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資治通鑒第三十六卷 漢紀二十八
【原文】春,太後遣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納采見女。還,奏言:“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太師光、大司徒宮、大司空豐、左将軍孫建、執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史大夫劉秀及太蔔、太史令服皮弁、素積,以禮雜蔔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謂康強之占,逢吉之符也。又以太牢策告宗廟。有司奏:“故事:聘皇後,黃金萬斤,為錢二萬萬;“莽深辭讓,受六千三百萬,而以其四千三百萬分予十一媵家及九族貧者。
【譯文】春季,太皇太後王政君派長樂少府夏侯藩、宗正劉宏、尚書令平晏,前往王莽家,呈上禮物,并與王莽的女兒相見。回來後,向王政君奏報:“安漢公的女兒,受到最好的教育,有美麗善良的容貌,适宜承受天命,侍奉皇家宗廟祭祀。太師孔光、大司徒馬宮、大司空甄豐、左将軍孫建、執金吾尹賞、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劉秀,以及太蔔、蔔史令,都戴上鹿皮帽,穿上素色衣裳,依照儀式,共同蔔卦。都說:“這是金、水互相輔佐的吉兆,父母和睦喜悅的卦象。正是所謂康樂、強健的預示,子孫大吉的征兆。“接着,又用豬牛羊各一頭祭祀,以策書禀告宗廟。主管官吏報告:“按照成例,聘皇後的彩禮是黃金二萬斤,折合錢二萬萬。”王莽執意推辭,隻願接受錢六千三百萬,而又在其中拔出四千三百萬,分贈給被選為從嫁媵妾的十家,以及王姓家九族以内的貧苦親
【解析】
贊美合理化 夏侯藩、劉宏、平晏回來後向王政君奏報:說王莽的女兒知書達理,又美麗又善良,适宜承受天命,侍奉皇家宗廟祭祀。贊美的話必須要由其他人說出口,這樣才顯得合理化,才更有說服力,如果黃婆賣瓜自賣自誇,别人就會認為你在自吹自擂。
人人讨厭,自吹自擂 職場中同理,贊美的話必須要由其他人說出來,才更有說服力,如果你自吹自擂,領導會認為你很虛僞,會給你打上邀功心切,愛出風頭的标簽,如果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你的職場生涯就到頭了。話說回來,你有沒有功勞是領導說了算,領導心裡有數。如果事事邀功請賞,領導就會反感,就算真有功勞也會抹殺你的功勞。
有錢不拿? 主管官吏報告:“按照成例,聘皇後的彩禮是黃金二萬斤,折合錢二萬萬。”王莽執意推辭,隻願接受錢六千三百萬,而又在其中拔出四千三百萬,分贈給被選為從嫁媵妾的十家,以及王姓家九族以内的貧苦親。
二萬萬錢可不少,王莽不拿二萬萬錢,執意推辭隻願接受六千三百萬錢(西漢時期普通老百姓年收入不足1萬錢),有錢不拿不符合常理!王莽身為大司馬,同樣需要大量錢财籠絡人心,有錢不拿王莽是怎麼想的呢?王莽不拿錢其實就是想拿權,錢财跟權力相比那就遜色多了。
不拿錢就想拿權 此時王莽想得到更大的權力,所以就執意推辭隻願接受六千三百萬錢,以顯示我王莽并不貪财。既然為了顯示不貪财,為何又接受六千三百萬錢呢?因為置辦婚禮肯定是要花錢的,不可能自我掏腰包吧?而且是皇後的婚禮,更要花費大量錢财,所以就接受一部分錢财,以置辦婚禮。
封口費! 王莽又在其中拔出四千三百萬,分贈給被選為從嫁媵妾的十家,以及王姓家九族以内的貧苦親。王莽為何要這樣做呢?其實分贈從嫁媵妾錢财,就是要施恩籠絡人心,也相當于封口費,讓她們擁護王氏家族。這些随嫁的雖然地位不高,但同樣不能得罪,以免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粥。
破财消災 然後又分給王姓家九族以内的貧苦親戚,為何要分給他們呢?因為中國人都有仇富心理,大家不認識還無所謂,因為不認識就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大家是親戚,你發财了不給他們點好處,他們就會仇視你,甚至會暗中搞你。财散人聚,破财消災,目前最主要的是鞏固權力,等權力穩定後還愁沒有錢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