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沖縣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漸減少,兩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漸拉開距離,随着國家近幾年實行“西部大開發”政策,使西部地區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陸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會更大,這些地方商業比較發達,人流量大,氣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區人口稀疏,大體有塔克拉瑪幹沙漠中部、昆侖山脈、青藏高原北部,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幹旱,有些是終年積雪,環境相對比較惡劣。
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地形區界線
1、内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裡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裡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米倉山脈
10、内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遊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幹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幹旱區與幹旱區界線):大緻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顔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幹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顔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幹旱。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巴顔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幹冷,夏季受低壓系統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内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分水嶺:
①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分水嶺:岡底斯山—怒山
②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顔喀拉山脈—秦嶺
③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④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⑤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⑥黃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水嶺:太行山
⑦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幹旱半幹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幹旱半幹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自然區内部界線
1、東部季風區内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幹旱半幹旱區内部自然地區界線:
内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東北松嫩平原西部-遼河中上遊-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農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放養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與旱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分布區,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畜牧業分布區。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海洋的分界線
我國的四大領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渤海與黃海分界線: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北岸蓬萊角的連線;
2、黃海與東海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的啟東角與韓國濟州島西南角的連線;
3、東海與南海分界線:廣東南澳島與台灣島南端的鵝銮鼻連線 。
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1) 氣候:
①大緻是1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方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的界線
④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⑤溫帶季風與亞熱帶季風的分界線
⑥≥10℃積溫4500℃等值線經過地
(2) 地形:
①黃土高原與漢水谷地的分界線
②漢中谷地與渭河谷地的分界線
③華北平原與長江中下遊平原的分界線
(3) 河流:
①河流有無結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線
②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4) 土壤:
棕壤與黃棕壤的分界線
(5) 植被及自然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及對應自然帶的界線
(6) 農業:
①農業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
②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的分界線
③水稻和小麥雜糧的分界線
④柑橘和蘋果的分界線
(7) 區域劃分:
南方北方的分界線:淮河(大緻是長江中下遊平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1)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2)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3) 内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4) 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5) 内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6) 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7) 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8) 地勢:地勢二、三階梯分界線
(9) 地形:内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的分界線
(10) 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11) 幹濕地區:半幹旱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3、長城
(1) 我國古代牧業文化與農業文化分界線
(2) 冬小麥與春小麥分界線
(3) 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4) 年降水量400mm線
(5) 半濕潤區與半幹旱區分界線
(6) 森林與草原分界線
(7) 年積溫3500℃線
4、太行山
(1) 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 地形區: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的分界線
(3) 河流流域:黃河流域與海河流域的分界線
(4) 省區:山西省與河北省的分界線
5、巫山
(1) 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 地形區:四川盆地與長江中下遊平原的分界線
(3) 省區:四川省與湖北省的分界線
6、橫斷山
(1) 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 地形區: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3) 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4) 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7、武夷山
(1) 地形區:江南丘陵與浙閩丘陵的分界線
(2) 省區:江西省與福建省的分界線
8、天山
(1) 地形區:塔裡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的分界線
(2) 溫度帶: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
(3) 區域劃分:南疆與北疆的分界線
9、昆侖山
(1) 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 地形區:青藏高原與塔裡木盆地的分界線
(3) 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4) 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5) 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與西北幹旱半幹旱區的分界線
10、陰山
(1)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2) 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3) 内、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11、南嶺
(1) 地形區:珠江三角洲(兩廣丘陵)與江南丘陵的分界線
(2) 河流流域:珠江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12、祁連山
(1) 地勢: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2) 地形區:青藏高與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3) 溫度帶:青藏高寒氣候區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4) 氣候類型:青藏高原、高山氣候區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界線。
(5) 自然分區:青藏高寒區與西北幹旱半幹旱區的分界線
13、大婁山
(1) 地形:雲貴高原與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14、雪峰山
(1) 地勢: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2) 地形區: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的分界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