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寵物
/
妖貓傳裡的空海法師的原型
妖貓傳裡的空海法師的原型
更新时间:2024-11-25 07:17:07

  本文作者:李嘯天

  第五代導演已經老了,但碩果僅存的三位,還是值得讓人佩服。他們即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

  盡管很多時候他們已經淪為笑話,但馮小剛沒有躺在自己最舒服的喜劇電影領域繼續套現,而是吃力不讨好地去拍攝《芳華》,就沖這一點,就挺讓人佩服。陳凱歌在《無極》上被罵的很慘,但兜兜轉轉,他還是在倒下的地方站了起來,《無極》開了國内奇幻片的先河,卻因為一個饅頭的故事而飽受嘲笑,而《妖貓傳》又是一部古裝奇幻片,這一次,絕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拍出了一段奇觀。

  

  《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夢枕貘以奇幻小說知名,《沙門空海》寫的是日本和尚空海在大唐捉妖降魔的故事。陳凱歌對小說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主角由單主角空海變成了雙主角空海與白居易,甚至更偏向了白居易一些。這是無可置疑的,畢竟這是一部中國導演執導的面向中國觀衆的影片。但改編歸改編,畢竟不能完全跳出小說的範本。因為是日本人的小說,因此故事中兩位日本人起到了了巨大的作用,一個為空海,另外一個為阿倍仲麻呂。

  不過,今天咱就不深聊太多電影,好影評留給别人。隻說簡單說一故事的背景,稍稍讓人了解下這個故事何以發生。在日本尤其是在山口縣一直流傳着一個傳說,即中國的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驿,而是宮女替死,楊貴妃真身跟随遣唐使阿倍仲麻呂到了日本。《法門空海》及《妖貓傳》解決的就是這個謎題。

  夢忱貘入手的方式以幾個曆史現實為依據,故事的由頭是805年8月順宗李誦繼位而後又在本年度12月暴斃為由頭,揭開了4個月皇帝的生死緣由。結合這一時期,居于帝都長安附近的白居易正在寫作《長恨歌》,而日本的空海和尚又活動在大唐。于是,他将這幾條線索結合一起,進一步引出白居易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詩篇成為不朽的作品,也為了更接近事情的真相,于是攜手空海去探尋楊貴妃與李隆基之間感情基礎,并探索楊貴妃的死亡真相。整個過程的開始,即以順宗暴斃的曆史現實為引子,引出妖貓作祟的想象,然後空海和尚開始捉妖,在這個過程陸續将不同時期的人物與故事串聯起來。

  說來,這是一部日本人寫給日本人看的小說。畢竟,在中國,反倒是沒有楊貴妃潛逃日本的說法,多年來大家一緻認為楊貴妃直接死透了。不了解日本人對于楊貴妃死亡的認知與糾結,直接就來《妖貓傳》,可能會産生許多疑惑,不明白這個故事因何而起,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一說。而且,陳凱歌也沒有去揭示這一背景的存在,所以對部分觀衆來說,可能就真的一頭霧水,不明白為什麼要講這麼一個故事,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講故事。

  

  畢竟這是一個奇幻的小說,夢枕貘也沒有太多地去挖掘曆史真相,隻是用想象力給出了一個自以為的答案就完了。原著中的結局是很污的,楊貴妃複活了,還與白龍發生不可描述之事,嘿嘿嘿!對照小說,會覺得陳凱歌給出的結局非常棒,比原著高出了10餘個境界,而且整體來講,凱子的電影作品都大大提升了整部小說的格局。

  OK,背景解釋結束。本文真正想說的,是故事中兩位關鍵人物,即阿倍仲麻呂與空海。不說電影,說說曆史真實中的他們。

  阿倍仲麻呂,也翻譯為阿部仲麻呂,陳凱歌居然找來了阿部寬來主演,也是用心良苦了。他們是同一個家族的人,阿部寬飾演的是自己的宗輩祖上。其實,阿部(阿倍),還有安倍,都是同宗,在羅馬拼音中,阿部與安倍都是Abe,沒有區别。而事實上,日本現任首相安倍晉三的确與阿部仲麻呂同屬一個家族。其餘還有日本足球猛将阿部勇樹,也屬于同宗。有關這個譜系,下圖是來自日本維基百科。

  

  這張圖比較清楚地展示了這一家族的流變。最初,這一家族的始祖是日本的第八任天皇孝元天皇。多說一句,日本的皇族譜系的牛逼之處在于,日本天皇自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擔任首任天皇以來,居然一直延綿到至今,傳承至今已125代,近2700年了。(當然,前14任都沒有實錘記載,15任開始才有明确的文字記錄。)據傳,這第八任天皇在位57年,生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大彥命,二兒子即後來的第九任天皇開化天皇,第三第四子分别為彥太忍信命、武埴安彥命。而阿部及安倍家族就是大皇子大彥命一系。

  日本人很長時間内一般沒有姓氏,包括皇族也是如此,日本皇室采用宮号(尊稱) 名字的方式,比如現世日本皇太子的女兒被稱為”敬宮愛子内親王”,其中敬宮是宮号,愛子是名字,内親王(公主)是爵位。他的父親叫“浩宮德仁”,浩宮是宮号德仁是名字。現任天皇名字是“繼宮明仁”,繼宮是宮号明仁是名字。而大彥命一系因為後居住與大阪市阿倍野,因此以住地為姓氏,都姓阿倍。從飛鳥時代至奈良時代出過多位高官。平安時代以後開始被稱為“安倍氏”,這隻是由于筆誤的緣故,被人為分成了阿部與安倍兩系,其實隻是寫法不同,語音還是一樣的。

  

  看上圖的阿部及安倍譜系,兩個紅圈即分别是阿部仲麻呂與奧州安倍氏(陸奧安倍氏)。右下的奧州安倍氏即安倍晉三祖系。阿倍仲麻呂與安倍晉三的關系具體源自阿倍比羅夫,他是日本飛鳥時代的著名大将軍,《日本書紀》記載阿倍比羅夫曾率水軍北上,三次進行“讨蝦夷”、“征肅慎”。并于公元663年與唐朝的白江口海戰中擔任後将軍。奧州安倍氏,即阿倍比羅夫讨蝦夷時在奧州留下的後代,所以叫做奧州安倍氏。安倍晉三就是這一譜系中的人。而阿倍比羅夫與阿部仲麻呂的關系則更親密,因為比羅夫是仲麻呂的親爺爺。對了,比羅夫征伐的肅慎本是中國東北曆史悠久的古族。到三國時期,肅慎人又稱為"挹婁",他們主要活動在黑龍江下遊兩岸及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一帶,那時挹婁人就以從事海盜活動而聞名。北魏時肅慎又稱作勿吉,到了唐代稱為靺鞨。遼宋時期恢複了最早的肅慎名稱,但漢語中改譯為女真或女直。再後來到清朝時就變成了滿洲。對了,上面提到比羅夫參與了白江口海戰,戰争的結果是阿倍比羅夫敗給了唐朝統帥劉仁軌。當時,劉仁軌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滅掉了新羅及倭國聯軍,一舉平定百濟局勢,成為一代名将。

  扯遠了,再來看看這個圖。

  

  上圖清晰地标明了阿部比羅夫子孫的傳承關系。其中,安倍晉三的陸奧安倍一系,由比羅夫的大兒子阿倍宿奈近麿傳承而下,分支上形成了奧州安倍氏。而阿倍仲麻呂則是比羅夫最小的兒子阿倍船守的大兒子。圖片上的仲麿就是他了。

  對的,仲麿與仲麻呂是同一人,麻呂兩個字,應該是一個,即麿。由于古時的書法是豎寫的,結果就搞的分家了。阿倍仲麻呂的全名叫阿倍朝臣仲麻呂,阿倍是氏,朝臣才是姓。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叫朝臣仲滿。他的漢名最早是朝衡,姓朝名衡,沒毛病。後來才改為了晁衡。對了,朝臣仲滿,那個滿字與麿讀起來也更接近,隻是翻譯的不同罷了,這還是說明人家實際上是麿字,結果在漢體書法上被一刀兩斷,就變成了麻呂。不過在漢體字上,麿字可單寫,也可以分開為麻呂,這是大家都接受的通用寫法,算不上以訛傳訛。

  實際上,早700年~800年這一段時間裡有一大群日本人都叫“某麻呂” 比如藤原武智麻呂、藤原仲麻呂、大伴弟麻呂、坂上田村麻呂等等。基本上都是“麿”字。這個“麿”,在日語中是一個尊稱,常用在男子的名字後面,類似于中國的“子”,老子、孔子、孟子、荀子之類,日本人的用“麿”字做名字末尾的,也都是貴族,以示尊貴,并無實意。類似荷蘭人名中的“範”(van,梵高、範巴斯滕、範佩西等),意大利後裔人名的“德”(de,羅伯特·德尼羅、德西羅等)。後來,尤其是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呢名字中麿字就用得少了,多改成了中性一些的“郎”字,比如安倍晉三的哥哥安倍晉太郎,還有小泉純一郎、小澤一郎等等。但還有有人在用,像二戰時期的日本法西斯首相近衛文麿,可不是近衛文麻呂。近衛文麿的爸爸叫近衛笃麿,他們家是五攝家之一近衛氏,響當當的貴族,因此麿還保留着在使用。其餘像《名偵探柯南》裡的绫小路文麿,他的外号即“貴族警部”,就不必解釋了。其餘像任天堂的新出的遊戲《塞爾達傳說》,其制作人藤林秀麿,就說明現實中“麿”字作為名字的尾字依舊被使用。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阿部仲麻呂與安倍晉三真的有親戚。不僅如此,在上一個圖片中,最左下角的(安倍)晴明,是日本曆史中赫赫有名的陰陽師。他與安培晉三及阿部仲麻呂同樣有親戚,同出一個家族。隻是譜系上分别更早,安倍晉三與阿部仲麻呂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一些。

  如今,在日本的奈良縣櫻井市内有一座建于公元七世紀大化革新時代建立的伽藍,名曰安倍文殊院。

  

  

  這座寺院的開基者為當時的太政官之一左大臣阿倍内麻呂,他既是後世阿倍安倍兩姓日本人的共祖,同時也是大人氣陰陽師安倍晴明的直系祖先。他也是上面譜系中開始發生分野的那位。就是在這座師院裡,安倍晉三以在任總理的名義去進行過參拜,并驚獻了一座燈碑。時間是2010年,在安倍的第一個任期内,燈碑上刻以“第90代内閣総理大臣安倍晉三”的字樣。

  

  也是這座文殊院中,還有一座“安倍仲麻呂公望鄉詩碑”,正好證明了安倍晉三與阿倍仲麻呂之間的關系。

  

  說到安倍晉三,在來看一下他的族譜吧。上面譜系的重點是末尾的“賴時‐-陸奧安倍氏”,住上溯可以看到這支分脈本源在阿倍比羅夫,為比羅夫長子系統,阿倍仲麻呂為比羅夫三子系統,二者同脈分支。那麼這個「賴時‐-陸奧安倍氏」又和安倍晉三什麼關系呢? 再看一副系圖:

  

  不過,這個并非安倍晉三當上總理的根源。他的顯世,還是近兩代的作用。其祖父為安倍寬是衆議員,外祖父岸信介(他父親原本姓岸,去佐藤家當上門女婿改姓佐藤,後來又把兒子信介過繼回岸家當養子)當過首相,岸信介的親弟弟佐藤榮作也是首相。和另一個首相吉田茂(外孫是前幾年的首相麻生太郎)也有遠房親戚關系(吉田茂的親家母和岸信介的媽媽是姐妹)。父親安倍晉太郎做過外務大臣,而且是日本前首席小泉純一郎的政治導師、“恩人”。這些錯綜複雜的關系才對他登上總統之位大有助益。

  說這些,就是說日本的家族源遠流長,《妖貓傳》中的故事也可以說是安倍晉三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故事。

  回到《妖貓傳》中,這部影片解釋了阿部仲麻呂沒有将楊貴妃帶回日本,沒有沿用日本的傳說。盡管阿部想這麼做,但他并沒有完成這一任務,楊貴妃還是死透了。這一點與曆史現實也是吻合的。畢竟,阿部仲麻呂自16歲身為遣唐使來到中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最終老死于中國,并長眠與此,壓根沒有機緣将楊貴妃帶出境。

  公元630年到9世紀末大約260年間,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日本朝廷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19次之多的遣唐使。當時,遣唐使分為長期留學生和短期留學生兩種,前者稱為留學生·留學僧,後者稱為請益生·請益僧。長期留學生可以在唐學習至下一期遣唐使到來,短期留學則是與當期遣唐使一同回國。但隻有身為貴族方有資格作為遣唐使來到中國,并成為留學生。阿倍是倭王權時代以來的大夫氏族,有皇室血脈,仲麻呂的父親是中務大輔五品上船守,祖父則是大将軍比羅夫。

  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呂16歲時因學識卓越被選為第9批遣唐使,長途跋涉來到唐都長安。當時唐朝隻有四五品子弟、年齡在14-19歲的适齡青年,才可到最高學府——太學學習,而仲麻呂是五品船守之子,時年16,是當批遣唐使中唯一符合資格的。由于天資聰明,仲麻呂習得很多知識,并在知識圈内混得如魚得水,學成之後,仲麻呂通過科舉考試,高中進士,步入仕途。并深得唐玄宗賞識,與李白、王維等詩人交好。

  

  公元733年,已經在唐朝生活16年的阿倍仲麻呂思鄉心切,以雙親年邁需要盡孝為由,向唐玄宗請求回國。但唐玄宗極力挽留,阿倍仲麻呂隻好作罷。到了752年,日本第11次遣唐使來到長安,使團副使吉備真備是當年和阿倍仲麻呂一起第9批留學大唐的好友,兩人相見不勝感慨。吉備真備向阿倍仲麻呂講起了日本這幾十年的巨大變化,天皇也翹首期盼其歸國。當吉備真備說到阿倍仲麻呂父母遺言想見兒子一面時,阿倍仲麻呂再也控制不住悲痛的情緒,年近六旬的他老淚縱橫,嚎啕大哭。翌日,阿倍仲麻呂進宮懇求唐玄宗無論如何也要放自己回家鄉,唐玄宗見其決心已定,也感激他37年來為大唐做出的貢獻,終于點頭答應了。為表彰阿倍仲麻呂效力朝廷多年,功勳卓越,唐玄宗特别任命其為唐朝回聘日本使節。這是唐朝首次任命一個外國人為中國使節,足見唐玄宗對阿倍仲麻呂的信任。

  753年十月,阿倍仲麻呂跟随返程的遣唐使船隊踏上了闊别已久的回鄉路。然而,歸途并不順利,船隊在琉球附近遭遇風暴。當時他乘坐的船隻與另外三隻船失去了聯系,幾天後這艘船被吹到了越南的州海岸,遭當地土著人圍攻,全船170多人除了阿倍仲麻呂和十幾個侍衛殺出重圍,其餘人全部被殺。當時,其他船隻以為仲麻呂必死無疑,先行回國後傳播的消息都是他死亡的信息。聽到仲麻呂死訊的消息後,正在廣陵漫遊的李白悲痛萬分,揮毫寫下《哭晁卿衡》一詩。(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沈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這足以證明阿倍仲麻呂在中國文化圈内的影響力。其實在仲麻呂離開大唐之時,已經來了大批詩人不辭勞苦,專程來為他送行,像王維、儲光羲還都為他寫了送行詩。

  

  僥幸躲過劫難的阿倍仲麻呂曆經千辛萬苦,終于在兩年後(755年)再次回到了長安,從此再也沒有回國的機會。770年,阿倍仲麻呂在長安辭世,時年73歲。唐代宗為表彰阿倍仲麻呂的功績,追授他為潞州大都督,官拜二品。仲麻呂在唐54年,曆仕玄宗、肅宗、代宗三代皇帝,備受厚遇,官至客卿,榮達公爵,算是善終了。盡管沒能回國,但名聲能夠得以在兩國相傳,也算備享殊榮了。

  而安史之亂發生之時,恰恰是阿倍仲麻呂返回長安後的755年年底。不過,驚魂未定的阿倍仲麻呂并未跟随唐玄宗出逃長安,在流傳下來的随行人員名錄裡并不見關于阿倍仲麻呂的記錄。安史之亂期間也不見阿倍仲麻呂的事迹。客觀上,并不存在仲麻呂協助楊貴妃出逃的條件。如果安史之亂早發生幾年,在仲麻呂回國時發生,那麼一起出逃還勉強行得通。仲麻呂能夠帶出楊貴妃,他們之間唯一可接觸的原由,在于楊國忠之子楊昢官居鴻胪卿,阿倍仲麻呂的好友吉備真備時任“大宰大弐”,同時司職外交的二人可以為楊貴妃和阿倍仲麻呂的東渡提供通關上的極大便利,但這個灣子也繞的太遠了,有吉備真備就夠了,不一定非要動用仲麻呂。而阿倍仲麻呂與楊貴妃的直接交集也不見于史料。

  《妖貓傳》中,阿倍仲麻呂則成為了李白為楊貴妃寫詩的見證人,也是安史之亂時楊貴妃被處死的見證人,變成了曆史中的核心人物,這一設置,是夢枕貘身為日本人為本國人加戲的心裡作祟,并不足信。

  

  下面,再來說說空海。

  如果說《妖貓傳》中阿部寬飾演的阿倍仲麻呂還隻是一個配角的話,染谷将太飾演的空海法師就是正經的主角了。在原著是不折不扣的男一号,而影片中則成為并列男一号,戲份絲毫不亞于黃軒飾演的白居易。原著中的白居易隻是一個不太起眼的角色,陳凱歌為了将日本故事變成中國故事,将白居易變身為男一号。

  空海,又名遍照金剛,是“平安二宗”之一。平安二宗,另一位是最澄。兩人身為僧人,是同一批入唐的留學僧。唐貞元二十年(804年),空海與最澄随日本第12次遣唐副使石川道益抵中國。空海先抵達洛陽,後至長安,然後訪寺擇師,在翌年(805年)的三月,拜在青龍寺惠果法師門下,受到惠果法師的傾囊相授,同年十二月,惠果法師示寂,空海于是四處參學,于次年(806年)十月回國,留唐二年多。惠果法師是唐代密宗著名高僧,密教付法第七祖。早年常應诏入内道場為代宗、公主等修法,成為國師,并曆任代宗、德宗、順宗三朝國師,倍受崇敬。空海為他的嫡傳弟子,并在日本将密宗發揚光大。而惠果法師的弟子中,除空海之外,尚有義操、義滿、義明等人,後義操接任青龍寺法燈,并傳出弟子義真、海雲等人。但再往下密宗就漸衰,直到元朝時才再一次在中原地區興起密宗傳法。空海盡管與惠果法師受學不到一年,但已盡得真傳,惠果為他做了阿阇梨佛法灌頂,贈法号“遍照金剛”。空海遂成為真言宗的第八代坐主。

  

  

  空海隻在大唐生活了兩年,但他還是将自己習得的密宗帶回日本,在日本傳法期間受到朝野的一緻歡迎。又因得到嵯峨天皇的支持,在弘仁七年敕準以高野山為真言宗的總本山,作為傳法修觀的道場,弘仁十四年受賜東寺,積極以東寺為中心,展開弘法活動,因此後人稱他所傳的密教為東密。他的弘法活動顧及民衆,遍及全國。仿中國唐朝于縣鄉辦學,在平安京設立“綜藝種智院”,聘請僧俗教師講授佛儒道,不分僧俗貴賤均可入學,成為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學院,同時也是最早的私立大學。

  據傳,空海還向般若三藏法師學習梵文。般若法師,又稱般剌若,唐代著名譯經僧,為北印度迦畢試國(罽賓)人,姓喬達摩,年輕時曾在那爛陀寺修習。空海歸國後,将悉昙體梵文字母傳至日本,使得悉昙體梵文字母完整地保存于日本。傳說在梵文字母拼寫原理的啟發下,空海法師發明了日本字母平假名,随着時間的推移,片假名在平假名的基礎上也逐漸形成。他還是著名的書法家,無論是漢字書法還是梵文書法,空海法師都達到非常高的造詣。

  作為日本平安時代最著名的兩位僧人。相對而言,最澄的影響力要高于空海。不過最澄與本文故事無關,就不提了。

  并無史料證明空海和白居易有過實質上的接觸。假設雙方見過面,最有可能發生在公元805年。這一年,白居易移居到距離長安不遠的永崇裡華陽觀,大緻在4月左右,訪問了空海居住的西明寺。

  

  白居易也是著名的佛教徒。晚年的白居易常住在龍門的香山寺,這也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的由來。白居易與馬祖道一門下的佛光如滿、興善惟寬等禅僧交流頻繁。相傳興善惟寬和神照禅師的墓碑皆為白居易所題。空海又号編造,看起來與神照的名字含有某種關系。

  

  空海于公元804年來到唐都長安,求學青龍寺惠果法師之前,就居住在西明寺。西明寺的牡丹蔚為大觀,引得諸多詩人唱和。唐詩人元稹就有《西明寺牡丹》留題,白居易亦有《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重題西明寺牡丹時元九在江陵》等唱和詩。這足以證明白居易到過西明寺,至于是否恰好與空海遇到,就有未可知了。公元805年,這一年,白居易移居到距離長安不遠的永崇裡華陽觀。如果有可能,白居易與空海就是這年春天在西明寺裡相遇的,白居易也是那年看到了牡丹及元稹的題詩。這年,白居易33歲,空海31歲。年齡上,剛好是同齡人。

  《長恨歌》的寫作時間是唐憲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長安周邊的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驿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于詩,多于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一篇傳奇小說《長恨歌傳》。空海,則于806年的十月份回國。盡管時間相差不多,但兩人并無交集的可能。夢忱貘以想象力讓兩人因《長恨歌》而交遊,隻是出于文學表現的需求而已。

  不過,白居易在寫作到底的确對楊貴妃之死很感興趣。世人皆知《長恨歌》,卻很少知道白居易早在此前的《任氏行》和《古冢狐》這兩篇作品中已經開始了對楊貴妃生死之謎的探讨。《任氏行》現已散逸不全,僅存隻言片語(《任氏行》取材自沈既濟的狐仙小說《任氏傳》,故事的中“絕世美女”、“馬嵬身亡”、“屍首不存”等情節影射了楊貴妃)。而在《古冢狐》中可以看見多處《長恨歌》的影子。

  

  

  但無論是《古冢狐》還是《任氏行》,都沒有提及楊貴妃的最終去處,盡管《長恨歌》提到了楊貴妃身在“蓬萊”,但隻是當時的一種慣見的比喻手法,以形容人已死靈魂卻飄到仙山之上,并非實指。同時代的詩人李益的《過馬嵬》也提到了“東溟”、“蓬萊”等字眼兒。大概這樣一些字眼的存在,讓後人産生了一些望文生義的想法。而這些傳說到了日本,就演變成了有模有樣的貴妃故事。

  實際上這樣傳說隻是一種誤會。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隻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有關隻剩下香囊的事,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裡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裡卻隻有:香囊猶在。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而後世僅根據後唐書就去猜測,也是讀書不全的緣故。

  

  但美人多故事,有關楊貴妃的故事怎麼多都不算過。《妖貓傳》算是提供了一個新的範本。其實,故事也不重要,陳凱歌通過這個故事,還原一個極樂之樂之下的盛唐大典,描摹出了一幅絢爛的大唐盛世的卷軸,尤其是張榕容塑造出了一個雍容華貴姿态萬方的楊貴妃,非常動人。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