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韓寒早期拍攝的三部電影,從作家轉型到導演,他顯然是業餘的,但他也足夠聰明,來到這個陌生的領域,他将文學創作的風格特色帶到了拍出來的電影裡,尤其是早期的,可以說是個人風格鮮明了。
《後會無期》
這是第一部韓寒導演的影片,在它上映前就引起了很多人讨論了,首先這是韓寒導演的,他本身就自帶話題性,其次它的兩首主題曲《後會無期》,《平凡之路》真的很觸動人心,最後《後會無期》的題材在當時真的非常稀少,為了送好朋友入職橫跨了大半個中國,充滿商業性的公路片,在欣賞沿路美景的同時還有一碗心靈雞湯,這樣的題材算是很别出新意了。
《後會無期》也是沒有辜負衆望,直到現在的2022年人們提起中國的公路片,也總是能想起這部電影。它雖然是文青拍的電影,但是也沒有那麼文藝,影片給人的詩意化就像是刻意營造出來的,因為仔細去想想它所講述的故事是那麼的不切實際。
馬浩瀚一行人的旅行就像是不斷地跟這個世界中與他們有聯系的事物告别,先是告别了家鄉,又是告别了友情,然後告别了愛情,就連夢想也将他們欺騙,最終一路随行的同伴也迎來了告别。這樣的一種被刻意營造出來的場景又或者說是心情,一想好像還挺真實的,這就像初懂事的孩童即将與剛熟悉下來的環境或事物再見的一種心情,他們并不能想到這隻是一次離别,不可能隻是他們的最後一面,但這種心情的産生卻是無法克制的。就好像剛上小學的我,每次周末快結束,那天的下午心裡總是會空落落的,就有一次這麼偶然的機會,朋友正巧一次來我家和我一起待了那個下午,然後傍晚了他走了一會,我也不知道為啥自己也跟着走出去,看着他離開,那時我的心情就好像是失去了什麼似的,但事實上我們第二天就在學校見面了,小孩總是誤将片刻當作永遠。
《後會無期》其實扯出來了一個很帶哲學性的問題,我們該怎樣和朋友告别。成年人早就習慣了告别,送客大部分都是出于禮節性的,如果明白可能與這個人還真是他們見的最後一面,那麼這裡的告别反倒能返璞歸真變成無言的,就算有許多話想說,但是說出來的話又總讓人覺得不夠漂亮。對于這個問題,電影的結尾有這麼一段話,“但跟人告别的時候吧,還是得要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聽起來很孩子氣,其實當時說這段話的人在故事裡剛剛失戀,如果他正得意是說不出這段話的,人隻會在失意時才開始對周圍的人悲春傷秋,不能說挺有道理的吧,但是與整個看起來非常虛假的故事比起來,這段話像是真心說出來的。
這是一部非常有套路也很觸動人心的電影,令人難忘。
《乘風破浪》
穿越的套路當然并不新鮮,新鮮的是《乘風破浪》回到過去,與年輕時的父母相遇這個題材,其實最早的是美國上個世紀的電影《回到未來》,男主也是在現時中遇到了麻煩,在機緣巧合下回到了過去,見證了父母的愛情,并成功的改變了現在,《乘風破浪》算是一個題材的翻拍。對比《回到未來》它的故事是很俗套,但是将穿越的形式拍進電影,這樣的舉動太過創新,說是科幻神作,啟蒙作也是無愧,而《乘風破浪》呢,既然穿越已經是全國人民都了解的一個影視形式了,又怎麼能使電影好看呢。
主人公徐太浪是很有話題性的,放縱不羁的職業賽車手,與他的父親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他的母親也很早就過世了,徐太浪的這次穿越相當于是重新回歸家庭。并且我想這個問題誰都會好奇的吧,父母他們是怎樣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呢,因為徐太浪誤以為自己已經在現實世界死掉了,這次意外的回歸之旅他的表現也是同樣的不羁,沒有要改變現實,回到現實的驅動力,徐太浪隻是吊兒郎當的跟父母一起生活在了那個年代,要說這個故事俗,而這些細節讓人想起來覺得意外的真實。怎麼說呢,《乘風破浪》看到最後,也會有一種失落感,雖然用最後的打戲和回憶來填補了,但人們還是忍不住會想這個故事難道就要這樣結束嗎,然而在意的并不是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而是它的落幕。
也許大家年輕時都難免與自己的父母有過摩擦或是矛盾,但在沒結婚前他們仍然并一直會是與你最親密的人。乘風破浪的結尾放起了一首老歌《在雨中》,随着歌聲的慢慢引導,畫面追朔着徐太浪見證父母生活的點點滴滴,也才讓人意識過來簡單,美好的生活同樣也值得人向往。
《飛馳人生》
如果韓寒在前兩部自己導的電影裡還有些裝架子的話,到了《飛馳人生》裡他算是直接不裝了。說實話《飛馳人生》并沒有明确的主題,隻是在《乘風破浪》中偶然現身的賽車運動,成了它所主要講述的。單論喜劇效果的話,還是不錯的,沈騰的表演加上一個個讓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是一部能拿下票房的電影。
但要說喜劇片方向發力,還真不如沈騰之前拍的《夏洛特煩惱》,《飛馳人生》并不具備讓人看完之後留下印象的深意,即使被感動到了,也隻是流于表面上的情懷,它雖然仍然具備着導演韓寒的風格,可相比前兩部要幼稚許多。
那麼《飛馳人生》應該是韓寒導的第一部試着走向市場的電影,沒有了之前的思索與扭捏,但這次的嘗試顯得不太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