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泳春
樹和人一樣,也有自己的鼻子、嘴巴、頭發和大腦,而它與人的不同之處是“頭”朝下,也就是說它的“頭”鑽在土壤裡面,又是在呼吸,又是在吃水吃肥,又是在長毛須根,又是在“思考問題”:哪裡有水有肥就往哪裡延伸生長。果樹的根就像是人的頭,決定着果樹一切生命活動;地表的根系是呼吸根,下層的根系是吸收根,毛須根就好似人頭發一樣,具有新陳代謝的特點;果樹的根系猶如人的大腦,具有簡單的“思維”能力,它們隻想着吃和喝,所以根系具有趨水性和趨肥性。
一、根據果樹根系的功能可劃分為支撐根、呼吸根、吸收根和延伸根;根據果樹根系的結構可劃分為直根系和須根系兩大類。 在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是綠色開花植物,也就是被子植物,果樹就是落葉喬木被子葉植物。
從根的頂端到生長根毛的一端,叫做根尖。根尖由四部分構成。
1、根冠
位于根尖的頂端,有一群體積較大的細胞,排列不整齊,就像一頂帽子套在生長點的外面,它具有保護根尖的作用。
2、生長點
被根冠包圍着的一群體積很小,近似方形,細胞壁薄,細胞核大,見不到液泡,排列緊密,具有很強分裂能力的細胞。
3、伸長區
生長點上部的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速伸長,這部分細胞構成伸長區。伸長區是根生長最快的地方,對水和無機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4、根毛區
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已經停止生長,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呈細毛狀,叫做根毛。這部分為根毛區,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為什麼說毛須根是果樹吃水吃肥的“嘴巴”?因為毛須根是果樹根系中最主要的吃水吃肥的部位,雖然果樹的其它部位也有一定的少許的吃水吃肥能力。
二、地上的枝葉和地下的根系具有對應生長和交替生長的兩大特性。 樹上樹下對應生長:樹上有一個大枝,地下就一定有一個大根;樹上有一個小枝,地下就一定有一個小根;樹上有很多葉片,說明地下有很多毛根;樹上不發芽,說明地下不長根;修剪枝條相當于損傷根系。
樹上樹下交替生長:長根的時候不長枝,長枝的時候不長根;北方果樹,根系有三次生長高峰期,而根系則隻有兩次生長高峰期。
地上和地下的溫度是永遠不平衡的:地上的溫度越低,地下的溫度則越高;反之,地上的溫度越高,地下的溫度則越低。這就好像是北方的窯洞和南方的山洞一樣,都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三、根系的生長和新陳代謝 葉片需要呼吸,葉片吸進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來的是氧氣;根系也需要呼吸,根系吸進去的是氧氣,而呼出來的則是二氧化碳。
樹盤裡面的粗根和大根,固定生長,對應果樹上面的粗枝和大枝;樹盤裡面的細枝和小枝,自由生長,對應果樹上面的細枝和小枝;須根吃水吃肥,葉片吸碳吸光。
無論是粗根和大根,細根和小根,都是基部粗,梢頭細,從後往前延伸生長,隻起到一個樹液傳送的作用,不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隻有毛須根才具有新陳代謝的功能。
毛須根屬于根尖部位,具有交換能量和新陳代謝的功能,是永遠不會轉變為小根或大根的。毛須根的壽命隻有10~15天,最大吃水吃肥能力隻有7~8天,一旦超過,就将走向死亡,回歸自然,而新的毛須根則重新長出來以代替衰老的死亡的毛須根,這就是所謂根系的“新陳代謝”。
毛須根呈現的多是乳白色,本身就是由不斷更新的幼嫩細胞組成,一旦死亡則化為無影,溶于無形。若毛須根長期浸泡于水中或土壤闆結不透氣,毛須根會窒息死亡;若病菌侵染,毛須根則變為灰色,失去功能;若藥肥濃度過高,細胞質汁液倒流,毛須根呈現黑色,形成“燒根”現象。
白根有勁,黃根保命,黑根有病,灰根要命。直根系(也就是樹盤裡的那些大根、粗根、細根、小根)一般都是黃根(北方)或紅根(南方);而須根系(也就是樹冠垂直投影外圈或土壤表層零星分布的毛須根)一般都是乳白色。
地上為陽,地下為陰,在果樹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陰陽平衡;地上是末梢,地下是根本,千萬不能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治标不治本。在學習時,切記:控制不是禁止,概念要搞清楚。
本文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與作者,否則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