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水才退休了。
他在職時是某單位的報刊管理員,從二十歲幹到六十歲,在同一崗位上一幹就是四十年。對這份社會事業,他是專心專意,滿心滿意,從不見異思遷,要求跳槽。他不追求名利,工資給多少花多少,先進不先進、模範不模範對他無所謂。但是,他善于修邊幅,每天把頭發梳得油光光的,皮鞋擦得亮亮的,不管穿西裝,還是穿中山裝,都熨燙得平整筆挺。要說他的上班時間更是規距,每天上午七點四十分上班,十一點四十分下班,下午的時間雖然随着春夏秋冬而變化,但他還是提前十分鐘上下班。在工作上,湯水才對不該管的事,就一點不管,對該管的事,就一定把它管好。就說他對報刊的管理,年年、月月、日日沒有一次疏忽過。該發的發,該訂的訂,該存的存,凡是有查閱報紙的保證能查得出來。可是他的脾氣有點倔,有一次,某單位一個同志借閱了一張報紙,沒有及時歸還,結果老湯跟人家紅了臉,兩個人的關系僵了很長時間。旁邊人都說老湯為這事傷了和氣不值得。
湯水才年輕時失過戀,從那時傷了心,再也沒有戀過其他人,一直過着單身的日子。平時不愛結交的老湯,退休回家後就更與大夥見不上面了,時間長了,很多人都疑問老湯整天在家裡幹什麼?有一天,他的一位同事約了幾個朋友去看老湯,一進屋,隻見老湯左手拿着杯子,右手端着筐子,正在過濾茶葉渣。再往裡一看,好家夥,在一塊兩平米的木闆上擺滿了各種各樣茶葉渣,有的裝在口袋裡,有的裝在瓶子裡,有的裝在小蘿筐裡,上面都貼着紙條,寫着龍井、茉莉、白毫、鐵觀音、大紅袍、日照綠、碧螺春等等。
“湯水才積攢茶葉渣有什麼用處?”
有人猜測,他是老大學畢業生,可能搞什麼研究,從茶葉渣裡提取什麼酸,什麼堿,什麼素,什麼轉基因的。
有人猜測,他可能積攢茶葉渣為盆花做肥料。
有人猜測,他可能用茶葉渣裝枕頭,用來醒目養神。
有人猜測,他可能搞二次加工,通過勾兌、蒸煮、研末,實行舊能轉換,生産新的産品。
長年累月,天長日久,湯水才的茶葉渣越攢越多。他除了每天晾曬茶葉渣外,還用大量的時間調換裝茶葉渣的工具,有時把瓶子裡的倒在袋子裡,有時又把袋子裡的倒在瓶子裡,有時把筐子裡的倒在袋子裡,有時又把袋子裡的倒在筐子裡,就這樣倒啊、倒啊,倒來倒去,循環往複,從不間斷。
十年以後,湯水才突然病故,除了日常家具外,就是留下了各種各樣的茶葉渣。
湯水才積攢茶葉渣到底有什麼用?誰也說不清楚,至今還是一個迷。
李慶餘,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人,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文聯黨組書記。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當代文學院院務委員,濟南市作家協會理,濟南市新聞攝影協會理事。50多年來,在國家、省、市級報刊、雜志、網絡平台發表文學、文藝和新聞作品2000多篇,200多萬字,著有《真情集》《春秋記憶》《悠悠鄉情》《流年碎筆》。
壹點号李慶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