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圓,碗裡浮圓,月圓人圓事事圓。正值元宵佳節,一起來看看元宵節的由來吧。
吃湯圓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許多家庭團聚的日子。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滿月,再加上人們吃元宵的傳統,所以這一天與“團圓”有着緊密的關系。元宵節是繼春節後的第一個重大節日,但它的起源衆說紛纭,其中最流行的有三個。
傳說一
據說呂後去世後,呂後一脈生怕天下不保,圖謀不軌,于是齊王劉囊與周勃聯手,平定了“諸呂之亂”。平定後,群臣擁戴劉邦的次子劉恒為漢文皇帝。文帝深知和平的艱難,于是将“諸呂之亂”定在了正月十五,京城内家家都在張燈結彩,以表慶賀。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成為了民間的一種慶祝活動——“鬧元宵”。
傳說二
元宵節的由來源于漢朝的“火把節”,漢朝時人們在田間用火把驅除蟲豸,祈求豐收。時至今日,中國西南部的某些地方,仍有許多人在正月十五用木柴或木棍作火炬,在田間或曬谷場上起舞。隋、唐、宋以後,更是鼎盛。
賞花燈
傳說三
元宵節也被稱為“上元節”,是一年一度的第一個滿月,也就是人們在這個節日裡慶祝的日子。根據道教“三元說”的說法,1月15日是上元節,7月15日是中元節,10月15日是下元節。上、中、下三元分别是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所以在上元節要點燈。元宵節點燈燃放煙花的風俗也由此而來。
包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