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中才
元旦已至,春節将來。興奮欣喜之餘,有的人已經精心謀劃起新年新事,有的人還在忙着寫年終總結。自古至今,總結過去并展望未來,是一年之中的必修課。但是對于很多無從下筆者來說,寫一篇年終總結并不容易,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年終總結更是難上加難。
王羲之的年終總結頗為曠達。王羲之貴為“書聖”,名頭擺在那裡,來家裡求字的人不計其數。說是“求”字,有的是搶,有的是磨,有的是逼,有的是誘,來客求字方法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每每疲于應付,決定和謝安一起遊名山、訪滄海,一走了之,于是寫下了“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意思是:我年紀大了,隻想遊山玩水。陶冶性情,不讓兒孫知道,免得有損樂趣。王羲之的年終總結,也是羨煞衆人了。
其實,若想寫好年終總結也不是無章可循,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長安為官時每年都要寫年終總結,一來二去,他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在他的詩作《歲暮言懷》中有詳細的描述。白居易說“職與才相背,必将口自言。磨鉛教切玉,驅鶴遣乘軒。隻合居岩窟,何因入府門。年終若無替,轉恐負君恩”。
白居易說,總結過去的一年,個人才能還無法滿足崗位職責的要求,但是依然勤奮刻苦努力工作,廉潔從政、強化作風建設,并對自己的職業選擇進行深入思考。遺憾的是,這份工作确實有些難以勝任,倘若新的一年不能輪崗,恐怕會辜負領導的殷殷期望。
白居易很謙虛,在年終總結中指出了自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肯定了優點與成績,最後還提出了意見建議,簡明扼要,切中肯綮,妥妥的唐朝筆杆子。而且這種三段式年終總結,也是當下頗流行的總結方式。
古人用的是文言章法,遣詞造句更加精緻,這在諸葛亮的年終總結裡體現得格外明顯。如《出師表》一文,可謂年終總結裡的範文佳作。文中開篇采用總括式的語言,将個人情況作了介紹,接着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對過去工作進行回顧,随後以“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來說明工作任務艱巨,收筆之際表達“興複漢室,還于舊都”的理想打算。這篇年終總結詳略得當、邏輯清晰,嚴肅而莊重,由内而外彰顯出諸葛亮卓爾不群的才華,自然也是年終總結的參考代表。
在這幾位大咖的經驗借鑒之下,曾國藩寫年終總結更是如魚得水,屢試不爽。他不僅自己深刻總結,還敦促自己的兄弟認真對待總結。如同治二年七月初一,他給自己的弟弟曾國荃寫去一封書函,信中特别提到,奏折一事,弟須用一番工夫。秋涼務閑之時試作二三篇,眼界不必太高,自謙不必太甚。曾國藩告誡曾國荃,寫總結一定要用心,不能敷衍了事。工作不忙的時候可以試着寫幾篇練練手,心态要放平,保持謙虛謹慎但不能矯揉造作。曾國藩是寫總結的一把好手,為了讓其他人能夠寫出一篇像樣的年終總結,他還親自編寫了一本《鳴原堂論文》,如同現在的年終總結寫作指南。其中收錄了曆代文人諸如匡衡、賈誼、蘇轼、朱熹、王陽明等文學大咖的經典範文,被時人稱為朝廷高級官員向皇帝書寫奏折的秘訣寶典。
歲寒一春,年終總結既是對過去一年的回顧,也是對來年學習與工作的指導,因此,寫好年終總結很有必要。倘若在提筆忘事的當下,你尚未找到寫好年終總結的訣竅,不妨借鑒古人的思路,看一看那些大神之作,或許眼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