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保護傳統曲藝
講述鹽阜紅色故事
8月31日晚,曲藝劇《鹽阜往事》唱響首都北京“二七劇場”,飽含着鹽阜老區人民對黨的無限崇敬和無比熱愛之情,隆重獻禮黨的二十大。全劇緻力傳統曲藝的傳承創新,嘗試拓展曲藝表演本體,載歌載舞推進故事發展,還通過“蕩裡來了新四軍”、“軍民團結魚水情”、“不辱使命上海灘”、“英雄魂斷北秦莊”、“荷花蕩裡喊魂聲”等情節,緻敬紅色曆史、銘記革命往事、傳承紅色文化,彰顯了鹽都作為蘇北首個“中國曲藝之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人文魅力。
《鹽阜往事》在創作上獨辟蹊徑,選取了一個全新的切入點,将荷花蕩土生土長的孤兒小山子,設定為貫穿全劇的一号人物。通過描述他是怎樣從一個貧苦孤兒,成為優秀的新四軍戰士,再到最後英勇犧牲的成長過程和心路曆程,生動再現了鹽阜抗日軍民魚水情深、血脈相依、同仇敵忾、共赴國殇的壯烈情景。該劇還刻畫了一組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小人物群像,以他們的語言和行動,讓觀衆們感受到在特定曆史情境下,鹽阜人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改變。
鹽城大唱、鹽阜說唱、道情、相聲、雙簧、繞口令等19個曲種原汁原味、各具特色,更能串珠成鍊、美不勝收。這些曲種有些已經失傳,通過挖掘保護和傳承,與戲劇牽手、與歌舞邂逅、與聲光電相遇,最終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為一座流動的有生命力的“鹽阜曲藝博物館”。
比如鹽阜說唱《蕩裡的小夥在成長》、鹽城大唱《黎明前》、三人花鼓《蕩裡來了新四軍》、快闆《英雄魂斷北秦莊》等,有故事、有情節、有人物、有情感,可以撒豆成兵,單獨拿出來進行表演。其中,鹽阜說唱《蕩裡的小夥在成長》獲得了第九屆江蘇省文藝大獎·曲藝獎節目獎、第十五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三人花鼓《蕩裡來了新四軍》入選江蘇省首屆琴書大鼓藝術委員會優秀作品展演。
豐富多彩的曲種、技藝精湛的表演、跌宕起伏的情節、韻味悠長的曲調,現場觀衆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演出結束後,觀衆們都意猶未盡:“這部劇太熱鬧了,又唱又跳,相聲、快闆、雙簧、花鼓,就像是一台晚會,非常精彩。”
一位來自蘇北的觀衆當面給記者唱了兩句:“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并表示聽到家鄉的熟悉的口音,感到非常親切,沒想到可以在北京看到來自老家的劇團,感到很自豪。
一位坐着輪椅的老人對記者說:“故事非常感人,特别小山子犧牲後,蘆花也加入了新四軍的隊伍,我們的國家就是因為後繼有人,才發展得越來越強盛。”
作為江蘇省首部曲藝劇,《鹽阜往事》的創作演出一直備受業内外關注。據了解,該劇主創均為鹽城本地人,彙聚了當地曲藝、戲劇界的精英。該劇由鹽都區人民政府主辦,鹽都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鹽都區群衆文化藝術館、鹽城市淮劇團聯合創作演出,入選中國文聯2021年度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資助項目、江蘇藝術基金2021年度大型舞台資助項目,獲鹽城市政府文藝獎、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鹽城市新劇本評選特等獎等。
《鹽阜往事》
END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圖片 | 馬征
視頻 | 王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