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網5月1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吳曉平/圖)1000多名師生腦洞大開,為的就是給你講講自然,聊聊宇宙。
11日,幾百名“思明娃”左手拿展闆,右手扛道具,湧入橋梁博物館。“環球自然日——青少年科學知識挑戰活動”廈門賽區分站賽正在這裡舉行,經過2天精彩激烈的角逐,評選出廈門賽區的優秀選手,他們将代表廈門進軍全球總決賽。
據悉,本次比賽由思明區教育局主辦、廈門科技館承辦,共有來自思明區30多所學校、475支隊伍的1074名師生參賽,參賽選手們通過展覽、表演及繪畫作品的形式表達他們對創新的理解,诠釋人與自然的關系。
創意十足展覽、繪畫、表演诠釋自然
本屆“環球自然日”的年度主題是:“預見性?不可預測性——探究自然規律的正反面”。比賽現場,參賽各組都圍繞這個主題腦洞大開,創意紛呈。
首個亮相的是繪畫組,廈門科技館“蟲現江湖·雨林”動物世界正在展出,所有參賽作品皆來自選手們在“蟲現江湖·雨林”館中各個分區的“就地取材”,每一幅畫都像步入飛瀑流水、煙霧缭繞的叢林世界。
最令人期待的當數“展覽組”,選手們在有限的空間中做無限的創意。比如,基因的不确定性、霧霾的産生與發展,就連房屋的發展史也能完美契合主題。《當太陽死去,地球将何去何從?》是湖明小學四年3班林子涵和黃心妍的參賽作品,分“太陽對地球有哪些影響”“太陽會如何一步步死去”“太陽死亡過程中,地球可能會怎樣”“當太陽最終死去,地球可能如何逃生”四大部分,告訴你“地球去哪裡”。“對天文比較感興趣,知道地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太陽的能量提供。而《流浪地球》熱播也引發對地球未來的關注,我們也想從科學角度去探究,當太陽逐步變化後,地球将會随之怎樣改變。”林子涵說。《人類可以預測火山噴發嗎?》是來自協和雙語學校的展品,作者是二年級學生。“家裡有一本研究火山噴發的書,孩子特别感興趣,知道有這個比賽時,他就選擇了這一主題。”學生家長說。
表演組的比賽形式就更多樣化了,有舞蹈、默劇、小品、脫口秀,還有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快闆等。
高手雲集參賽人數創賽事曆史紀錄
環球自然日活動于2012年創立,已舉辦7屆,參賽地區覆蓋北京、上海等15個省市,還包括美國、泰國、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兩個月時間的緊張報名,“環球自然日”廈門賽區以超過千人的參賽人數創下全國賽區首次參賽組隊紀錄。
廈門市民立第二小學是本次報名參賽隊伍最多的學校。“環球自然日作為國際性公益賽事,從各個環節設置到比賽形式都大大提升了孩子們自身的科學技能和團隊合作意識,他們的作品和展示出來的風采都值得更多的孩子甚至老師、家長去學習思考。”民立二小校長表示,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來廈門,讓更多的孩子參與,有更多的收獲和啟發。
據了解,本次廈門分站賽高手雲集,評審團将對參賽作品進行嚴格的篩選與慎重的評分,獲獎隊伍将于賽後一周内公布,并舉行頒獎典禮。而分賽區的優勝隊伍将進軍上海,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齡人進行激烈的角逐。
專業評審團表示,這次“環球自然日”讓大家見識了廈門地區中小學生的才華,他們用新穎的創意、巧妙的構思、神奇的道具、完美的布景展示了對于科學的理解與熱愛。在比賽中,比拼的不僅是技能和知識,還有相互之間親密的合作以及他們對于未來的創想。更希望這次“環球自然日”能讓更多孩子看見科學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