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甯鏡誠
《爆裂鼓手》
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碌碌無為地活到90歲,還是将自己僅有的35年光陰活成傳奇?
很顯然,電影《爆裂鼓手》的主人公安德烈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這部講述大一新生安德烈為了成為頂級鼓手而加入競争激烈的校爵士樂隊,在魔鬼導師弗萊徹的訓練下得以追逐自身極限的電影,可供我們探讨的内容其實有很多。
影片中飾演樂隊指揮的J·K·西蒙斯,憑借該片獲得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他将那位獨斷專行且要求嚴苛的老師刻畫地入木三分,讓人又愛又恨。
而對于影片的原名《Whiplash》,本身就有“鞭笞”的含義。由此可見,這是一部光看名字就知曉影片中含着血與淚的電影。
除了探究“追逐夢想”這樣的主題之外,筆者還想從“師徒關系”等幾個層面來分析這部電影,那樣會使這部影片看起來更完整,也更立體。
安德烈
正如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當中說得那樣: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安德烈選擇過這樣的生活,你呢?
01發人深省的師徒關系
看到《爆裂鼓手》中安德烈和老師弗萊徹這樣的師徒,筆者難免将自己腦海中固有的師徒印象拿來同他們作比較。
師徒關系在我國曆來已久,從《西遊記》中的師徒四人到現如今德雲社中的師徒,這期間發生的種種,都讓筆者對這種古老的傳承有了一些思考。
1.人性的矛盾
首先,很多人懷疑《爆裂鼓手》中弗萊徹在影片最後是不是擺了安德烈一道,讓他故意出醜,好斷送其音樂生涯。
筆者從人性的矛盾本質來看,完全有這個可能,畢竟弗萊徹因為安德烈的揭發丢掉了工作,心中有些怨言這是難免的,但兩者對于音樂本身的熱愛卻是互通的。
師徒之間存在矛盾其實很正常,就像《西遊記》中孫大聖和唐僧的矛盾,孫悟空為了保護師父失手打死強盜之後,唐僧卻說:
“折青竹為香燭,無光彩,有心勤;取頑石作施食,無滋味,有誠真。你到森羅殿下興詞,倒樹尋根,他姓孫,我姓陳,各居異姓。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瞬間把自己撇得幹幹淨淨,你是孫悟空你氣不氣?
但饒是如此,師徒二人還是以西天取經為重,放下次要矛盾,抓主要矛盾。
弗萊徹不管是出于“想當伯樂”這樣的私心也好,或者是想激發安德烈身上最大的潛力也罷。總之,隻要兩個人的目标是一緻的,我們抓主要矛盾就好。
2.訓練方式
很多人都強調弗萊徹是在侮辱音樂,因為真正熱愛音樂的人不會像安德烈那般痛苦,但是弗萊徹為了激發安德烈的潛能,幾乎無所不用其極。
他在衆人面前辱罵安德烈;逼着後者打出自己想要的節拍直至淩晨兩點;随時随地安排一個替補要取代安德烈的位置。
這看起來有些殘酷,但這就是現實。
嶽雲鵬在德雲社學藝的經曆大家一定有所耳聞,為了鍛煉發音,每天5點起床讀報;登台之前光打掃衛生就幹了好幾年;第一次登台因為太緊張被人轟了下去,德雲社一衆高層請求郭德綱開除嶽雲鵬。
我們不知道小嶽嶽出名之前到底受了多少苦,但是當他坦然自若地站在台上,一個接一個包袱地抖,我們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出色的相聲演員,十幾年前差點吃不上這碗飯。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弗萊徹的方式或許很偏激,但是影片隻不過将這樣一種訓練方式放大化,它其實是想告訴我們:很多人的努力程度,确實還沒到拼天賦的程度。
師徒之間除了傳承之外,本身兩者之間就有很多共性,他們為了相同的目标聚在一起,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一個要求極其嚴苛的師父在一些人看來,不是一個好的師父;但一個對徒弟從不提出要求的師父,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師父。
02什麼才是真正的熱愛?
《月亮與六便士》的男主角思特裡克蘭德原本是一個證券經紀人,但有一天他覺得自己就像溺水的人必須要掙紮一般,他必須要畫畫了,于是他選擇放棄一切去追逐自己的藝術事業。
我們并不是推崇思特裡克蘭德這樣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借助這個人物和《爆裂鼓手》中的情節來分析,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熱愛?
男主角安德烈從小希望成為像查理·帕克那樣的傳奇鼓手,他的房間裡貼上偶像的海報,并把架子鼓支在另外一個房間以便每天練習。
在他遇到弗萊徹之前,這份熱愛是純淨的,但是因為弗萊徹魔鬼般地訓練方式,這份熱愛裡增添了不少仇恨的成分。
他恨自己不夠努力,還有時間談女朋友;他恨自己不能按弗萊徹的要求打出漂亮的節拍;他恨弗萊徹一點情面也不講,随時要将自己替換掉。
于是這份熱愛逐漸扭曲,當他因為車禍未能成功演出之後,這份恨意讓他将弗萊徹從老師位置上趕了下來,而安德烈的夢想也随之塵封。
我不禁想到從小就懷有殺父之仇的郭靖,可以說第一次和江南七怪碰面時,提及“段天德”這個名字,他雖然年紀尚小,但仇恨的種子卻已種下。
日後不管練武有多苦多累,他都默默承受,沒有一句怨言。
當丹陽子馬钰約他夜半時分在崖頂見面,如果郭靖沒有那份狠心,不顧性命安危,拿着匕首鑿着洞慢慢向上爬,馬钰也不會傳授郭靖内功心法。
支撐郭靖走到最後的,絕不僅僅是手刃仇人那份恨,而是師父和親人灌輸的那份愛。
亞裡士多德曾說:“沒有瘋狂性格的人,就沒有矚目的天才”,這句話仿佛在告訴我們,如若不是追求極緻,那麼就談不上真正的熱愛。
但熱愛之中如果仇恨的情緒過多,最後隻會傷害到自己。
真正的熱愛,是發自内心地想要和心愛之物共存;真正的熱愛,是堅定不移地追尋,即使要将自己的世界完全推翻。
但熱愛的内核,必定是滿足和感恩,而不是憤恨和貪婪。
03生活需要有自己的節奏
這部影片最溫馨的場面
筆者對于這部電影最後的一層思考,停留在“節奏”的概念上。
從樂隊演出的效果來看,鼓手簡直就是樂隊的靈魂,因為他主宰了樂曲演奏的節奏。節奏一亂,整個樂隊也就沒有了脊梁。
在彈奏樂器的過程中我們要講究節奏,但是在生活之中我們也要把握好生命的律動。
馬钰在教導郭靖“金雁功”時曾說,不是郭靖笨,而是“教而不明其法,學而不得其道”。簡單來說就是,江南七怪在臨近嘉興比武前,有些急于求成不講究節奏。
這六位師父光是一門心思想要郭靖多學些本領,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因為擔心輸掉和丘處機的擂台,所以心浮氣躁在所難免。
當師父的心浮氣躁,怎麼能教出沉穩的徒弟?
反觀馬钰傳授郭靖的“金雁功”,我們來看一個其中的細節:
馬钰說道:“睡覺之前,必須腦中空明澄澈,沒一絲思慮,然後斂身側卧,鼻息綿綿,魂不内蕩,神不外遊。”當下又傳授了呼吸運氣之法,靜坐斂慮之術。
呼吸吐納之法,最講究節奏的把控和梳理,郭靖之所以能在兩年之内武功大為長進,靠的就是對節奏的把控。
到了《射雕英雄傳第十八回一一三道試題》,郭靖和歐陽克去桃花島向黃藥師提親時,郭靖也是利用了自己的節奏:
郭靖聽到黃藥師的箫聲,隻道考較的便是如何與箫聲相抗,當下以竹枝的擊打擾亂他的曲調。他以竹枝打在枯竹之上,發出“空、空”之聲,饒是黃藥師的定力已然爐火純青,竟也有數次險些兒把箫聲去跟随這陣極難聽、極嘈雜的節拍。
黃藥師雖然精通音律,但還是被郭靖帶入了自己的節奏之中,可見适合自己的節奏,就是最好的。
《爆裂鼓手》中弗萊徹當然明白節奏對于樂隊的重要性,所以他才反複更換核心鼓手,目的其實就是找尋整個樂隊的靈魂。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的節奏,或急或緩,需要自己去把控。弦不能繃得太緊,但是又要是不是錘煉自己,勞逸結合方能找到自己的節奏。
最後,筆者想用《偷影子的人》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我是希望好運會站在我們這一邊。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機會,也值得盡力一試,不是嗎?”
共勉。
一一END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