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路街道/供圖
在萬壽路街道,用居民的話說:“通過聊天、拉家常,就把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搜集上來,再反映給社區和物業。凡是合理的要求,社區都會協調各方盡快解決。”為破解各類難題,萬壽路街道創新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四民工作法”,即民情熱線、民情驿站、民情專員和民情日志,持續深入推進地區高效能治理,努力提升地區居民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共同建設“幸福萬壽路”。
20多年未見親人來相會
“20多年确實很難。我的媽媽在武漢也很挂念她這個弟弟,一直想到北京來,但苦于沒有聯系方式。”
“本以為這趟北京尋親之行将會以失敗告終,在沿街尋找和打聽無果後,抱着試一試的心态走進了社區居委會,沒想到真的找到了20多年未見面的親人。”
7月24日,今年68歲的張忠榮一家三口從武漢來京尋親,在輾轉了好幾個社區無果的情況下,來到萬壽路街道翠微中裡社區進行求助。“我們在北京有一位20多年未見面的親人,大概居住的位置在萬壽路和翠微路附近,但具體地址和聯系方式已經找不到了。”張忠榮懷着期盼的心情向社區工作人員說:“我可以提供舅舅和舅媽的名字和大概的年齡,能不能幫忙尋找一下?”
“好的,沒問題!您提供一下信息。”根據張忠榮及家人提供的二十年前的大概信息,社區工作者黃争真将這些碎片進行信息整理後,從台賬上對翠微中裡轄區的居民逐一排查,在找到了幾位同名的人後,經過關鍵信息與年齡的篩查,最終鎖定了一位在羊坊店街道居住80多歲的劉先生比較符合張忠榮的描述。
民情專員與劉先生取得聯系及信息核實後,得到了劉先生的現居地址,經劉先生的同意,讓其外甥女張忠榮一家三口與其進行了通話,并将地址給到了張忠榮一家。“母親和姥姥的年紀都大了,之後可能也不會再有機會來北京了。這一次,不僅找到了舅姥爺,也是幫助年邁的姥姥完成了心願。”張忠榮兒子對記者說到。
“武漢來的張女士尋親,充分發揮了民情專員對于社區疫苗接種台賬、樓門情況非常熟悉的作用。”萬壽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耿玥向記者介紹說:“為破解社區治理難題,萬壽路街道創新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四民工作法’,實現民意訴求從提出、立案到解決的無縫銜接,建立起‘廣泛征集民意—快速回應民意—推動落實民意’的良性閉環。”
民情走訪解決群衆問題反饋
“這裡的物業把小區裡本來給居民用的充電櫃租給小區外的人使用,我們的電動自行車都充不上電了!”翠微北裡社區的王女士反映。得知情況後,民情專員立刻向物業公司核實情況,并聯系反映人就充電櫃外租一事進行詳細解釋。
“社區的充電樁、充電櫃是社區與物業共同參與的惠民項目,安裝時按照社區常住人口和電動車數量比例進行加裝,完全符合社區的充電需求。”該社區的物業人員介紹,翠微北裡社區是一個開放式小區,充電櫃作為公用設施,不排除非小區居民和快遞工作人員使用,但絕對不存在物業外租情況。在此之前,社區還為方便本小區居民充電樁使用最大化,協調安裝公司取消了充電櫃包月包年功能。
為進一步解決居民充電難問題,根據居民使用量較大和快遞員占用的情況,翠微北裡社區在5、6、7、9号樓樓下及翠微嘉園共加裝充電櫃13台。“從反映問題到解決問題,一點兒都沒耽誤。”社區微信群裡,傳來了一個個的點贊。“以前我們遇事撥打12345熱線,現如今撥打民情熱線就能解決,處理速度快,解決問題效率高,我們都很滿意。”
“居民通過民情熱線聯系到民情專員、民情專員及時上報、社區通過‘民情驿站’聯合物業力量進行解決,整個過程沒有一個12345投訴電話,真正做到了未訴先辦,受到了居民朋友的一緻好評。”耿玥說。
記者手記
什麼是群衆利益無小事?
在采訪中,社區工作者黃争真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如果此刻需要幫助的人是你,你是什麼心情?如果我們沒有處理好你的訴求,你又是什麼心情?我們隻有耐心聽、耐心做、盡快給予答複,讓群衆滿意,老百姓們才會有獲得感和安全感。”。
翻開萬壽路街道27個社區的380本民情日志,2759名民情專員,24小時始終保持與群衆的緊密聯系,随時準備為群衆解決問題,用他們的話說,社區事情有時候并不大,但對群衆來說,卻是大事;有些事情,看不見摸不着,但靠的是嘴,用的是心。隻要真心實意地幫群衆辦事,一定能獲得群衆信任。(記者 吳玥萱 李翊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