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吃豬肉,但對于養豬戶來說豬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到最後就會造成他們的經濟損失。于是很多養豬戶在養豬的過程中就把豬的尾巴給割掉了。大家知道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嗎?
養殖戶把豬的尾巴給割掉叫斷尾,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養殖生豬,也便于豬的生長。不過這一操作隻針對那些養殖場裡的肉豬,農民家養的豬是不這樣做的。畢竟自家養的豬最多兩三頭,不會大量養。而養豬場裡的生豬數量就很多了,如果不把尾巴割掉,它們就容易得“豬咬尾症”。得了這病,豬的抗病力就會減弱,很容易感染壞死杆菌、葡萄球菌、鍊球菌等疾病。
另外,割掉尾巴能讓豬生長得更快些,這就為養豬戶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這種操作既能使豬更健康,還對豬場的管理以及效益的增長有所幫助,因此受到各個養豬戶的推廣。
有人可能不了解什麼叫豬咬尾症,這種病在大型養豬場經常發生。豬在受到外界刺激後會去咬豬仔的尾巴,這樣被咬部位就會感染,還會得上骨髓炎,嚴重時還會讓豬仔死亡,所以在幼崽時期就會給豬斷尾。
養豬戶看到豬在擺尾巴時會消耗能量,就會多吃飼料,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就給豬仔斷尾了。而且豬仔被剪去尾巴後還可以提高成活率。母豬在給豬仔哺乳時會無意中壓住它的小尾巴,豬仔會因無法掙脫而被壓死。
但豬尾巴的功能還是比較大的,它們可以通過擺尾來表示自己的心情,而且有蚊蟲叮它的時候它可以用尾巴來驅趕蒼蠅,并且小豬經常做這個運動還能鍛煉它的身體,提高免疫力。
不過豬的尾巴處有動脈血管,所以剪豬尾的時候必須由專業人士來操作,否則就會出現感染。對此大家都了解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