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專家不要建議」,這句話用來評價今天這部「貓」片,居然是正确的。
撰稿|Ling
編輯|鮮 于
校對|許 靜
出品|Figure紀錄片
貓咪才是互聯網世界裡的頭等公民?沒錯!
2012年,為了研究AI(人工智能),谷歌的科學家用1.6萬枚芯片創造了一個擁有10億多條連接的「模拟大腦」,讓這個聰明的家夥在互聯網中「自學成才」。
結果,面對1000萬張來自YouTube的随機圖片,「谷歌大腦」第一個分辨出來的物種,就是貓咪。
奈飛剛剛上線的紀錄片《喵星人的奇思妙想(inside the mind of a cat 下簡稱喵星人)》,進一步闡釋了貓咪「統治」互聯網的理由:觀看貓咪視頻是人類上網的第二大原因,能激發人類的積極情緒,減少負面情緒。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後,貓咪「馴養」人類的手段進一步升級。
奈飛官方吐槽:「貓專家潛入貓科動物的大腦,在這部迷人而可愛的紀錄片中揭示了這些善于跳躍的寵物的真正實力。」
别聽他們的。這部紀錄片确實聚集了大量研究貓的各路專家,包括了貓科健康中心的教授、貓心理學家、以及專業的貓訓練師,但他們提供的所有知識點,概括起來就一件事:人類應該如何更懂「貓主子」的心,更好地為貓咪服務?
是的,我們有理由懷疑,是來自貓類的資本力量在背後主導了這部紀錄片的誕生,目的是讓人類往貓咪更喜歡的方向進化。
早期貓咪馴養人類的珍貴曆史記錄
貓擁有一長串的特性,包括可愛、獨立、善變和冷漠。它們一直活躍在互聯網和我們身邊,但這些毛茸茸依然十分神秘,難以猜測。
它們會不時向你袒露肚皮,當你摸上去的時候卻會反咬一口;呼喚貓的名字時,它時而動動耳朵尖,時而根本置若罔聞。這種薛定谔的反應,往往讓鏟屎官懷疑:這個小東西的腦袋瓜裡到底在想什麼?
紀錄片中,研究貓心理學的專家維塔勒博士(kristyn vitale)做了個實驗:對着自己的貓卡爾播放四個單詞,其中包括一個和它名字很像的單詞,一開始卡爾還動動腦袋,聽到第三個已經很冷漠,但一旦聽到「卡爾」,馬上聞聲而動——很顯然,它心裡清楚這是自己的名字。
經過上百次實驗證明:貓不但記得住自己的名字,能理解物體的恒存性,知道被小毯子蓋住的罐頭依然會出現,也明白主人手指指向某處所代表的含義,認得出主人的臉和聲音……但是否會有反應僅僅取決于它們在這一刻是否願意做出回應。
家貓足夠聰明,善于和人互動,而科學研究表明了——這是它們長久和人類一起生活所進化出來的能力。
家貓的學名是Felis Catus ,源自非洲野貓。350萬年前,這種由小型貓科動物組成的貓屬,從豹屬(含獅子和老虎)裡分離出來。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一股主宰自然的力量——截至2016年,全球大約有家貓6億隻,四舍五入就是每十個人類要「供養」一隻家貓。
而貓和人互相馴養的關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在塞浦路斯的一座新石器時代古墓中,一具童屍和一具貓屍被發現埋在一起,這是貓最早和人類共生的證據。它們被認為是随着人類開始耕作而逐漸參與進來的:人類耕作、存儲食糧,而「打工貓」則負責捕鼠來換取人類的豢養。
美國海岸警衛隊蹭吸納了一隻叫赫曼的貓,正式簽合同、按指印的那種
貓咪的打工生涯并非一帆風順。
在中世紀它們被視為女巫的夥伴一起遭到絞殺,後來鼠疫在歐洲的大流行被認為與屠貓的曆史相關:善于捕鼠的貓都被消滅了。
幸好蘇格蘭的威士忌酒廠一直給它們留了一份工作簽證,當代的貓咪如果想過上積極向上的貓生,去酒廠打工仍然是個好選擇。
一隻叫維斯帕的玳瑁貓會在夜間四處巡視,每晚行程超過1.6km。黑貓約翰克勞修士則比姐姐懂得躺平,它更喜歡待在遊客中心接客,讓氣氛更輕松「維斯帕使用本能(instant),而約翰克勞使用網絡(Instagram)。」
是的,更懂得在互聯網上營銷自己的貓,就是更合格的人類訓練師。
在《人類吸貓小史》一書中,倫敦國王學院教授艾比蓋爾· 塔克(Abigail Tucker)認為,家貓通過一系列行為上的演化和天生的可愛長相,對人類産生了微妙的控制力。證據就是所謂的「憐幼觸發特質」(baby releasers),成年的家貓與人類幼崽有諸多相似之處。
它們的平均體重(約3.6公斤),幾乎也是一個足月新生兒的平均體重。同時,它們還有圓嘟嘟的腮幫子,大到不成比例的眼睛,紐扣樣的小鼻子,天生長成了嬰兒臉。最後,貓的呼噜聲與人類嬰兒哭泣時産生的頻率(400-600赫茲)重疊——有理由相信,這是貓觀察人類嬰兒哭泣的「學習成果」。
靠着可愛、大膽和難以預測,貓咪成功把爪子伸進了人類的家門,放在了我們的膝頭。
如何訓練貓(或:貓如何訓練你)
作為一部成功的PUA教程,《喵星人》反複強調一個觀點:貓是如此靈活、如此聰明,如此富于個性決不盲從,因此「你需要适應它們,而不是讓它們适應你」。
如果有人膽敢認為貓「沒什麼用」,「我們要證明他們錯了」。《喵星人》展示了貓界的「卡戴珊家族」:它們都擁有如絲的毛發,琉璃樣的圓眼,懂得在鏡頭前展示各種奇迹:爬杆、跳高、鑽圈……身手敏捷宛如「碟中諜」。
來自烏克蘭的明星貓沙維斯基貓,就靠四隻可愛的爪子抱杆爬,爬進了美國達人秀的四分之一決賽 ,即使是見多識廣的西蒙·考威爾也不得不表達驚歎(即使表情顯示他的内心并沒有這麼激動)。
它們的訓練者沙維斯基(Savitksy)姐妹的訓練秘訣概括起來就是:當我要PUA貓,我必須先PUA我自己。在她們的理解裡,訓練狗是因為狗「我喜歡你,我願意為了你高興做這些事」,而貓是「有本事就逼我」。
萬一你也「望貓成龍」,姐妹們分享了自己的科學訓練方法。第一步:确保貓咪認為你是好朋友。第二步是建立條件反應:巴普洛夫不但适用于狗,也适用于貓——但要注意,貓遠比狗容易厭倦,專家建議是能訓練30秒到1分鐘,就可以視為勝利。第三步:因材施教,根據貓的天性為它們制定潛力開發計劃。
家族中的暹羅貓亞細亞,公認是一隻很難溝通的貓,也很難被說服進行表演,但當她有興趣時,就能做到高難度的動作,成為最好的女明星。
「你完全可以教會老貓新動作。」
劃重點,不同的貓喜歡的獎勵不同。比起食物來,大部分貓咪其實更喜歡社交獎勵——當主人、食物、玩具和氣味同時出現在四個不同的圓心中,超過一半的時間,維塔勒博士的貓卡爾還是會選擇主人。這就是對于主人的最佳褒獎。
同時,貓并不能理解人的壞情緒,隻會我行我素。更好的辦法是先轉移它的注意力,再發出明确的指令——「碰我的手」「去床上」,當貓做到了,記得贊美和鼓勵它。也就是說,正面引導更有效。
即使是養貓多年,《喵星人》也有一些建議,可以在日常增加貓對鏟屎官的親近度。
例如,減少居高臨下地俯瞰貓,這會讓它感覺不安,認為自己受到了威脅。學習貓一樣的「慢慢眨眼」,這是貓界的「很高興見到你」。貓的互相問候通常從碰鼻子開始,所以當貓向你走近,伸出手,讓它聞一聞,當它開始蹭手的時候,就意味着「我喜歡你」。
如果你訓練貓不太成功也别氣餒,默念七字真言:「這都是貓的天性」。「和任何關系一樣,這需要耐心,但是值得。」
以貓的方式說愛你
《喵星人》顯然無意深入探讨貓的生存現狀,鏡頭從埃及的貓壁畫一路雲遊到伊斯坦布爾的「貓民」待遇,缺乏足夠深入的主線多少讓它有些浮光掠影。但顯然這部紀錄片一直在監控受衆,否則它怎麼會知道拜貓教徒内心最挂念的一件事:我愛貓,那貓愛我嗎?
先說答案:愛。但是以貓想要的方式,不是以你想要的方式。「綜合它們的行為,貓和人之間能建立類似于愛的深厚感情。」
是的,貓的确會愛。但是,它們看待情感的方式與人類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大不相同。
貓不喜歡和你一起散步、旅行,它們更喜歡待在自己的地盤,身邊是讓它們感覺安全、溫暖和被愛的主人。比起狗來,貓更獨立,希望擁有發言權,并且被我們尊重,至少在它對洗澡Say No的時候。
但你依然會知道你的貓正愛着你。當你看到貓在你的腳下敞開肚皮,睡得四仰八叉,這姿勢意味着它不能在遭遇危險時随時起跑——它信任你。
當你因為花瓶被打碎而訓斥它,它偏過頭避開和你對視,意味着貓承認「我不一定錯了,但你是對的」——它在忍耐你,跟你男朋友一樣。
當你起床時,光腳踩到了尚有餘溫的死老鼠(這就是維斯帕為她的主人做的),這份禮物意味着你已經是貓的幼崽和家人——它在投喂你。
當然,還有更多過硬的理由——如果我們能激發貓最好的一面,它也會激發我們最好的一面。「貓提供情感支持、健康感和幸福感。當你知道自己可以回到家,從你的貓那裡得到無條件的愛,這種想法至關重要。」
《喵星人》的缺點和優點同樣明顯。誠實地說,它沒有提供什麼石破天驚的發現,如果你已經養了一段時間的貓,或者是個資深雲吸貓愛好者,幾乎所有結論都可以在自我認知體系中獲得。另外,本片立場相當單一——「貓做什麼都是對的」,顯然整個制作團隊中毒已深,很難對人和貓的關系做出更深層的探讨。
好處是,它很适合給養貓新手做科普,可以更好地理解貓的身體語言和行為模式,以及一些新的溝通技巧。也适合陪着孩子一起看,讓他們明白,養貓意味着什麼。
這是屬于貓咪的達爾文進化論:「它們進化到讓我們更關心它們。」
資料參考:
《人類「吸貓」小史》,【英】艾比蓋爾·塔克著,【譯】黃竹沁,中信出版社,2018
《How Cats Think》
《Know your feline friends better》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内容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