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我們常聽人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以此來形容淮河流域水豐土沃、物産富饒。然而在漫長的歲月裡,淮河曾被黃河奪去了入海口,甚至淪為長江的支流之一,與此同時也拉開了淮河近800年泛濫史的序幕。建國初期,“治理淮河”被當作是解決民生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而安徽六安作為治理淮河的重點城市,不僅在治理淮河水患上取得重大突破,也造就了無數絕美的庫區風景,而今天我們要打卡的臨淮崗景區就是其中之一。
六安地處江淮之間,大别山北麓,襟江濟淮,連豫望吳,不僅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生态環境更是絕佳,更是底蘊豐厚、文化燦爛的鐘靈毓秀之地,有“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别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之贊美。
作為淮河流域典型的庫區城市,六安可謂是在新中國治水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興建了舉世聞名的淠史杭灌區水利工程,更建成了大小水庫、塘堰數十萬座,在防洪、灌溉、航運、發電、水産養殖、城市供水,以及生态旅遊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而臨淮崗景區,就是六安境内依托淮河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興建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說起六安境内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則是著名的大别山區水庫群,即佛子嶺、梅山、龍河口、響洪甸和磨子潭五大水庫。而位于霍邱縣臨淮崗鄉境内,地處淮河上中遊交界的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則是淮河幹流迄今為止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由主壩及南北副壩共同組成,全長76.51公裡,有“世界第一壩”之美譽。遠遠望去如長虹卧波,雄偉壯觀、氣勢恢宏。它是有關部門确定的治淮19項骨幹工程之一,不僅在淮河防洪體系中起到關鍵性控制作用,更将淮河幹流中遊的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故而又有“淮河上的三峽工程”之稱。
除了堪稱人間奇觀的“世界第一壩”,景區内的淮河文化園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由淮河農耕民俗館、臨淮泥塑藝術館、柳編文化博物館三部分組成,為遊客多方面展示了淮河水利農耕等特色文化無盡魅力,從而達到弘揚治淮精神,提升地區知名度等目的。
園區占地6000餘平方米,在農耕民俗館裡則是通過遠古房屋、農具模型及鄉風民俗等,像人們展示了淮畔獨樹一幟的傳統農耕民俗文化。泥塑藝術館則是通過各種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的展示,将傳承百年的非遺技藝展現在世人面前。同樣的柳編文化博物館,則展示了各式各樣精美的純手工柳編工藝品,讓遊客在感歎工藝精湛的同時,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更加崇尚與熱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