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長到多大,不管走到哪裡,母親做的美食永遠那麼熟悉、永遠那麼回味,熟悉的是美味,回味的是家的味道。
我們這一代人,成長在國家剛開始改革開放的年代,滿幸福的,衣食無憂,沒有經曆什麼困苦的生活,但是物資相對現在來說,還是匮乏的。一年也隻能吃到兩三次雞肉。除了過年,母親通常會在年中的時候,或者八九月份的時候,從家裡的雞群裡,挑選出一隻公雞,宰殺,放血,邊放血邊用雞血來攪拌事先備好的澱粉,然後退毛,清理,分割成塊,洗淨。起鍋,燒油,蔥花爆鍋,上主角——雞肉塊,翻炒片刻,加少許水,繼續翻炒,待生色褪去,加水蓋過雞塊,持續炖着。家裡養的雞絕對是綠色食品,全程無任何飼料添加劑喂養,肌肉緊緻而富有彈性,但相比現在的養殖肉雞,要烹煮更長的時間。好飯不怕晚嘛!這邊别閑着,将粉條浸泡起來,土豆去皮,洗淨,切塊,等待下鍋。那邊那個用雞血攪拌的澱粉液也是大有用途的。将雞胗、雞心切成小顆粒,再加上油、鹽、蔥姜蒜末調味料一起放入澱粉液中攪拌均勻,像蒸包子一樣,把它蒸熟蒸透,出鍋時是一道配套的美味,鮮、香、有嚼頭兒。此時,鍋裡的雞肉也該有八九分熟了,粉條和土豆可以陸續下鍋了。再加入水适量,待湯汁濃郁的時候,香味撲鼻,就可以出鍋了。
很是期待, 吃飯的時間終于到了,感覺這是一場盛宴!母親先把整個的雞大腿放到我的碗裡,色香味俱全,好吃到了極點。每吃一塊雞肉,我都會問母親,這是哪一部位的。母親都會不厭其煩的解答。那時候,我還很小,還沒有弟弟,但印象就是那麼深刻。炖一次雞肉,要吃一兩天,好幾頓才能吃完。再大一點,才懂得那是父母不舍得吃,他們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
就這樣,高中、大學、工作、現在,無論什麼時候我和弟弟回到家的第一道菜就是雞肉炖土豆,是香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現在的條件好了,隻要想吃,随時可以買一隻回來炖。可父母還是那個習慣,把最好的留給我們。自己比較年青的時候,我曾在想,等将來我了有孩子,我不會像父母那樣做,至少我會和孩子們一同分享。事實是,我和弟弟也本能的遺傳了父母的習慣,再好的東西,自己再喜歡,也會不假思索的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
願天下父母都健康、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