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周一圍聯袂演出的春晚小品《辦公室的故事》聚焦年輕人職場,暴露了職場真相,雖有誇張但不無現實意義,内容可以說很真實很紮心了。
比如,沈月飾演的小職員甲因背後說壞話,被新總監告知“失業了”。沈月臨走前留話,“那你跟我媽說一聲。”“我跟你媽說的着嗎我?她媽是誰呀?”闫妮轉身問。職員乙答,“她媽是我們公司董事長。”“老妹……”新總監抖着顫音追出門去。
原來,不起眼的小職員甲是黃金關系戶。
對關系戶,我們往往有根深蒂固的誤解或偏見,常把它和“企業管理落後”等聯系在一起。尤其當自己是草根一枚,費勁巴拉才能得到某個機會,而關系戶們一個電話就搞定了時,“正義感”最是爆棚。
“你們有什麼了不起”、“老子真刀真槍進來的,你們就是靠關系!”
知乎一網友吐槽:
公司是國際知名的IT企業。總裁辦公室有幾位女同事,基本都是公司有名但見不到人影。其中一位女同事,專門負責帶經銷商去美國開年會。年會基本一年一次,每次幾十個人,為此安排一個專職人員顯然是人力浪費。
後來得知,該同事是某國有銀行的行長千金,而該行是公司的一個大客戶。同事們開始酸溜溜的感歎:自己好,不如爹好!
事實上,“關系戶”普遍存在于各類型企業。不管傳統的民企、國企、高校、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大外企、新興互聯網企業,都不乏他們的身影。
一個學生從國企中層跳槽去了“餓了麼”,從初級員工做起。作為形象好、情商高、能力強的三好員工,提及加薪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年中考核,他得了優,唯一的一個升級名額卻沒給他,而是另一個小姑娘,某甲方的親戚。
我問他,有沒有覺得不平衡?他說,有一點失落吧,但也想得通。很高興他能以成熟的心态看待搶了自己機會的關系戶同事。
存在即合理。公司高管不傻,作為盈虧自負的經營者,他們比誰都在意利益得失。之所以允許關系戶的存在,必有容忍其存在的動力,因此獲益更多。
而前面說的關系戶,其實類似于公司的資源交換。雖不值得鼓勵,卻不能不承認,他們的存在往往使公司經營在某一方便獲得更多便利或優惠,對企業的貢獻價值可能遠超過一名勤奮敬業的普通員工。
從這個角度,組織接納關系戶尤其是資源交換型關系戶,不僅合理,而且必要。那為啥說起關系戶仍像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呢?
站在員工的角度:
組織是其生存的工具,是自我價值實現的手段,是諸多需求的集合體。越是有能力的員工在上升階段就越追求公平、公正的環境,以保證自己的努力回報最大化。
但(黃金)關系戶憑借背後的人情資源關系,在入職、榮譽或晉升方面往往事半功倍。在努力的普通員工眼裡,他們無異于遊戲規則的破壞者,和上升道路的最大阻礙。焉能不怒?
站在組織角度:
“有能力者上”的遊戲規則,理論上對組織發展是積極的正向促進作用,因此成為幾乎所有企業努力倡導的理念口号。資源交換型關系戶雖有利好,因違背公平、公正等基本管理原則很難大張旗鼓,廣而告之,由此,關系戶的身份變的尴尬暧昧。
當然,關系戶代表的經營機會與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則的碰撞,并非解不開的亂麻,背後其實有清晰的邏輯支撐。
組織經營目标是企業一切活動的終極指向,管理活動也好,相關經營活動更是如此。
不管是科學合理的流程管理,具有市場競争力的薪酬管理,還是人性化、個性化的福利管理,它們的有效性評判都是以能否直接或間接促進企業績效的提高和經營目标的實現為标準。
那麼,資源交換型關系戶,對經營目标的促進作用有時更明顯和直接,為啥不能肯定人家的價值呢?
比如有學生在某金融機構升了中層,告訴我這件事的人不免酸葡萄,“人家能拉來錢呗。”但對銀行來說,能拉來錢正是他的核心競争力,無可厚非。可知,還有很多觀念需要轉變。
再比如争執不休的管理與經營孰輕孰重問題。有争執是好事,說明大家對管理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過猶不及,走入“管理水平越高,企業發展越好”的誤區。管理和經營的關系,是管理服務于經營,管理是實現經營目标的内部手段(抛開經營目标談管理是耍流氓)。
很多時候,一般企業和成功企業的差異并不在經營戰略,而是“管理與經營戰略的匹配水平上的差異”。
回到關系戶問題,如果你的部門有關系戶,怎麼辦?
1.真正的競争對手永遠不是關系戶而是你自己。
正常情況下,私企也好,國企也罷,高管沒有不希望企業發展好的,脫穎而出的人才也很難不被注意到。完全沒能力、純粹靠關系被提拔的例子在現代企業将越來越少,即使有,也常是副無足輕重的副職。
所以,有關系是錦上添花,有能力才是雪中送炭。真正有能力推動企業發展,機會或許晚來,但終會成為企業中堅力量。退一步說,也能為自己選擇其他企業掌握主動權。
2.有關系并不代表沒能力,不要輕視任何人。
關系戶并非都是混吃等喝碌碌無為的人。
演員張曼玉也曾是一名關系戶。年輕時的她在林青霞等一衆美女中并不算出衆,是陳自強的推薦讓她獲得了飾演成龍《警察故事》的女主角的機會。
機會是有了,能否把握得住卻得靠自己。據說有場戲連拍三遍成龍都不滿意,她就默默演30遍,憑着死磕的精神最終赢得了導演的認可。
職場中這種努力型的關系戶并不少見。“靠關系進來的人有海龜碩士,有985研究生,進來也不過是個文職崗位,而且很努力很勤奮,待人接物也很有分寸。那些能力平平,懶惰混日子,又不願意努力的人有什麼資格嫉妒诽謗?直接默默的匿了吧……”
最怕你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卻把職場上的不如意,歸結于關系戶同事。
與其心理失衡,不如把時間精力用在提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