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已不止一次介紹過這條特殊的街道了
但是除了買買買
你還對中英街有多少了解
其實深究起來
它藏着的秘密你們不一定都知道
中英街——長約250米,寬不到4米,街心以界碑石為界分成兩半,東側屬于深圳,西側屬于香港。它與德國的柏林牆、朝鮮的三八線和越南的賢良橋一并成為20世紀世界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四條分界線之一。
今天
我将給放出一組珍貴的老照片
讓大家看看多年前的中英街長啥樣
照片牆上貼的是惠陽縣政府宣布沙頭角解放的布告、粵劇演出海報、“歡迎解放軍”的标語、“化驗注冊”的廣告…...
▷1949年10月中英街3号界碑附近
這張老舊的照片看似不起眼,透露的信息卻頗多,它為研究沙頭角解放初的行政歸屬、名稱和時間提供了重要依據。
▷中英街英國警察值勤
注意到下面這個小哥哥腳上穿的鞋子了嗎?看到這張照片,小編不得不承認“時尚是個輪回”。軍哥哥的這雙鞋子擱今天來看,也是年輕人人手一雙的時尚單品呢~
▷中英街中國軍人值勤
"hi,兄die~次飯了嗎?”
“no,you 呢?”
"一起?”
“yeah!go!”
▷這一幕經典被永久刻立在中英街
1898年刻立的“光緒帝二十四年中英地界第×号”的界碑,将沙頭角一分為二,東側為華界沙頭角,西側為英(港)界沙頭角,故名“中英街”。
勘界人員來到了沙頭角,從海邊開始沿着河道進行測量和勘界,在測量好的點位豎立了木質界樁,把沙頭角一分為二,變成“新界沙頭角”和“華界沙頭角”。
▷布告顯示出中英街“一街兩制”特色
▷中英街高高挂起的五星紅旗
▷中英街港陸警察巡邏一景
▷中英街沙欄吓村
沙欄吓村。中英街内的唯一村落。據村裡的老人介紹,當年中英勘界時,确定是以沙頭角河為界,用木牌做勘界标記的,最初木牌是插在目前深圳管轄的沙頭角河邊,但沙欄吓村的村民們不願接受英國的殖民統治。
于是,村民們在中英官員白天勘界回去後,偷偷地将插在北側沙頭角河的勘界标記木牌,插到了西側的那條小河邊上,這樣沙欄吓村就留在了中國的管轄範圍内。
▷邊界後面集結的英軍裝甲部隊
勘界後不久,大家開始在河床兩側搭建房屋,于是陸續出現了擺攤做生意的鄉民,逐步形成了一條小街的雛形,它就是今天的中英街前身。
▷1978年中英街邊境的禾草貿易出口/何煌友攝
到90年代中後期,在這條長僅250米的中英街上,兩側店鋪林立,來自世界各地琳琅滿目的商品彙聚中英街,華界一側的門店就開了160多家,港界一側的門店有50多家。
▷1983年的中英街
上圖左側有塊牌子,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沒?寫着“凡持特許證人員,一律不能越界,違者處罰”。與公告牌相反的是,當時卻隻有持特許證的人員,才可以享受到在中英街低價購物的優惠。
▷兩側居民隔着界碑向親人喊話 /何煌友攝
▷1986年沙頭角中英街/何煌友攝
盡管界碑樹立在了中英街上,但它并不能阻止當地居民的自由往來。他們越界耕作,買東西,串親戚都很自由。
據悉,1949年以前,居民出入中英街是不需要通行證的。
一直到1951年,因雙方出于安全考慮,決定封鎖邊境,廣東省政府開始實行邊境管理,所有人均須從正式口岸憑深圳市的公安機關簽發的《出入境通行證》進出境。
▷海關檢查/何煌友攝
中英街也就此成為了邊防禁區,原本可以自由來往的鄉民也需要憑借“邊境耕作證”才能出入邊境。
▷1985年中英街軍警巡邏中英街/何煌友攝
▷1986年沙頭角中英街/何煌友攝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改革開放後,随着一批批國内遊客的到來,中英街也依托深圳成為了一個新的購物天堂,聞名遐迩。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英街
1998年,去中英街的人必到“波記”百貨購物,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全是進口貨,貨真價實。
據沙頭角的居民回憶當年的場景:還沒來得及把商品放上貨架,顧客就直接從送貨車上拿取貨物......這瘋狂程度,跟廣場舞大媽上菜市場砍價有得一拼了~
在購物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中英街,出現多種布料如尼龍布、花布的兜售,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端品牌服裝的銷售。
在當時,誰如果穿了一件從中英街買回來的幾百元夢特嬌T恤,誰就能在親戚面前威風一整年~
▷1983年中英街購物/何煌友攝
花王洗頭水、黑人牙膏、力士香皂、三橋味精等都是那時的“搶手貨”,還有各種各樣的電器,大家夥來中英街必買。
以前沒什麼人查,幾乎每個人都是雙手提滿東西,有多少錢就拿多少東西出去,隻要你拿得動。
沙頭角本地居民回憶道:以前每天上下學都要經過中英街,人山人海,在街道一些坑渠裂縫掉下去很多一塊或者幾角的零錢,撿垃圾的過去撿真的可以發達。
簽證辦理從收費到免費,是中英街的又一大巨變。在八十年代,一張通行證供五個人使用,每人花費2元錢就可以進入中英街浪上一整天!到後來的10元一證,再到2018年,進入中英街辦證已經完全免費了!
▷本世紀初的中英街景
敏銳的香港商人率先抓住商機,将世界新潮金銀手飾引進中英街。在當時,中英街的黃金制品不僅價格實惠,而且款式新穎、品種繁多。
内地民衆紛紛前往中英街購買黃金飾品,掀起了一股購買黃金的熱潮,中英街也因此被稱為“黃金一條街”。
如今,當年風光無限的“周大福”珠寶已經改賣百貨了,招牌還沒變。
▷周大福百貨
2010年至今,中英街再次成為購物天堂,最吃香的仍然是生活用品。
▷2010年春節前夕進入中英街采購年貨的人排隊
中英街前曆史博物館館長孫霄曾回憶:1992年第一次進中英街,人頭攢動,有時根本就走不動,但你不走也不行,人流會推着你走。可想而知中英街有多熱鬧了~
▷中英街石碑 碑語:英國人 中國人 1898
▷中英街回歸廣場上的警鐘
每年的3月18日,鳴鐘儀式在此舉行
警鐘上刻有這樣一句銘文:“一街之興衰,關乎國勢;百年之榮辱,窺于一斑”。這條街道不僅深刻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屈辱史,更是中華民族經濟從發展到繁榮的見證!
—END—
圖片來源網絡 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