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汽車
/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
更新时间:2025-04-22 05:51:34

  想起讨論這個話題,是因為最近一位朋友的經曆。

  這位朋友平時是開油車的,有一次因為自己的車送去了維修,雨天,孩子又病了要上醫院,就借了親戚的純電車用一下。

  沒想到半路雨越來越大,能見度也變差了,但車子并未自動亮燈,此時朋友想手動打開示廓燈安全一些,可找了許久都沒找到大燈開關,最後是直接路邊停車,才在中控屏的二級菜單裡找到了燈光控制頁面。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1)

  事後朋友也吐槽:一個明明能盲操的燈光開關非要弄到中控屏裡去,把什麼都藏裡頭,開車的時候低頭去找,安全嗎?

  也許是大趨勢如此,也許是大家都已經習慣了,近幾年,似乎并沒多少人會站出來說大屏幕的不好。

  取消按鍵何時成了智能汽車的标志?

  記不清是什麼時候,有人說了句“現在的特斯拉就像蘋果,而傳統燃油車就像當年的諾基亞”。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2)

  話是誰說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特斯拉是汽車界蘋果”的說法得到了普遍認同,以至于後來的電動車都或多或少要“借鑒”一下特斯拉的風格。

  而說到蘋果的颠覆性創新,那當然是把密密麻麻的手機按鍵給取消了,隻留下一塊屏幕,這一度被認為是手機正式進入智能時代的标志。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3)

  正如當初看到特斯拉内飾的第一眼,很多人着實是被驚豔到了,整個座艙極其簡潔,中控台物理按鍵被取消,形形色色的功能設置都被集成到了中控屏和方向盤上。

  直到現在,“取消物理按鍵”還被默認為是智能汽車的重要标志,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近兩年新出的電動車,是不是大都與物理按鍵說再見了。

  但缸哥今天要問一句:取消物理按鍵的做法真的好嗎?為什麼智能汽車就一定要和取消物理按鍵捆綁在一起呢?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4)

  換個問法,取消物理按鍵的車是不是就一定智能?保留物理按鍵的車是不是就一定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不與時俱進?

  看似化繁為簡,實則在給用戶找麻煩?

  應該承認,取消物理按鍵确實能讓座艙看起來更高級、更舒服,但要是把這個操作稱作是“化繁為簡”,缸哥是不同意的。

  真正的化繁為簡,應該是讓用戶更高效、便捷地使用車輛功能,而不是隻有視覺上的、設計上的化繁為簡。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5)

  文章開頭說到的燈光控制問題,為何電車要把燈光控制設置在中控屏菜單裡?很簡單,因為電車通常為了做到極簡,還追求所謂的懷擋設計。

  如此一來,方向盤左邊撥杆要控制雨刮,右邊撥杆要控制換擋,自然就沒有了燈光控制的位置,至于像大衆車型一樣,做個單獨燈光控制旋鈕的做法,自然也會被新能源車企嫌棄。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6)

  再來聊一個使用率比較高的空調控制,在有物理按鍵的車上,駕駛者通常是通過旋鈕、按鍵控制空調的開關、模式、溫度等,一邊開車一邊操作是沒問題的。

  但在很多隻有屏幕的電車上,空調控制頁面都隐藏在二級菜單裡,駕駛者需要先打開空調頁面,再去找相關功能的操控區域,盲操有難度。

  類似的常用功能還有自動駐車開關和駕駛模式切換,在燃油車上通常就是按鍵或者滾輪,但電車通常又要進入屏幕的車輛設置頁面才能找到。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7)

  生活中,不少車主在暢通路段是開着自動駐車的,但一遇到堵車就喜歡把自動駐車關閉,對于這一類設置,不管多好用的屏幕,都不如一鍵開關來得實在。

  總而言之,不常用的功能融入中控屏确實沒啥影響,但那些常用的,尤其是駕駛過程中常用的功能設置,放在中控屏就很有可能給駕駛者找麻煩。

  此時有人可能會說:部分操作确實是中控屏不如物理按鍵,但别忘了新能源車基本都有語音控制系統!

  語音控制系統真能替代物理按鍵?

  關于語音控制系統,其實也沒有說的那麼神,因為有些車的語音控制系統并不好用,有些車主則表示不喜歡用、不習慣用。

  是的,不是所有純電車都賣到三、四十萬,不是所有車的語音控制系統體驗都那麼好,對于難用的語音控制,車主與車機“交流”幾次發現不順暢後,便會自覺養成“動手”的習慣,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8)

  另外一部分車主,則表示不喜歡用語音控制,尤其年紀偏大的車主,又或者是一些普通話說不麻利的車主,需要設置一些功能的時候,他們還是喜歡親自動手。

  還有車主則表示,語音控制系統并非随時随地都能用,比如車上有乘客在睡覺、在打電話的時候,還是手動操作最好。

  所以從便捷程度來講,語音控制 大屏幕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物理按鍵,尤其是汽車還涉及到安全問題,與手機有本質的區别。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9)

  而且,要想取消物理按鍵後還獲得好的體驗,其實非常依賴車企的中控屏操作邏輯設計,包括整個UI的設計和菜單的布局,車主不可能每次想設置一個東西都要停下車來仔細找。

  還有少部分車主,對于全面取消物理按鍵的做法是擔憂的,因為有些車的車機屏幕偶爾會死機,這會讓極度依賴屏幕的他們很沒有安全感。

  有按鍵也挺好,不要“一刀切”

  缸哥認為,物理按鍵和中控屏,其實各有各的好壞,把二者結合起來去優化設計,或許才是最合理的。

  比如,車企可以考慮把常用的功能(尤其是行車用得到的)保留為物理按鍵,一些不經常用的設置,則融入到屏幕菜單裡。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10)

  追求簡潔設計本沒有錯,但當下有些新車的設計是明顯在跟風,車企會覺得不這樣幹就顯得落後,顯得沒有逼格,又或者是認為越簡潔越高級、越簡潔越受歡迎。

  倘若這樣繼續卷下去,那麼簡潔就要演變成一種畸形的汽車審美了。

  但縱觀國内市場,還是有車企選擇做一股清流,選擇從用戶的實際體驗出發,也證明了中控屏和物理按鍵并非處在兩個對立面。

  例如比亞迪,無論是已經月銷3萬台的比亞迪漢,還是月銷1.5萬台的新秀海豹,都沒有把物理按鍵給完全取消掉。以海豹為例,它在擋杆附近仍布局了包括自動駐車、駕駛模式切換、空調開關等在内的常用按鍵,受到了不少用戶的好評。

  一張圖看懂汽車各種按鍵(取消車内實體物理按鍵)(11)

  而燃油車陣營的坦克,今年也給旗下熱銷車型坦克300新增了空調物理按鍵,有人說坦克這是在“開倒車”,但用起來舒不舒服,隻有車主知道。

  雖說越往後新車越需要營造新鮮感,但關于汽車内飾的設計,缸哥還是希望車企能從用戶的實際體驗出發,多聽聽用戶的聲音,别為了設計而設計。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汽車劃痕怎麼處理最好 汽車劃痕處理方法分享
汽車劃痕怎麼處理最好 汽車劃痕處理方法分享
1、牙膏修複。牙膏修複車漆劃痕算是成本最低的一個方法,而且在劃痕修複效果來看,貌似也不錯,不過牙膏隻能減輕劃痕印記,實際劃痕還是會在那裡,并不會填補上劃痕。2、指甲油。指甲油的修複效果一般,隻是在劃痕上多了一個透明的塗層,因為我們是使用了透明色的指甲油,在視覺上可以減輕劃痕,不過沒有起到真正的修複效...
2025-04-22
用輕杠鈴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麼
用輕杠鈴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麼
輕杠鈴可以有健身的效果,通過杠鈴健身動作數量的增加來彌補重量問題,提高肌肉的耐力,選擇快速的做杠鈴健身動作,讓肌肉更加的緊實,有線條,同時配合其他的有氧運動,實現有氧減脂瘦身,無氧塑形的最佳健身效果。輕杠鈴有健身效果,可以增加動作次數來彌補重量問題,力竭而停,側重鍛煉肌肉的耐力,美化肌肉的線條,達到...
2025-04-22
小區室外健身器材有哪些 小區室外健身器材都有什麼
小區室外健身器材有哪些 小區室外健身器材都有什麼
1、美腰機:可對腰部、背部作放松按摩。2、健步車:主要用以鍛煉腿、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3、劃船器:主要用來增強手臂力量、背闊肌和動作協調能力。4、跑步機:主要用以鍛煉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5、綜合型多功能器:一般都包括擴胸器、引體向上、仰卧推舉、仰卧起坐等器械的功能。
2025-04-22
健身應該喝什麼水
健身應該喝什麼水
在健身開始前2小時左右,提前飲用純淨水,補充水分提高機體熱調節能力,給腎髒代謝提供時間,有助于保持體液平衡。運動一小時後,飲用淡鹽水,補充運動過程中因流汗流失的離子成分。健身結束後喝電解質飲料或者糖水,化解疲勞,保證身體健康。在開始健身前喝大概500毫升的純淨水,讓身體在運動前補充充足的水分,提高機...
2025-04-22
汽車多少公裡保養一次最好 汽車保養時間介紹
汽車多少公裡保養一次最好 汽車保養時間介紹
1、一般5000至10000公裡保養一次,新車首保3000-5000公裡,不要超過5千公裡。就像人要定期體檢一樣,每行駛5000公裡,就建議給車子做一個“小保養”。2、“小保養”的時候會更換機油濾清器和機油。做保養要選擇正規的4S店,雖然價格貴一點,但品質有保證。
2025-04-22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