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電視劇《琅琊榜》有一對活寶,那就是纨绔子弟言豫津和蕭景睿。
擱在今天,言豫津是官二代,蕭景睿是富二代,兩個人從開始幾乎就形影不離,在别人都忙着争權奪利的時候,他們兩個沒事就去聽曲、郊外散步……
不愁吃穿,還有身份地位,可以說,在琅琊榜的那個世界裡,兩人過的就是神仙日子。
其中言豫津又比蕭景睿更受歡迎,他所到之處,一定是充滿歡聲笑語,和朋友之間相處,他既有情義又懂得分寸,就連對自己始終愛理不理的父親,他也隻是偶爾有點怨言,平日裡就自己找樂子。
而且在高手雲集的琅琊榜中,他的情商智商都是排在前面的。
就連梅長蘇都曾對言豫津說: “你果然比我想象的還要聰明,雖然人看起來有些輕狂,但對你的家人、朋友而言,卻是可以依靠的支撐。”
然而,在我看來,他也是最讓人心疼的。
因為那些所謂聰明和懂事背後,是一個常常獨自感受孤獨和迷茫的人,用自己的心在溫暖身邊的人。因為知道寂寞有多苦寒,他就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小太陽”,照耀身邊的每一個人。
02
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人,自己越孤獨越悲傷,在人前就越陽光、越沒心沒肺。
曾經的我就是這樣的人,每次一到人群中,我很快就成為核心,像言豫津一樣給大家帶來快樂。
從小身材就偏胖,所以大家都很喜歡拿我開身材的玩笑,别的女生自然是不樂意的,但我無所謂,還常常自嘲。
其實内心裡非常苦,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
所以每次看到言豫津出場,我都會想到曾經的自己,這種孤獨和門第出身無關,而是取決于身邊最親的人,如何待自己。
言豫津雖說出身官宦世家,但父親并不愛母親,捎帶着對他這個兒子也沒太深的感情,母親又早早離世,就連過年,言豫豫常常也是獨自一人,因為父親言侯整日都待在寺廟裡。
言侯每次出場,臉部表情都是蓦然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一股冷氣,頭發花白,很容易就聞到了“死亡”的味道。
而且,父親雖然是侯爺,但不問朝政,自然不會有人巴結他們,門庭冷落的大戶人家,更多了一份悲涼。
試想一下,我們自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會變成什麼樣?
03
都說沒有媽的孩子像根草,這根草再沒有了父親的呵護,他想要茁壯成長,隻能靠自己。
首當其沖的就是自我保護欲很強,大家很喜歡的他做人做事有邊界感、從不會勉強别人,其實就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梅長蘇來到金陵,有一次言豫津和景睿聊天,景睿吐槽說,感覺梅長蘇沒有把他們當朋友。
言豫津直接就提醒他,在梅長蘇那種人心裡,怕我們還沒有份量成為他的朋友,所以這種事情,埋在心裡就好了,何必說破。
何其聰明通透,因為從小沒有父母這樣最親近的人無私的愛他,他對愛的要求很低。
而景睿就不同了,身為兩姓之子,有兩家人寵着他,在愛的包圍中長大,他自然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所以他才會抱怨梅長蘇在内心裡并沒有把他們當成朋友,言豫津自然也是知道的,但在他的認知裡,認為這就是合理的。
在心理學上,這就是“不配得感”。
一個擁有不配得感得人,往往會讨好他人,委屈了自己的心。
04
自我保護欲強還體現在言豫津做事做人很圓滑,這背後其實是他對人情世故的一種洞察。畢竟常年被父親冷漠,家道中落,沒有人比他更懂這種滋味了。
在他們進殿見太奶奶的時候,我留意到一個特别小的細節。
當時蕭景睿直接就走進去了,而跟在他後面的言豫津,則看似無意的從袖口掏出一個錢袋,微微躬下身,親手放在了門口的太監的手裡。
皇帝殿門口的太監,是官場信息和皇帝心情的傳播樞紐。蕭景睿肯定也是知道的,隻不過他不屑于,一方面是因為他性情裡的純真,更重要的是,他有這份底氣。
在心理學上,這也叫做“讨好型人格”,就是會把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自己之上。
有段時間,我女兒晨晨同學也有點這個傾向,對于她想要的東西,總是不敢直接表達。
我花了很長時間,用無條件的愛告訴她,你想要的什麼,就要勇敢說出來并且去争取,你不舒服的,一定要說不。
所以現在她有什麼需求都會直接提出來,雖然經常惹我生氣,但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她。
05
一個自我保護欲很強的人,也是極其敏感的,所以言豫津能通過别人的一言一行,看到内裡深刻的東西。
他早就知道,梅長蘇來金陵絕對不是為了養病,而且他應該很早覺察到,梅長蘇并沒有幫助譽王和太子。
就連梅長蘇發現言侯準備謀反,我認為也是言豫津故意引導的,劇中說他的味覺超級敏感,那一批橘子和火藥一起運過來,他能吃不出來嗎?還那麼熱情的給梅長蘇送過去。
最難得的是,敏感的言豫津往往都會看破不說破,總要在人家主動點破之後,他才會接茬,這種自我保護欲,真得很令人心疼。
當梅長蘇上門找父親,他内心裡很想知曉内容,但他不問不提,直到等待言侯主動要求他留下。
全劇中他唯一一次很直接的表達自己的訴求,就是對梅長蘇說,希望父親能夠在過年的時候陪他一起守歲。
這本該是一個孩子最普通也最正常的需求,他都不會直接向父親提出來。
每一顆敏感的心,比誰都害怕受傷。
總之呢,言豫津是個好兒子、好朋友,唯獨苦了他自己。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這樣機敏、通透的人,可以的話,好好真心愛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