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首發于皮皮電影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方育平,1981年憑借《父子情》獲得香港首屆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其後,他又憑借《半邊人》和《美國心》分别拿下了第三屆和第六屆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
這個成績僅次于拿過五次金像獎的許鞍華,和杜琪峰、王家衛和徐克并列。
但相比較于其他四位,方育平的名頭好像并不響亮。
實際上,他和徐克、許鞍華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中的弄潮兒,風頭一時無兩。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方育平電影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半邊人》
這部電影在當年的金像獎評選上被視為熱門大作,獲得八項提名,最後榮獲三項殊榮(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剪接)。
事實上,《半邊人》還未上映便在國際上大受矚目,甚至被提名了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金熊獎。
在當時,《半邊人》是曆史上第一部參加柏林影展角逐金熊獎的港片。
香港文藝界也給予了該片一個極高的評價:“八三年香港影壇上最受矚目和最具水準的電影佳作。”
在展開影片的故事之前,我們先要提到一個職業:魚販。
這并不是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就算在菜市場裡,也算得上是最髒最累的工作。
魚蝦腥臭味重,殺魚後掏出來的各種内髒會在夏天招引大群的蒼蠅,路過的行人掩鼻屏息快速穿過,唯恐避之不及。同時,還要留神腳下,防止一不小心踩進髒水裡濺得滿身都是。
買魚的顧客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決不會用手去觸摸魚攤上的任何東西。
不過也不是沒有例外,精明的主婦煮夫們為了避免魚販短斤兩或是為了占小便宜,也會“動手動腳”。
比如在許鞍華的《女人四十》中,蕭芳芳飾演的孫太,就愛趁攤主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個巴掌把魚拍暈,順利用死魚的價格買到了一條活魚。
《半邊人》的主人公——阿瑩,就是魚販。
阿瑩有七個兄弟姐妹,她排行第四,由于中學會考成績太差,阿瑩隻好到市場上幫父母賣魚。
菜市場嘈雜的環境,濃烈的魚腥味,十口人擠在一塊的蝸居,都讓阿瑩無法喘息。
她開始尋求寄托。
起先,她把自己淹沒在音樂裡,總是聽歌聽到很晚。
因為音樂,阿瑩結識了樂手阿洪,兩個年輕人迅速相愛,又迅速産生了嫌隙。
阿瑩在愛情裡卑微又單純,隻想不顧一切地奉獻出自己的全部。然而這些全都成了阿洪厭倦她的理由。
情場失意的阿瑩隻好在一家“電影文化中心”當了工讀生,成了“演員訓練班”的一名學員。
剛進訓練班的阿瑩是自卑的,這種自卑刻在了她的骨子裡。她每次上課之前都要在衛生間拼命洗手,生怕被人聞到自己身上的魚腥味。
與這種自卑相伴生的,則是阿瑩的不甘心、倔強和勇敢,這也成為了她用心表演的動力。
小人物出身的阿瑩在表演上頗有天賦,她能像顯微鏡一般洞察人與人之間各種細膩敏感的情感。
正是在這個班裡,阿瑩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老師張松柏。
這個改變了阿瑩命運的人,并不是高富帥。
從美國過來的張松柏,頭發淩亂,胡子拉碴,瘸了一條腿,說着生硬的粵語,活得像一根永不妥協的骨頭。
他寫劇本,卻不能拍,因為“太文藝了沒人看”。
身為制片人的朋友勸他改一改,他頭一擰拄着拐杖離開了。
和阿瑩一起看《林家鋪子》,一結束他便沖進放映室大怒:“整個一場戲給删掉了,中國電影給你們攪成這個樣子,連片子也不規規矩矩放!”
阿瑩和張松柏的感情太過含蓄。盡管兩人談天談地談人生精神十分契合,但一直戳破那層微妙的窗戶紙。
在《将軍族》的話劇中,張松柏借人物之口對阿瑩說出“下輩子再做夫妻”這樣的話。
為什麼要下輩子再做呢?恐怕他是覺得現在的自己又老又瘸又猥瑣,不可承受一段與年輕阿瑩的戀情。
而阿瑩更為羞澀,她隻是講:“有時候我喜歡人,但又不知道怎麼說。”
說完這種不是告白更似告白的話後,再細心地幫張松柏系上一粒扣子。
全身心投入愛情中的每個人都是幹淨的,在愛情這個蒸餾器裡變得更加純粹,純粹的仿佛天地之間隻有彼此。
正是出于對這份愛情的尊重,影片臨近結尾時,張松柏決定改頭換面,剪了頭發,剃了胡子,西裝革履像個紳士一般出現在阿瑩面前。
他手捧着一束花,告訴阿瑩自己終于要去美國治腿了,下次見面,他就不用拄着拐杖了。
阿瑩依舊在魚攤上手起刀落,聞着魚腥味殺魚賣魚,利索地撕魚皮切魚鰓。但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穿上張松柏臨行前送她的那件T恤參加了電視台的面試。
面試時,她依舊表演的是《将軍族》裡的場景。
但在考官問她有沒有别的才藝時,她點了一支煙,像張松柏當初做的那樣,表演了那個壓箱底的絕招——吐煙圈。
影片就這樣結束了,我們不知道張松柏是否治好了腿,也不知道阿瑩是否通過了電視台的複試。
但我們知道的是,他們都不再是那個從前的自己了。
值得一提的是,《半邊人》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阿瑩本色出演,她原名叫許素瑩。現實生活中,許素瑩一家在香港九龍的一條街市上擺了一個魚攤,阿瑩在拍攝《半邊人》的間隙就會在魚攤上宰魚賣魚。
電影上映後,許多顧客都知道了阿瑩當過女主角,來買魚的時候好奇的看着阿瑩。阿瑩對此處之淡然。
張松柏的原型是已故的長城公司導演戈武,他是本片導演方育平的摯友。
電影中出現過的人物絕大多數是非職業演員,阿瑩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全都是現實中的真實身份。
甚至那個與阿瑩分手的男友鄭智雄也被方育平說服在熒幕上亮相。
片中有一個段落,是阿瑩和男友在一家餐廳中談及過去兩人的關系。
這個長達五分鐘的對話,實際上在開拍之前沒有任何台詞,隻有一個主題,這也就是說,這段話完全是兩個人在真實地講述過去,所以他們的表情和談吐都相當的自然。
拍完之後,方育平對這個片段愛不釋手,因此也就全部放進了正片中。
除了大量啟用非職業演員,《半邊人》還采用了現場拍攝和同步錄音,這種大膽的處理使得電影呈現出一種異常真實的狀态。
而今天很多國産電影還無法做到同步錄音,甚至需要配音,這就是差距。
片名《半邊人》是半理想半現實的意思,就像王小波說的那句話:“一個人隻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阿瑩是一個魚販,整日與魚的腥臭味和肮髒的内髒相伴,但她依舊會窩在唱片機前聽搖滾、與樂手談戀愛、學演戲、去露營。
張松柏是個編劇,他需要寫出一個适宜拍成電影的劇本以維系生活,但他一直擁有無限純真的戲劇和電影世界。
阿瑩和張松柏的結局如何一點都不重要,他們隻要知道世界上有對方的存在就已經足夠了。
他們甚至不用成功,就已經從彼此身上汲取到足夠的力量了。
世俗與超脫,肮髒與純潔,堕落與追求,他們是幸運的,讓一半加一半成了一個整體。
《半邊人》像極了凡人版的《愛樂之城》,理想現實各一半。留一半給精神世界,留一半給庸常的世俗。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童雲溪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