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去有風的地方》吸金384億!——劉亦菲粉絲是這麼誇的。
劉亦菲主演《有風去的地方》的帶動推廣下,使雲南在春節7天狂攬384億元旅遊收入。——營銷号是這麼吹噓的。
天仙攬功,吹牛貼金都敢吹這麼大的。——網友是這麼吐槽的。
最近,2023年春節21個省份的旅遊收入排行榜出爐,雲南總共接待4514萬人次,收入384億,排在榜單第二。
說實話,雲南在榜單前排,有本身就是旅遊熱地的基礎,有疫情開放消費放開的原因,有四千萬遊客的參與。
而最後這份成績單,卻被一人一劇攬功。
各種營銷通稿下,384億成了劉亦菲一人的功勞。
“雲南能成為旅遊熱門,春節吸金384億,全是因為《去有風的地方》對雲南的推廣,劉亦菲有效播劇!”
真能吸引四千萬人次的遊客,吸金近400億收入,《去有風的地方》怎麼也得是像《西遊記》一樣全民涵蓋的大爆劇吧?
而事實是,《去有風的地方》收視并不佳,最近0.4幾的收視率,連《狂飙》的零頭都沒有。
且現實是,雲南在劉亦菲新劇播出前,就已經是全國接客量第一了。
網友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開麥吐槽:“劉亦菲這波攬功吹噓,臉真大。”
“公雞也認為太陽出來是因為自己打鳴了”
如今的明星能力不咋滴,但吹噓攬功都争做第一名,而且越吹越不講基本法。
今有劉亦菲《有風》為雲南吸金384億,去年有《蒼蘭訣》為平台拉新一億新用戶。
《蒼蘭訣》作為暑期古偶劇,确實小火了一把。但一億拉新量是什麼概念?
加上老用戶,接近兩億人都在看這部電視劇,全中國每7個人裡就一個人在為這劇花錢,當年的劇王《甄嬛傳》都不敢這麼吹。
用數據說話,《蒼蘭訣》2022年的觀看人數,也不過才3495萬:
播出平台多年來累積的日活總數,也才9000萬。非要說《蒼蘭訣》帶動新增用戶一億,那麼就意味着平台流失了2億老用戶。
這種虛假誇大吹噓,隻有粉絲信以為真,并在相關通稿下瘋狂控評,“一番大女主虞書欣”“八月獨爆王鶴棣”,都想為自己的偶像單獨攬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明星的實力不看演技了,全看他會不會吹牛攬功。
去年國慶檔,《萬裡歸途》收獲票房冠軍,二番配角王俊凱強勢登上熱搜搶功。
#王俊凱萬裡歸途票房破9億#的熱搜話題裡,全在“恭喜王俊凱”“王俊凱值得”。
男主張譯、導演編劇、幕後人員全部隐身,好像這部電影能取得這樣的票房成就,完全是王俊凱一個人的功勞。
說實在的,以王俊凱在《萬裡歸途》裡的演技和表現,不說他給張譯拖後腿,都算是最大的仁慈了。
不僅是在電影裡鍍金的流量敢吹,演正劇的流量也敢吹,而且連熱搜詞條的格式都一樣:#成毅底線播放量破10億#。
不知道的還以為成毅是一番男主呢,靳東可能是純純的工具人、大冤種吧。
熱搜詞條裡,粉絲在跟着吹,觀衆在追着罵:《底線》裡最讓人失望的就是成毅了!
成毅的粉絲卻還真的喘上了:怎麼承認成毅優秀很難嗎?這部劇他的流量功不可沒,不服憋着!
成毅的流量真的大到對收視率舉足輕重了嗎?來人,繼續上數據。
《底線》的受衆畫像裡,占比一大半的是中高齡受衆,你猜這些受衆裡多少是沖着“師奶殺手”靳東看的?能叫出成毅名字的又有多少?
其實也能理解,劇内被靳東顔值演技吊打,成毅也隻能買買熱搜、過過嘴瘾了(小雞嘴版)。
成毅剛在正劇裡強攬了一波功,另一邊趙露思也在年代劇裡飄了。作為《胡同》的單元女主之一,趙露思隻有10多集戲份,在電視上出現了三天。
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吹噓的底氣,各種誇收視率的大字報滿天飛,聲稱她是三個單元裡收視率最高的部分,劍指央視收視前三。
非要說趙露思觀衆緣好,号召力強也行,那請問她靠的什麼征服觀衆?是靠這時刻瞪眼、五官亂飛的演技嗎?
還是靠這建國建黨時間都分不清的文化底蘊?
越是沒有什麼,就越愛吹噓什麼。
在《無名》路演暴露“文盲”實力的王一博,不斷登上熱搜。有時是他在采訪現場暴露的一問三不知的笑料。
“拍電影和拍電視劇有什麼不同?”王一博:“沒有不同。”
“有從角色身上學到什麼嗎?”王一博:“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你飾演的角色葉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王一博:“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就是這樣一個對電影、對角色一問三不知的“文盲”明星,卻敢狂上熱搜對票房單獨攬功。
《無名》每更新一次票房狀态,就有一個王一博劇照高調登上熱搜。
從2億到6億,王一博從不缺席,好像梁朝偉不是這部戲的第一主演,王一博才是。
電影圈裡的攬功大師,各個卧虎藏龍,稍不注意就被他們的“百億實績”忽悠住了。
歐豪曾經吹噓過“90後首位百億票房小生”,實際上卻一部大主演電影都沒有。
這百億票房,都是在《長津湖》、《中國醫生》、《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父輩》裡蹭來的,有些高票房電影裡,他出場時間可能都沒有一分鐘。
杜江的“中國首位80後百億演員”名頭,也一樣是吹噓能力大于實際成績。
另一邊,陳思誠更是毫不臉紅地戴上“中國影史首位百億票房導演”的頭銜:
除了《唐探》系列,在100億票房裡占大頭的,是他參與導演的拼盤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總票房有28.29億。
大家認為陳思誠這個百億裡面的水分太大,把拼盤電影所有票房都算在他頭上,而且當時他執導的《天上掉下個UFO》,還一度被稱為最拉垮的單元。
一番吹噓,陳思誠也隻得到“投機取巧,無口碑”的評價。
不是不讓吹成績,但至少你的實力是能夠服衆,擔得起高帽、頭銜的。
比如吳京手裡的300億票房,就是實打實的一番主扛。
可前段時間,吳京卻極其認真地對着鏡頭,對着媒體說:“懇請大家不要再宣傳300億票房這個點了。”
吳京覺得這個頭銜,會讓他個人很内疚,就好像自己一個人代表了整個電影的成績,掩蓋了那麼多台前幕後的付出。
這樣的攬功吹噓,他不要。
吳京這段清醒的發言,打了多少沒本事又說大話明星的臉?
好口碑不是靠攬功能攬來的,真實力不是靠吹噓就能吹大的。
明星攬功吹噓前,還是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或者是摸摸自己的臉,估摸估摸面積和厚度夠不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