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區位交通優勢明顯。 資料圖
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廣東省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協調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在協調範圍中,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門三市全域。珠西都市圈與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相比,珠中江三個城市力量相對均衡,都有争創區域領先者的機會。
那麼,對于江門而言,如何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抓住珠西都市圈的機會,乘勢而起?南都記者采訪專家學者以及僑領,從多角度暢談江門優勢以及發力方向。
A
江門優勢
未來可形成“黃金内灣”的“一小時通勤圈”
“在過去,江門交通不行,産業發展不起來。而現在江門的交通變得暢通,例如公路、鐵路、水路、碼頭、飛機等交通條件,特别是鐵路和交通,有大幅度躍升,這與以往是有很大不同的,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江門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剛剛舉辦的全球招商大會上,市領導已經清楚介紹了江門的區位交通優勢。
江門市地處珠江口西岸,東聯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是粵港澳大灣區“承東啟西”的關鍵節點。鐵路方面,繼建成江湛高鐵、全省第四大鐵路樞紐江門站、南沙港鐵路後,未來3至4年内,深江鐵路、珠肇高鐵、廣佛江珠城際鐵路陸續建成;高速方面,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銀洲湖高速建成通車,南新高速、順鶴高快速通道正全速拉通,1小時通達廣州、深圳、珠海及港澳核心區域,1小時即達橫琴、前海、南沙三大重大平台和周邊六大機場,形成“黃金内灣”的“一小時通勤圈”。
“園區再造”工程可新增連片開發面積625平方公裡
江門是百年工業城市,産業基礎堅實、韌性十足,在工業的41個大類行業中,江門就擁有35個,全省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均在江門布局。江門土地面積9535平方公裡,開發強度僅為12.7%,目前正在推進“園區再造”工程,江門大型産業集聚區規劃總面積1395平方公裡,可新增連片開發面積625平方公裡,是全省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可連片大規模開發的産業集聚區,是大灣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戰場。
“江門擁有總面積1395平方公裡的大型産業聚集區,區内共有三個主團,每個主團都有其特色園區,除此之外,該産業聚集區是大灣區裡最大的産業區,具備明晰的産業定位,這對整個園區的驅動、産業發展及空間容納,都是一個非常好的承接條件。”江門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廣深港澳以及佛山東莞珠海中山,土地開發強度都很高了,均面臨土地資源緊缺的問題,在承接大項目時,很難騰挪出連片開發的建設用地,而江門在這方面的空間最大,在承接大項目時,可以給企業更多的選擇。”知名城市專家、廣州城市形象品牌顧問孫不熟說。
利用“僑”資源,進一步做大“朋友圈”
江門有足夠大的“朋友圈”,這次全球招商大會在江門、香港、澳門三地舉行,就是充分利用江門“僑”資源,進一步做大“朋友圈”。作為“中國僑都”,江門有530多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全球,江門素有“海内海外兩個江門”之稱和“中國第一僑鄉”的美譽。
對于江門在珠中江都市圈乃至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加拿大歸國華僑、江門市僑商總會常務副會長、柏仁教育集團及廣東中加柏仁學校董事長黃柏仁認為,“江門最大的優勢是華僑的資源,通過這些僑胞将江門的發展情況、政策、規劃等向海外僑胞宣揚,吸納更多新僑來江門投資。”
泰國歸國華僑、中海安香港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光明祖籍台山,2019年積極響應江門市委市政府引才引智政策,回到江門發展大健康産業。談起江門的優勢,方光明表示,江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與RCEP成員國之間貿易關系密切,尤其是RCEP的正式生效,為歸國華僑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其次,江門近年來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華僑回鄉創業有非常多政策支持,“例如江門市領導會對我們公司博士團隊進行走訪,了解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給予支持和解決,解決我們的後顧之憂。”
B
江門方法
善于借力、借勢,做好産業共建
那麼,江門擁有諸多優勢,如何充分發揮出來,應該怎麼做?受訪專家都提到江門首先需借力發展。“在珠三角城市競争中,江門要有危機感,一方面要研究《指引》的精髓,推動珠中江三市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要跳出珠西都市圈的束縛,強化江門與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合作,在更寬廣的空間加快發展。”五邑大學江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劉志堅說。
“江門要發揮自身的優勢,無論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還是在珠西都市圈中,應該形成真正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産基地。”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教授蔡勇說:“隻有通過‘傍大款’,即向先進城市借力,才得以發揮優勢,就拿深圳舉例,深圳的政策是深圳往外一百公裡範圍内布局生産基地,江門剛好也在這個範圍内,如若能成為研發在深圳、廣州等城市的産業的生産基地,就可以緊緊地融入到大灣區的産業分工結構裡面去,享受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各種福利并且發揮制造業、大生産基地的優勢。”
孫不熟認為“江門應該做好産業共建,與廣深等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實現共建、共享、共創、共赢,比如借助廣佛江珠城際,探索成立廣江合作區,借助深江鐵路,探索成立深江合作區等等。總之,要善于借力、借勢,不是什麼東西都要自建,很多時候,連接比擁有更重要。”
“圈”内分工,實現互利互赢
“圈”外借力,“圈”内分工。“廣州、深圳和珠西三大都市圈,最弱的應該就是珠西都市圈,其他都市圈最大的特點是城市之間的分工合作很緊密。蔡勇說:“對于江門與珠西都市圈來說,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實現分工,隻有産業有分工,才能加強城市間經濟貿易等各方面的往來,都市圈的格局才能相互協同,各城市間的生産布局就能夠實現互利雙赢。如果一直把自己封閉起來,就無法真正地享受到都市圈相互協同的規模效能。”
“《指引》目的之一就是在空間上協調省内城市之間的合作、重塑區域競争新優勢。”劉志堅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江門的區域合作方向是“三通道”戰略,北通道對接廣佛,重點是與佛山的制造業合作以及與廣州特别是南沙的服務業合作。中通道東聯中山、深圳、東莞,特别是借助深中通道深化與深圳等東岸城市的産業合作。南通道連接珠海、港澳,并通過港澳走向RCEP、走向世界。
修煉内功,全球招商引才
借力、合作,江門還需修煉内功。劉志堅認為,當前,江門在深入實施“僑都賦能”“港澳融合”工程,打好“僑”牌,發展江門。江門全球招商大會在香港、澳門和江門三地通過線下線上面向全球同步舉行,推介江門投資環境。這是江門立足特色、發揮優勢的體現,也是大灣區建設的優勢和需要。從這個角度說,江門應繼續以“軟”對接為重點,在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
“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為有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區,就必須具備全球眼光,在全球範圍内挖掘新經濟、新業态、新人才。江門全球招商,不僅有利于珠江西岸都市圈的崛起、珠江口兩岸的平衡發展,還有利于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多樣化、人才多樣化的建設。”孫不熟表示,“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生産要素是人才,人才工作做得好,無論是公共服務水平,還是企業主體的服務水平,都能顯著提升。所以,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可以嘗試全球招才,提高人才的多樣性與國際化水平。”
統籌:南都記者 嚴亮
采寫:南都記者 嚴亮 曾育軍 羅忠明 實習生 鐘泳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