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熱油,兩個雞蛋,一把蔥花,加上足量的雜粉和豆芽就是大名鼎鼎的醴陵炒粉的全部組成部分。
在整個株洲甚至湖南的“米粉江湖”裡,醴陵炒粉是劍走偏鋒,獨樹一幟的獨行俠,名氣不小卻始終偏安一隅,很少學常德米粉、攸縣米粉那樣出門闖蕩、浪迹天涯,隻因為它跟熱愛它的醴陵人性情一樣,入口火辣内裡溫情,永遠也無法斬斷對故鄉水土的依戀。
一碗珍貴的醴陵炒粉
時間倒回到五六年前,那會兒,兩個年輕人幾乎同時在為一碗炒粉念念不忘。
25歲的醴陵姑娘小曼(化名)大學畢業,抱着不靠父母的念頭獨自在北京工作也已經好幾年,家一年才回兩次,時間久了,繁華首都的燈火更加深了她對老家生出的那份陌生感,夾雜着孤身在外的複雜心思,難以言表。
那天,她趕去南城赴一個老同學的約,出了地鐵輾轉詢問,這才找到地方跟同學碰了面。老同學盛意拳拳,一頓可口的湘菜吃完後,特意加了一份炒粉。小曼隻吃一口就驚訝不已,這幾乎就是坐在家門口油乎乎的早餐店裡最常吃到的味道,不由自主地,本來已經吃飽的小曼筷子停不下來了,一大盤炒粉被兩人吃得半點不剩。老同學向她解釋,這家店是幾個醴陵老闆合夥開的,為了吃上一口正宗的家鄉味道,每周要從醴陵空運過來最新鮮的米粉,掌勺的大師傅也是高薪從醴陵挖來的。憑着這點口味,在房價堪比“宇宙級”的北京市中心,這家店的生意竟然被醴陵老鄉們捧得相當紅火。
另一個醴陵年輕人當時遠在國外讀書,小曼認識他,這是看着她長大的一個阿姨的獨子。看到男孩在朋友圈可憐兮兮地“高價求購一碗醴陵炒粉”,小曼的媽媽趕緊捧着一碗熱騰騰的炒粉請人真空封裝,再托朋友“人肉快遞”送到了美國,這才得一解他的鄉愁。
心氣高又戀家或許是醴陵人最大的共性,可即便是走過千山萬水,醴陵人的腸胃始終固執地念着這最普通又最能代表“家”的味道。
炒粉是醴陵人早餐宵夜的絕對主角
醴陵炒粉的特色是香辣幹爽,比之重點放在湯頭裡的各色湯粉,口感更有嚼勁,那金黃的色澤,一點輕微的焦香味則是一碗好吃的炒粉最誘人的地方。不論是早餐還是宵夜,炒粉都是醴陵人的首選,它的滋味雖然早已根植在醴陵人的記憶深處,成為醴陵符号的一部分,但醴陵人吃炒粉的曆史卻并不太長遠。
醴陵名氣最響的夜宵老字号--“陳婆佬”的老闆宋骥說,“醴陵人開始吃炒粉,也不過是近30年的事情,我家算得上最早開始做炒粉的那一撥。”從上世紀80年代末醴陵流行吃夜宵起,“陳婆佬”就憑着炒粉和鵝翅叫響了名堂,29年間,他家的炒粉除了從7角錢一份漲到10塊,口味,配方沒有絲毫變化。宋老闆說,“每隔一年,我們就要更新一下菜品,冰花、小龍蝦、烤魚……客人的口味變來變去,隻有炒粉從來沒被吃膩過。”
夏天是宵夜店的旺季,從下午5點到淩晨5點,地處醴陵市中心濱河路的“陳婆佬”都很熱鬧,裡裡外外28張桌子,能容納200人的店,食客往往還要等位占座。“我們一天要進30斤雜粉,平均每天賣100份炒粉,一年要賣出去三四萬份。”宋老闆說,“光顧了二三十年的老客人很多,好多外地客商也專門跑來點炒粉,去年央視還過來我家拍過一次節目。”
醴陵炒粉的美味秘方
醴陵人愛吃炒粉,在醴陵的大街小巷裡,不論門庭大小,豪華平價,沒有一家餐館酒店不會做。說來奇怪,醴陵炒粉的用料便宜,制作方法非常簡單,可一家店能做出一家店的味道,出了醴陵這份口味就偏偏難以複制。這是為什麼?
“炒粉的制作方法不保密,但用料和火候才是關鍵。”宋老闆笑着說,醴陵炒粉用的雜粉和株洲其它地方常見的扁粉和圓粉原材料不一樣。其他地方制米粉用的是一般大米,醴陵人用的是本地的“早稻米”,也就是梗米,先磨成水漿,在鍋中燒成糊狀,再攤到鋁質的寬盆中冷卻凝結,最後擠成圓柱狀的雜粉。這樣制成的雜粉不僅耐煮,口感也更加幹爽有韌性,炒起來不容易粘鍋。
“醴陵起碼有十幾家專門做雜粉的廠子,别處根本買不到。”宋老闆還說,“除此之外,大火翻炒的手藝,醬油和鹽的比例,這些都是老師傅教出來的,就沒法口頭上告訴你訣竅了。我隻能說,我家的炒粉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我們做的都是媽媽的味道。”
如何做一碗地地道道的醴陵炒粉
在采訪的最後,經記者的一再要求,宋老闆介紹了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正宗醴陵炒粉的制作方法,如果你也喜歡吃醴陵炒粉,可以參考以下方法在家裡試一試。
1、用90度的開水浸泡雜粉約5分鐘,發至八成熟,時間太久則粉容易粘鍋,再撈出瀝幹水。
2、下一勺豬油,熱鍋滾油。
3、先煎一到兩個雞蛋,放入豆芽菜和粉,依次撒上幹辣椒粉、老抽、鹽,大火翻炒攪拌,将整個米線染成深棕色後,再撒上蔥花,加少許麻油,前後隻需大約8-10分鐘,一碗炒粉就做成了。
(采寫 株洲晚報記者 肖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