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高速路口送孩子,已經站了許多返校的大學生;望着一張張洋溢着青春氣息的面孔,不禁讓我感歎時光飛逝,也讓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自己。
那是1992年,我中考成績還算可以,考上了省裡的一所重點中專。當時去省城不像現在這樣交通發達,可以乘坐高鐵、大巴、自駕,當時隻有且隻能選擇綠皮火車。
坐那趟火車隻有晚上12點的車次,記得好像是商丘南——太原。在我的記憶中,每次爸爸騎上二八大杠,我坐在後面掂了一個大提包,掂的時間長了胳膊有些累了還要不時的往上提一提,伴随着自行車吱吱呀呀的聲音中向火車站駛去。夏天還感覺不到什麼,但每到寒假完畢開學的時侯,日子總是在正月十七,望着大街上喧鬧的人群和燦爛的燈火,自己卻要到另一個城市去學習,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到了火車站,一般是和我另一個同學碰了面,然後檢票進站。以前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車,尤其是開學和打工高峰碰到一起,人特别多;車停下車門永遠是擠不進去的,每次都是看到了那個車窗打開,迅速的跑到跟前,爸爸先把行李扔進車窗,然後把我舉起,我則抓住上面的人伸出的手,在爸爸往上的推力下抓住車窗翻到了車廂裡;我印象中最擠的一次是上了車以後根本身不由己,腳就像踩的棉花一樣一深一淺的最後才落了地,我現在回想起來估計是踩着地上的行李走過去的。這樣的經曆估計現在的年輕人是體會不到了。
上了車後,我和我的同學大部分時間隻能在火車上站着,困的實在頂不住就扒在車廂硬座的後背椅上嗑咪一會;記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同學坐到了餐車和硬座的接口處,鋪一張報紙兩人席地而坐(所以以前的人出門都要帶一兩張報紙),偶而有人穿過兩個車廂就起身讓一下,能找到這樣的地方也算是很不錯了。
在半睡半醒之間,天空也快亮了,太原到了。
轉瞬三十年,自己的孩子又踏上了我曾經走過的道路;隻不過,現在更快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