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研究一個民族曆史的活化石,在中國古代有一些少數民族消亡了,帶走了自己的語言,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謎團,而另有一些少數民族雖然消亡了,但他們的語言還在,這同樣也為人們留下了不少的謎團。而在中國,是不是還有用這些消亡的少數民族語言命名的城市呢?答案是當然有,但已經少得數也能數過來了。敦煌,匈奴語中繁華和盛大的城市
匈奴
匈奴,謎,和漢族人打了那麼長時間仗,中國古籍中說他們是夏的後裔,但說走就走了,甚至連傳說中的匈奴語也僅僅隻是為我們留下了幾個單詞。如今讓大家感覺到沒問題的是,匈奴語的地名在中國也就那麼幾個,比我們手上的指頭還少。祁連山與焉支山,這可能就是中國大地上的兩座匈奴語山名了。另外,甘肅的敦煌有人也說是匈奴語。雖說,《漢書·地理志》中注釋“敦煌”二字的意義“敦,大也。煌,盛也”,認為敦煌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元和郡縣圖志》中也解釋“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認為此地對于廣開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為敦煌。但是學者們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即是“敦煌”可能是匈奴語,依據是漢語“敦煌”一詞始見于《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骞給漢武帝的報告:“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這裡的“敦煌”、“祁連”應該都是音譯,匈奴人的叫法。但也形成不了統一。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敦煌可能是在《山海經》中被譯為“敦薨(hōng)”的吐火羅人,敦煌以前可能就叫“敦薨”。 但是不管怎麼講,這個地名也和匈奴人一樣,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待破解甚至永遠也破解不了的謎,可能注定了要一路神秘下去,在神秘當中似乎還有着作為城市的包容以及人們對匈奴人的懷念。
敦煌
阿克賽欽,突厥語意為“中國的白石灘”
突厥
突厥,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曆史上活躍于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雖然,現在人們還提“現代突厥”這一概念,全球約有1億多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但是他們已經與那個以狼為圖騰在,大帳外置一幅狼旗;奉施行天葬;人死後會在陣亡的将士墳墓上立石為記,并将部落印記刻在石上的古代突厥人相去甚遠了。
中國阿克賽欽湖
阿克賽欽地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和西藏兩自治區與印度的邊界西段,總面積4.2685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平緩,有山口通往克什米爾地區,多内流湖,著名的有阿克賽欽湖等。這一地區作為新疆西藏公路的必經之地,在戰略上有着重要意義。絕大部分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管轄,南部很小一部分屬于西藏自治區阿裡地區管轄。世界公認阿克賽欽地區為中國領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之領土。阿克賽欽,突厥語,Aksai Chin Basin。突厥語稱中國為 Chin,英語為China,大體一緻。Aksai Chin Basin意為“中國的白石灘”,這一地名有力地說明阿克賽欽地區乃至整個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阿爾泰山
在新疆,還有一些突厥語地名,如“阿勒泰”來源于阿爾泰山。阿爾泰山,史書稱之為“金微山”、“金山”。“阿勒泰”是突厥語(也有人說是蒙古語),是“金子”的意思,因此山蘊藏出産豐富的黃金。新疆的在這裡我們不在裡不多說了,有一個“中國的白石灘”阿克賽欽就夠了,再說一個内蒙古的。
杭錦後旗
杭錦後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中西部,地處河套平原,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回族、滿族、達翰爾族等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杭錦”系由突厥語“康裡”(正音“杭裡”)演化而來,它原是突厥内部一個勢力集團的名稱,後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證時,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員歸附蒙古,後漸被同化,形成杭錦部落。“康裡”意為“車子”,據說還和我國古代高車人有關聯。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一部分遊牧部落的泛稱,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通過這個地名,人們都能看到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複雜血緣”。
額濟納,中國最後的西夏語地名
西夏人
額濟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區最西部,東南西北分别與阿拉善右旗、甘肅省金塔、酒泉及蒙古國相鄰。總面積達11.46萬平方公裡,是内蒙古最大的旗。額濟納旗所在地達來湖布鎮位于巴丹吉林腹地的沙漠綠洲之中,這裡被稱作是胡楊的故鄉,也是被稱作死亡之城的黑城所在地。估計很多人都聽過“弱水三千”這個詞,但很少有人知道弱水實際上真有這條河。據《山海經》記載“昆侖之北有水,其力不能勝芥,故名弱水。”,弱水是過去的叫法。現在這條河在甘肅境内叫做黑河,而在内蒙古這段則叫做額濟納河。“額濟納”據說是正宗的西夏語的音譯。“額濟納”在西夏語中就是黑水的意思。
科茲洛夫
1907年,俄國地理學家科茲洛夫又組織了一次“死城之旅””。“在哈拉浩特度過的幾天時間裡,考察隊收獲的東西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有書籍、信件、金屬錢币、女性飾物、家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佛像以及其他物品,用數量來計算,我們這幾天收獲的是滿滿的沉沉的十個郵箱的物品,後來,我們把這些東西寄給了俄國皇家地理學會和俄國科學院。”科茲洛夫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終于在一号廢墟裡發現一個佛像時的那種充滿了全身驚喜的感覺。”
科茲洛夫野蠻的挖掘使著名的西夏漢文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以及大量的西夏文物和文獻流落異國他鄉。西夏文字是打開西夏文化寶庫的鑰匙,但那打開西夏文明的“金鑰匙”卻被科茲洛夫帶到了俄國。額濟納,這個中國大地上最後一個西夏語地名也因為黑城文物的流失顯得“徒有其名”了。(文/路生)
黑城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本頭條号文章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額濟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