊區(2011年)、泉州市清源山景區(2012年)、甯德市白水洋-鴛鴦溪旅遊區(2012年)、甯德市福鼎太姥山旅遊區(2013年)等7個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景色奇異秀麗。

  “海峽旅遊”是福建旅遊最突出的主題,“山海一體,閩台同根,民俗奇異,宗教多元”是福建旅遊鮮明的特色。福建現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産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産福建土樓、世界自然遺産與世界地質公園泰甯,世界地質公園甯德白水洋、太姥山、白雲山,以及海上花園溫馨廈門、溫泉古都有福之州、海上絲路文化泉州、朝聖媽祖平安湄州、成功起點光輝古田、濱海火山日出東山、東海麒麟神奇平潭等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

  福建現有8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6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18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個國家地質公園、4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1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9個國家森林公園、8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座曆史文化名鎮、16個全國曆史文化名村。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的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的8%,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環境。

  福建文化旅遊資源燦爛多元,悠久的曆史孕育了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海絲文化等六大精品文化,以及茶文化等一批内涵深刻、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

  福建宗教多元,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遺址廣為分布,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媽祖、陳靖姑、保生大帝、清水祖師等民間信仰在海峽兩岸影響很大。閩劇、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芗劇等是福建五大地方劇種。此外還有20多種民間小戲分布于全省各地。

  福建物産豐富,福州的脫胎漆器、壽山石雕、武夷山的大紅袍和安溪鐵觀音等名茶,惠安的影雕,德化的瓷器,漳州的水仙花、中成藥片仔癀,古田的食用菌,莆田的荔枝、龍眼等享譽海内外。閩菜是全國八大菜系之一,佛跳牆、雞湯氽海蚌均為一絕。

  

福建省著名景點

城市

著名景點

福州

三坊七巷、鼓山湧泉寺、福州倉山舊領事館區遺址、福州西湖、馬尾船政學堂、福州熊貓世界、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石竹山、青雲山、海壇島

廈門

鼓浪嶼、園林植物園、集美嘉庚公園、海滄大橋旅遊區、日月谷溫泉主題公園、天竺山森林公園、胡裡山炮台、園林博覽苑、同安影視城、翠豐溫泉旅遊區、海滄青礁慈濟祖宮景區、北辰山旅遊景區、方特夢幻王國、環島路、中山路步行街、南普陀寺、廈門大學、台灣民俗村、五緣灣濕地公園、梵天寺、大嶝小鎮·台灣免稅公園、靈玲國際馬戲城

漳州  

南靖土樓、東山島、三平寺、馬銮灣、火山地質公園、抽象畫廊、雲水謠、雲洞岩、靈通岩、龍池岩  

甯德

白水洋、太姥山、白雲山(世界地質公園)、翠屏湖、臨水宮

龍岩

古田會議會址、冠豸山、永定土樓(世界文化遺産)、汀州古城牆

泉州

五裡橋、清源山老君岩、崇武古城、清淨寺、洛陽橋

三明

桃源洞、天鵝洞、狐狸洞、泰甯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遺産)

莆田

廣化寺、湄洲島

南平

武夷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萬木林及歸宗岩風景區

11 民俗文化 文化

  語言

  福建省曆來以方言複雜著稱。全國漢語方言有七大類,福建境内就占有其五--閩方言、客方言、贛方言、吳方言和官話方言。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會的分裂、人民的遷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現存的各種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成過程。從總的方面說,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論,福建方言是多來源的;就方言差異的積存和共同語的影響而論,福建方言是多層次的;就内外關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而論,福建方言是多類型的。

  飲食

  秦漢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歡傍水而居。在飲食方面,新石器時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貝類及海生軟體動物為食物主要來源,如《逸周書》所載:“東越海蛤”。在福清東張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說明谷類糧食在當時的食物結構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漢時期,福建農業生産有了發展,稻米是主食,魚、蛤、果品類為副食,《史記·貨殖列傳》載:“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時人糧食略有剩餘,用于釀酒。

  漢代以後,中原漢族陸續遷徙入閩,他們帶來了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麥子成為主要食品之一,人們還種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後,随着福建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海上貿易的繁榮,福建飲食品類大大豐富,菜肴的烹調也講究起來。明代中後期,甘薯從海外傳入,成為福建部分地區的主食之一。

  明清以後,閩菜逐漸形成特色。風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譽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區特色。

  在待客習俗方面,福建人以熱情好客著稱,除請客喝茶外,煮蛋請客也是共有的習俗。在宴席習俗方面,近現代以來,漸趨奢華,且有諸多規矩。在民間,還流行不少飲食禁忌。在福建飲酒品茶已有數千年曆史。特别是飲茶,已成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宋以來,“鬥茶”之風甚盛,閩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至今享譽海内外。

  特産

  福州特産:壽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龍眼、閩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脫胎漆器、木畫、木雕、紙傘、貝雕、瓷器等。

  莆田特産:盛産鳗魚、對蝦、梭子蟹、丁昌魚等海産品,龍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名果”馳名中外。

  龍岩特産:連城地瓜幹、連城白鹜鴨、連城蘭花、龍岩花生、長汀豆腐幹、上杭蘿蔔幹、武平豬膽幹、永定菜幹、河田雞等。

  泉州特産:各種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烏龍茶(安溪鐵觀音)、老範志萬應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餞、泉州木偶頭、永春漆籃、人造花等。

  漳州特産:水仙花、茶花、蘭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蘆柑、荔枝、天寶香蕉、龍眼、平和蜜柚、菠蘿等“七大名果”;還有各種海産幹貨、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寶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貝漆畫飾闆、水仙花牌風油精,布袋戲等。

  廈門特産:各種亞熱帶瓜果、餡餅、魚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廈門珠繡、漆線雕、廈門彩塑、廈門瓷塑、香菇肉醬、廈門藥酒、海産幹貨等。

  南平特産:武夷岩茶(大紅袍)、竹筍、香菇、蓮子

  甯德特産:茶葉、食用菌、四季柚、槟榔芋、晚熟荔枝、晚熟龍眼、油柰、無核柿、闆栗等暢銷海内外,甯德還盛産大黃魚、石斑魚、對蝦、二都蚶、劍蛏等海珍品。

  12 城市榮譽 福建之最

  福建商人最典型的文化标記--媽祖崇拜

  福建最早的學校-- 福州“全閩大學堂”,創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現為福州第一中學。

  福建最大的漁場-- 閩東漁場,面積一萬九千多平方裡産量達二百三十萬擔(1963年)

  福建捕獲的最大鲸魚 --1977年10月在崇武漁場捕獲,長十一點八米,重二萬五千斤,稱“布氏鲸”。

  福建最大的油桐樹 --漳浦縣石榴公社,樹高36米,冠幅36。5米,全國之冠。

  中國水仙 原産地--長江流域一帶,而以福建漳州最有名。

  台灣福建人最多 --台灣人口2300萬人,漢人占98%,其中福建人占75%。

  福建最大最長的石灰岩溶洞-- 位于将樂縣城南7公裡的天階山下玉華洞,被稱為“閩山第一洞”。

  福建最早引進煙草 --煙草原名淡巴菰,最早是由海商攜種帶進福建漳州一帶。

  我國最早出現燒制瓷器的階級窯 --福建德化在分室龍窯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階級窯。

  中國最長的海港大石橋 --福建泉州的安平橋

  年代最早的天妃宮-- 泉州天後宮始建于宋慶元二年,是現存媽祖廟中建築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

  中國唯一的一座海事博物館-- 福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全國僅存的摩尼教(明教)遺址 --福建晉江羅山華表山草庵摩尼教寺,建于元朝。

  最古老的桑樹 --福建泉州開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樹齡1300多年。

  我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建于宋朝。

  我國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聖迹 --福建泉州豐澤區靈山伊斯蘭教聖墓,建于唐朝。

  我國最早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 --福建泉州鯉城區塗門街清淨寺,建于宋朝。

  我國現存最多的祈風石刻 --福建南安豐州九日山祈風石刻群,建于宋朝。

  我國現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橋 --福建惠安洛陽的洛陽橋,建于宋朝。

  我國現存最高石塔-- 鯉城區開元寺的鎮國塔,高48.24米,建于宋朝。

  現存最早保護最好的三世佛石雕像-- 泉州清源山碧霄岩喇嘛教三世佛造像,建于元朝。

  我國現存最完整的花崗岩濱海石城 --惠安崇武古城,建于明朝。

  福建目前最早的一口古代水井 --武夷山閩越王城遺址内,稱為“華夏第一古井”。

  13 著名人物 古代

  宋代前:陳元光、董奉、王審知、歐陽衮、陳寶應、百丈懷海、黃檗禅師、本寂

  宋元:朱熹、李綱、宋慈、蘇頌、蔡襄、蔡京、曾公亮、章惇、呂惠卿、柳永、劉克莊、張元幹、楊億、吳激、鄭思肖、謝翺、蕭德藻、黃升、黃公度、敖陶孫、嚴羽、鄭樵、袁樞、楊時、遊酢、胡寅、胡安國、胡宏、羅從彥、蔡元定、蔡沈、陳普、真德秀、陳淳、鄭文寶、吳充、黃潛善、章得象、曾慥、楊載

  明代:李贽、鄭芝龍、鄭成功、鄭經、俞大猷、葉向高、楊榮、黃道周、張瑞圖、邊景昭、王慎中、曹學佺、何喬遠、謝肇淛、陳第、鄭善夫、何朝宗、隐元

  清代:洪承疇、施琅、林則徐、李光地、藍鼎元、黃慎、伊秉绶、華岩、上官周、餘懷、梁章钜、鄭孝胥、沈葆祯、陳寶琛、陳衍、林雲銘、張際亮、林昌彜、潘振承

  近現代

  林纾、嚴複、辜鴻銘、林覺民、方聲洞、冰心、鄧拓、林語堂、鄭振铎、林徽因、梁遇春、薩鎮冰、薩師俊、馬約翰、林森、林祥謙、郭柏蔭、黃乃裳

  現當代

  文人學者:餘光中、舒婷、鄭敏、蔡其矯、杜運燮、彭燕郊、魯藜、汪國真、鄭天挺、蔡尚思、謝冕、劉再複

  娛樂/體育領域:吳奇隆、姚晨、陳赫、李炜、張靜初、葉一茜、卓依婷、林丹、何雯娜、黃珊汕、張國政、張湘祥、石智勇、陳忠和、歐豪、鄭碩希。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