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佛教節日——關門節
關門節,傣語稱“豪瓦薩”是傣族、布朗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傣曆9月15日(公曆7月至10月左右)開始。在此期間,出家僧衆禁止外出,聚居一處精進修行。
相傳,每年傣曆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内,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産,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内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内不許到任何地方去,隻能忏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新曆7月中旬 至10月中旬
關門節那天,勐景來村寨内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一大早,家家戶戶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飯和制作糕點,赕佛或饋贈親友,備辦酒席會餐。
節日習俗之——感恩父母
傣族人的“感恩節——蘇瑪”“入夏節”是傣族人民共同約定的“感恩節”,傣語叫書瑪嘎臘瓦。這天是傣曆的9月14日,無論子女身在何方,都必須提前回家給父母請安,以表“感恩”。子女們為感恩父母所做的儀式成為——“蘇瑪”
在勐景來,隻要是家裡有長輩的,都必須在關門節期間做“蘇瑪”儀式。
蘇瑪是為家中長輩舉行的儀式,表達子女對長輩的祈福祝願,表達歉意,請求原諒。
“感恩”完後的第二天全村人才集聚到佛寺裡舉行隆重的滴水儀式,意在父母親已經對自己過去一年的表現給與認可,最後用滴水回向功德的方式畫上句号,也象征着滴水回向儀式過後父母的祝福會讓你心想事成、夢想成真。
第二天關門節的第二天,村寨内的佛寺會舉行賦有宗教色彩的宗教儀式。村寨内的信衆們将早早準備好的各式佛事貢品供奉到佛寺内。在佛寺主持的帶領下,進行“滴水祈福”“念經祈福”等佛事活動。
節日習俗之——神秘的宗教儀式
←滴水祈福滴水回向給已故的親屬,進行(雨季安居)“豪瓦薩”法會儀式。布施僧侶→村民們在村寨内圍起長長的隊形,依次僧侶們布施供奉品。
宗教儀式之——聽經祈福關門節第二天中午有講經,念經活動。佛寺的主持,帶領修行的僧侶,在村寨内的菩提樹下,為信衆們講解佛法,誦念詩經,祈福祝願。
晚上村寨内的村民們,将進行雨季安居儀式,有饒塔,點燈,放吉祥天燈風活動。年輕人男女,還有很多娛樂活動,如:敲象腳鼓,跳舞,唱歌等等傳統以此方式來紀念,慶祝。 宗教儀式之——堆沙塔
宗教儀式之——繞塔點燈僧侶們帶領着村民和信衆,在勐景來的塔林内,繞塔點燈,祈福平安。
塔林信衆們虔誠的點亮沒一根蠟燭,許下每一份心願。
宗教儀式之——點放孔明燈在勐景來,每逢節慶,村寨内都要舉行孔明燈放飛活動。
成千上萬隻孔明燈在塔林上空緩緩上升。
與星空渾然一體,整個村寨陷入美好,安詳的夜晚。
第三天1第三天是關門節整個節日最具代表性的一天。僧侶們将在這天進行安居儀式,标志着為期三個月的“豪瓦薩”,正式開始。
在關門節的三個月期間,民衆到佛寺裡聽高僧講經是一項主要活動。
高僧講授的内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并以此來教化衆生立志成佛。
從關門節至開門節的三個月期間,傣家人不舉行婚禮,不建蓋新房,不出遠門,要集中精力搞生産,定期到佛寺拜佛、赕佛,虔誠信佛的長者,自覺戒齋,穿白服,包白布頭巾,有的還到寺内住宿,每隔七天舉行一次拜佛活動,屆時,信衆們帶上食物、蠟條供祭佛祖,聆聽寺内高僧頌經,講解教規、戒律、佛經故事。
期間,還要舉行一次稱為“赕坦”(獻經書)的重大活動。
“赕坦”就是供養經書,經書由僧人刻寫,信衆請回家,然後到了“赕坦”那天,在供養給佛寺,由僧人念誦,念好保存,傣族的貝葉經,貝葉文化,就是這樣傳承至今。
三個月的關門節日期滿,即傣曆十二月十五日,便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
信衆們像參加關門節慶祝活動一樣,帶上紙花、蠟條、花樹、食物、錢币來到佛寺,舉行隆重的赕佛和頌經活動。也像關門節一樣吃施舍飯、僧衆聚餐,和關門節一樣的熱鬧與歡樂。
夜裡,在佛寺内燃放火花、放高升、點孔明燈、跳舞、并舞燈環遊各村寨,慶祝安居齋戒期結束,表示已從關門期進入開門期。這個夜晚之後,傣家村寨又恢複往日的多情浪漫的生活,僧侶們即可以走出佛門,信衆可以出遠門,傣家可以蓋新房,小夥子們可以串姑娘,戀人可以舉行婚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