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沙頭角建設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加速推進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園
本月初的端午假期,香港新界沙頭角碼頭正式開放旅遊。新界沙頭角将逐步向香港市民掀開其神秘面紗,進一步促進以沙頭角為重點的旅遊發展。而與新界沙頭角“一街之隔”的深圳鹽田區,正着力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
百年中英街,曾引領着深圳的購物風尚。新時代背景下,伴随着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提出、深港融合發展不斷推進,以中英街這個“一核”引領的合作區,有望續寫當年的消費神話、打出“國際消費”這張王牌。
形成深港東部立體綜合交通體系
根據規劃,合作區總面積約26平方公裡,以沙頭角片區(含中英街)為核心區域,以鹽田港、海鮮街、大小梅沙、東部華僑城這四個片區為拓展區域,構建“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的空間發展架構,将合作區打造成為國際跨境旅遊首選目的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記者從鹽田區相關部門獲悉,目前“四區”多個重要工程正有序推進。其中,小梅沙片區城市更新二期項目于今年3月開工,小梅沙新海洋世界預計2024年開園。東部華僑城也将于年内啟動重建。根據規劃,未來,沙頭角口岸、中英街都将迎來蝶變。
深圳社科院國際化城市研究所所長兼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袁義才認為,沙頭角碼頭的開通是合作區建設的重要利好。“一直以來,深圳東部的水路交通沒有很好地開通利用,旅遊旺季時,深圳東部交通擁堵嚴重。倘若聯動沙頭角碼頭和口岸、将海上交通打通,未來,深圳東部也可以通過水路到市内,港人有望經過沙頭角口岸和水路到深圳市區。”袁義才表示。
根據規劃,到2025年,合作區海陸空軌重點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随心出行、暢通無阻的深港東部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具體舉措包括協調推動深港海上交通建設,完善深港陸路交通建設,探索實現空中航線直通。
打造港口特色工業旅遊新地标
深圳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沙頭角深港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是深圳建設的七大平台中唯一以國際消費為内容的平台。相比于科技的“一馬當先”,深圳發力“消費”仍有不少短闆:“消費中心”功能不足,線下無标杆性核心商圈和高體驗性特色旅遊項目,缺乏對周邊、全國乃至全球消費者的吸聚力。
如何形成消費的“吸聚力”?合作區有多張“王牌”。全面改造的鹽田海鮮街漁港風情體驗區将打造全球海鮮美食打卡地;重建後的東部華僑城将打造以生态旅遊、休閑醫養為主的世界級山海生态旅遊度假目的地;正如火如荼動工的小梅沙片區,打造以海洋旅遊和度假消費為主導的世界級都市型濱海旅遊度假區……鹽田區提出,到2025年,合作區文旅品牌享譽海内外,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競争力、影響力的都市濱海旅遊目的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振宇指出,旅遊“6 2”要素,分為“吃、住、行、遊、購、娛”外加上“展會 賽事”,合作區中有許多資源可以挖掘。比如鹽田目前正在建設冷鍊綜合體,那麼,進口的紅酒、金槍魚等,可以在旅遊消費中引入。此外,遊艇、帆船等項目,也可以開發更多“展會 賽事”項目。
據了解,依托鹽田港,鹽田着力于挖掘特色資源優勢,打造彰顯港口特色的知名工業旅遊新地标。與此同時,改造後即将再度開園的國家珠寶文化創意産業基地,也将打造工業旅遊的又一地标。
推動深港共建自由貿易組合港
袁義才認為,伴随着合作區的建設,該片區未來還可以朝着“共建共享”的方向繼續發力,力争将合作區上升到國家戰略平台。
規劃中提到,合作區将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打造深港共建共治融合發展新典範。到2025年,合作區内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制度規則銜接取得突破性進展,深港市場一體化水平明顯提升。主要舉措包括:創新中英街管理模式,建立跨境公共安全聯動機制,探索深港深度融合新機制,構建深港東部“一站式”法律服務體系,探索試點跨境金融服務,探索深港醫療衛生規則對接,支持香港居民就業創業。
“通過口岸交通的完善、規則的銜接,未來這個片區除了消費旅遊,科技、商務等要素也可以在這片區域更好地流動。”袁義才表示。
合作區也将賦予港口未來更多的想象空間。“未來,鹽田港區除了作為貨運碼頭,還可以朝着客運碼頭、甚至是自由貿易港區發展。”袁義才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年初鹽田區政府發布“一号文”中,便提出了探索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根據“一号文”,鹽田将參考香港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推動深港共建自由貿易組合港。依托鹽田港區、鹽田綜保區等優勢平台,探索試點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政策,争取試行“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的進出境管理制度。
編輯:邬嘉宏
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