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恒之子,也是西漢皇朝的第六位皇帝,從公元前157年至前141年在位,終年四十八歲。
劉啟本來不是漢文帝劉恒的長子,漢朝的皇位本來也與他并無什麼關系,但由于劉啟上面的四個哥哥都先後暴斃而亡,因此劉啟到最後竟陰差陽錯地繼承了皇位。
有一次漢景帝過壽的時候,他的兒子劉發給他舞蹈助興,但跳舞的時候卻表現得畏手畏腳,劉啟對此不滿,但因為劉發的一句話,劉啟不但沒有不高興,反而還賞了他兒子三個郡。
漢景帝劉啟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恒病逝,三十二歲的劉啟登上皇位,即漢景帝。
當時的西漢整體情況看起來雖然繁榮昌盛,國泰民安,但劉啟卻敏感地察覺到了王朝内部存在一個巨大的隐患,那就是藩國的勢力強大。
在劉啟開始削減封地的情況下,本就意圖謀反的劉濞借着這個機會聯合了趙王劉遂、楚王劉戊等七個藩王,打着“誅晁錯,清君側”的旗号起兵造反,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
在七國來勢洶洶的情況下,劉啟隻得忍痛殺了晁錯,後來在招降吳王等人無果的情況下,又親自指揮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
在這之後,諸侯王的權力收歸中央,各地的藩王變成了隻能享受當地租稅的貴族階層,藩王割據的問題就這樣迎刃而解。
劉啟與父親漢文帝共同開創了西漢王朝的繁榮時代,世人将此稱為“文景之治”。
經濟方面,劉啟還繼續實行漢文帝時期所執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将西漢國富民強的大好局面延續下去,此外,他還鼓勵遷徙,發展生産,經常給百姓減少賦稅,有時候還給百姓發放慰問金。
漢景帝“以德化民”,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敬仰,在如此關注民生、惠及民生的政策下,老百姓又怎會不擁護劉啟為帝?
在當時等級森嚴的封建時代,劉啟難得地強調司法要公正平等,他上任之後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赦天下。
漢景帝之所以如此做法,為的就是給那些犯過錯誤的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這也體現了劉啟為人寬厚的美德。
從治國的方向來看,這也是劉啟利用“以德治國”的策略來加強法制建設的一種方法,體現的是劉啟治理西漢時所采用的基本國策。
漢景帝“仁德”的美名之所以在後世流傳千古,除了他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之外,于個人品德上,劉啟也是一位寬厚仁慈之人。
都說皇家無情,但劉啟與同胞兄弟的感情卻十分親密,對宮中妃嫔亦是疼愛有加。
在臨終以前,劉啟甚至還散盡私财,将自己所有的财産都賞給了妃嫔和親戚,上至朝廷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都得到過劉啟的私産,而伺候過劉啟的宮女太監們也都得到了一份充足的安家費。
由于漢景帝治國有方,漢文帝時期的繁榮景象得以進一步發展,曆史上第一個盛世就此達到了巅峰時代。
據史書記載,彼時的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盛的國家。
在漢景帝後宮的嫔妃中,明确記載的一共有七位,其中除了皇後無子之外,其他的六位嫔妃都相繼誕下了子嗣。
漢景帝相對來說是一個“高産”的皇帝,他的膝下一共有14個兒子。
其中皇長子劉榮是栗姬的兒子,曾被漢景帝立為太子,後因栗姬的緣由被牽連廢為臨江王,膠東王劉徹取代其位置成為太子。
皇二子劉德及皇三子劉阏于生母也是栗姬。
栗姬
劉德熱愛儒學,在十六歲之時被封為河間王,一共在位25年。
因為對權貴并不感興趣,劉德一生都沒有卷入政治風波,但卻在晚年時期,因受漢武帝猜忌而抑郁成疾,終年四十一歲。
皇三子劉阏于一生平平,曆史上也并無關于其功績特别出色的記載。
在前155年4月,劉阏于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臨江王,在位僅僅三年後便去世了,且沒有在世上留下後代。
劉德
皇四子劉餘及皇五子劉非的生母都是程姬,後來被封為魯恭王,七國之亂後又徙封魯王,在位二十六年後去世。
在“七國之亂”前後,漢景帝的兒子們雖然個個都封王,但其實每個人所封的王國地盤卻都不怎麼大,唯有皇五子劉非是個例外。
據史書記載,劉非于公元前155年被立為汝南王,因戰功卓著,劉非當時管轄的地盤有三個郡及五十三座城市,說他是“地方千裡,連城數十座”亦是毫不誇張的。
皇六子劉發 皇六子劉發的生母唐姬本是程姬的侍女,後來因一次陰差陽錯而成為了漢景帝妃嫔。
劉發的母親叫做唐兒,是漢景帝身邊寵妃程姬宮裡的一個小宮女。
唐兒身份低賤,樣貌也并不出衆,本是就入不了漢景帝的眼的。
有一次,劉啟在喝得醉醺醺的時候來到了程姬宮裡。
按理來說,皇帝駕臨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但程姬此時卻愁上心頭,因為她來了月事,而又不知該如何開口與皇帝解釋。
然而劉啟人已經到了門前,程姬也不敢再把人推出去,就在回眸之間,程姬看到了眼前這個身形與自己相似的小宮女。
就在此時,程姬心裡萌發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程姬看唐兒的身高、身形與自己極為相似,而劉啟此時又喝得爛醉如泥,再加上黑燈瞎火的,估計劉啟也是認不出來誰是誰。
程姬越想越覺得自己的計劃靠譜,于是就讓唐兒來頂替自己,躺到了劉啟的床上。
一夜歡好之後,劉啟還以為睡在自己旁邊的就是程姬,絲毫沒有發覺昨天晚上發生的那場意外。
事後,盡管程姬再三勒令唐兒不準将那天晚上的事情說出去,但可巧不巧的是,唐兒的肚子竟然一日日地大了起來。
幾個月之後,唐兒終于确認,自己在那個荒唐的晚上懷了身孕。
唐兒戰戰兢兢地找到程姬說明了這件事情,因為事關皇室子嗣,程姬隻得硬着頭皮将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完完整整地報告給了漢景帝。
經過深思熟慮,漢景帝最終不但沒有降罪于擅自做主的程姬,而且還給了唐兒位份,讓她成為自己的妃嫔,之後安安心心地将孩子生下來。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皇六子劉發。
漢景帝為皇六子取名為“發”,取自“發寤”的意思,即“醒悟、反省”。
也就是說,劉發的誕生,漢景帝并沒有多大的喜悅,他隻是按例給了唐姬母子倆一些獎賞,之後就再也沒有去過唐姬的宮裡。
唐姬出身卑賤,無權無勢,又沒有出色的美貌,當初承寵本就是一件意外,如今雖然翻身做主,但是她在漢景帝的後宮并不受寵,劉發自然而然地也沒有得到漢景帝太大的重視。
且在劉發之後,後宮的妃嫔還陸陸續續地為漢景帝誕下了皇子。
這樣一來,劉發母子倆在後宮中更是不顯眼的存在。
直到劉發長大之後,都快要到成家立業的年紀了,漢景帝才想起自己的兒子當中還有這樣一号人物。
那些繁華肥沃的封地早就被其他皇子分出去了,再加上劉發不得寵的原因,公元前155年,劉發才以皇子的身份受封為長沙王,就這樣随随便便地被打發了。
據古書記載,漢朝的長沙距離京城一千多公裡,根本就是個未經開發的蠻荒之地。
這裡常年潮濕,除了氣候惡劣、土地貧瘠以外,人在這樣的居住環境裡,還很容易患上各種關節疾病,因此在封地上居住的百姓人口也數量稀少。
在常住人口不多的情況下,長沙當地的經濟情況自然也發展不起來。
劉發作為當地的藩王,根本就收不到多少賦稅。
根據《後漢書》的記載,當時長沙的總人口數量不過兩萬五千戶,而就單單長安城附近一個小縣城的人口數量,都遠遠要比這裡多得多,這個概念,足以見得長沙的先天條件有多麼惡劣。
《後漢書》
當時的長沙要啥沒啥,不知道漢景帝是出于怎樣的心思,竟将劉發打發到這樣一個“南大荒”的地方。
然而劉發作為一個絲毫不受待見的皇子,本就學會了自立自強,因此在準備出發長沙的那一刻,劉發也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劉發在這裡一呆,整整就是十三年。
為了讓自己能夠活下去,劉發是兢兢業業地治理長沙,才讓長沙的發展情況漸漸變得樂觀起來。
在這漫長的歲月裡,劉發一夜之間從繁花似錦的長安城直接搬到了貧窮蠻荒的長沙,這當中酸甜苦辣的各種滋味,估計隻有劉發一個人才能深有體會。
劉發在這裡艱苦度日的同時,他也想明白了很多道理。
有些事情,與其等着别人施舍給你,坐以待斃,倒不如去主動争取,這才是讓自己活下去的王道。
終于在漢景帝過壽的時候,讓劉發等到了一個機會。
有一年,漢景帝舉辦生日宴。
為了全民歡喜,漢景帝下令召集全國的王公貴族來長安城舉行盛大酒宴。
在聖旨頒布之後,全國各地的諸侯以及漢景帝的兒子們都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為漢景帝祝壽。
宴會當天,漢景帝心情大好,宴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還提出讓兒子們給他表演節目來助興,表演的節目就是當時漢朝最流行的娛樂節目——跳舞。
據史料記載,舞蹈起源于漢朝時期,曆史上有許多著名的舞蹈家亦是出自于漢朝,比如說漢高祖的戚夫人、漢武帝的李夫人,還有最著名的能掌上起舞趙飛燕等等。
除了漢朝的女人能歌善舞以外,漢朝的男人跳起舞來也是毫不遜色,現代舞蹈中的一些“馬步”、“弓箭步”等動作,也是從漢朝男人的舞蹈中演變而來。
在這歡快的氣氛下,漢景帝話音剛落,他的皇子們就争先恐後地在父親面前展現出自己精湛的舞技來,這個生日宴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舞林大會”的表演現場,皇子們争先恐後,生怕漢景帝看不到自己賣力的表現。
即使是皇帝的兒子,他們的舞蹈也跳得十分出色,但劉發卻是其中的一個例外。
輪到劉發上場的時候,他突然計上心來。
隻見劉發在跳舞的時候僅僅是“張袖小舉手”的樣子,做出的都是一些要擡不擡、要降不降的動作,比起那些皇子們落落大方的模樣,劉發也總是畏畏縮縮的,就好像自己身邊站了許多人,而自己一伸手就會碰到這些人一樣,動作看起來也是極其别扭。
酒宴上的人都被劉發的動作逗瘋了,在衆人的一陣陣哄笑聲中,漢景帝也覺得自己的臉面挂不住,他讓劉發停止了這些稀奇古怪的舞蹈,并要求劉發給出一個解釋來。
面對憤怒無比的父親,劉發卻表現得毫不懼怕,甚至臉上還帶着一點委屈的表情,劉發向漢景帝說道,“微臣國小地狹,不足以回旋”。
此話的意思就是,漢景帝分給自己的地盤太小了,根本就沒有能讓他跳舞的場所,所以才這樣伸不開腿,站不直腰,最後就跳成了這個樣子。
漢景帝是個聰明人,他聽劉發這樣一說,一下子就聽出了劉發的言外之意。
原來這個兒子并不是真的在給自己跳舞,而是在委婉地向自己表達一些訴求,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
想到這裡,漢景帝才細細看起眼前的這個兒子來。
他又想到自己把劉發打發到這樣一個窮鄉僻壤,而且一呆就是十幾年。
無論再不怎麼待見他,畢竟劉發也還是自己的親骨肉。
于是,漢景帝便沒有責怪劉發,反而大手一揮,将武陵、貴陽、零陵這三個郡也劃到了長沙的屬地範圍内,讓劉發去好好地“練習舞蹈”。
這三個郡都是富裕之地,有了這幾個地方的幫襯以後,長沙的整體實力也跟着扶搖直上,一下子從一個地少人稀的貧瘠之地,變成了幅員千裡的大地。
如果不是劉發自己主動争取,肯定就沒有後面發生的這些一系列事情,也許也就不會出現後面的漢光武帝劉秀了。
曆史上的劉發是個出了名的孝子,他每年都會從自己的收入中挑選一些膏粱,再差人送到長安孝順母親,還會派人帶回一些長安的泥土,用來建立高台,遙望母親。
劉發距離母親足足有一千多公裡,在古代的時候,這是一個很遠很遠的路程。
劉發築起的這個台,被後世稱做“望母台”,也叫做“定王台”。
再到後來,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于是在執政期間發布了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推恩令”,這一政策使得諸侯國的實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自此之後,漢朝的封地“大國不過十餘城,小諸不過十餘裡”,漢室的子孫也全部被降級了。
天下諸侯因此越分越小,個個王侯除了一些自保的能力以外,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來對抗中央了,困擾大漢長達數十年的諸侯割據勢力也就此土崩瓦解。
在這個方面,劉發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他的兒子不是特别多,地盤面積也比較大,因此也不至于像中山郡王劉勝一樣,隻延續了幾代就徹底失去了勢力。
劉發死後,他的第十三個兒子劉買被皇帝封為春陵節侯。
劉買死後,他的兒子劉外變成了郁林太守。
劉外死後,他的兒子劉回又變成了巨鹿都尉。
劉回死後,他的兒子劉欽成為了南頓縣令。
劉發一脈,就這樣從高高在上的王爺開始,依次變成了侯爵、太守、都尉,最終變成了縣令。
雖說看起來是一代比一代慘,但是據《漢書》的相關記載,縣令作為一個縣城的最高統帥,旗下管理着一萬多戶人家,他的收入也足以讓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相當潇灑。
公元3年,劉欽因病去世,膝下的三個兒子和三個女兒便交給他們的叔叔劉良撫養。
劉欽這個最小的兒子,就是後來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公元5年,一個叫做王莽的人代天子臨朝聽政,稱“假皇帝”。
公元8年12月,王莽折疊篡漢自立,逼着太子孺子嬰“禅位”于他,至此,王莽終于如願以償的得到了皇位,延續了二百一十年的西漢王朝就此結束了。
王莽一共做了十五年皇帝,後來劉發的五世孫劉秀帶領雲台二十八将,曆盡艱苦奮鬥,又終于使滅亡的漢王朝重新複興了起來,是為東漢光武帝,使大漢王朝又繼續往後延續了一百九十五年。
參考資料: 來自 李莉編. 老狐狸經的智慧[M]. 2008:要封地,劉發自嘲遂心願
來自 (西漢)司馬遷著. 圖解史記 解讀中國人的史詩[M]. 2015:漢景帝的兒子們:五宗
來自 王漢周著. 拿得起放不下的中國史[M]. 2019:劉秀的皇帝路始于一次“大姨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