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過半,整個消費電子市場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折疊屏的百花齊放,而是平闆電腦的絕地反擊。
雖然蘋果隻是在春季常規更新了iPad Air,但我們看到OPPO、vivo先後推出了自家的平闆電腦,加上華為、聯想等處于一直在維持平闆電腦系列更新的廠商,市場似乎一下變得熱鬧了起來。
而根據最新消息,realme也即将推出旗下首款平闆電腦。按照這樣的節奏,iQOO、一加等子品牌是否也将要參與這場“平闆大戰”呢?
一時間,所有玩家再次擠入這一看似“藍海”但卻“殺機四伏”的賽道,究竟是為何?
增長匮乏的智能手機們
無論是iOS還是Android,進入2022年,“卷”成了智能手機玩家們的集體代名詞。
高刷新率、屏下前置鏡頭、影像力再升級、品牌IP聯名等等名詞成了過去三年手機行業繞不開的升級點。一年十多場演唱會的手機發布會一去不再,但套娃、套娃再套娃的模式讓用戶對換機失去了期待。
就在最近,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最新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7420萬台,同比下降14.1%。
IDC表示,持續的疫情反彈對消費者預算的影響,以及新産品升級幅度小等因素,導緻了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而更加不明朗的海外市場前景,令衆多手機廠商開始采取更加穩健保守的運營策略,全年市場将迎來巨大挑戰。若沒有額外正向刺激因素的出現,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容量或将跌破3億台大關。
一句話總結,現在大家不願意換手機了。
作為可能是介于手機和電腦之間的設備,帶大屏、支持手寫筆、孩子可網課、老婆能追劇的平闆再次在疫情爆發後收獲了諸多廠商的再次關注。
要知道,作為極度燒錢的硬件産業,之前隻有蘋果和三星一直維持着旗下平闆的更新快節奏。Google、華為、聯想都曾先後在早期涉足過平闆電腦,但有的中途退場,有的選擇半路殺回。
誰都清楚平闆生意不好做,但如今的難題是,手機賽道更不容易。
結合上文提到的IDC數據你會發現一件巧合,即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前五都先後加入了平闆争奪戰。
生态還是生意?
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全部都要。對平闆電腦這一品類來說,生态和生意誰先來不重要,關鍵是一個都不能落下。
作為國内較早的先行者,華為和聯想是涉及平闆的廠商中産品熱度較高的。前者借助鴻蒙OS,盤活了旗下的多款平闆産品線。後者搬來拯救者系列,将平闆的堆料幾乎做到了極緻。兩者最大的優勢便是區别于iPad,借助本地化完成了基礎生态的搭建。
截至目前,Android平闆依舊存在軟件适配難且慢的頑症,但好消息是,作為擁有鴻蒙互聯以及準備專注打造平闆遊戲體驗的兩家巨頭企業來說,在早已搭建好的主體生态下加入平闆電腦這一品類顯得更遊刃有餘。
從數據來看,華為選擇多點開花,旗下有着MatePad、MatePad Pro、MatePad SE、MatePad Paper 、MateBook E以及M5、M6多款平闆系列或單品。而在發售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内,聯想在京東自運營旗艦店的拯救者Y700收獲了超過2萬 的評價。
生意成了,但生态還是得等。
它到底能替代誰?
Google的第一款平闆産品于2011年推出,當時獲得了短時間流行,Nexus平闆系列一直延續到2014年,随後被Pixel系列所取代。不過,Pixel系列平闆明顯在iPad和Surface之間搖擺不定,并最終在2018年确定走上了ChromeBook的發展方向。第二年,Google宣布停止平闆産品線。
也就是說,作為OS的代言人,Google說:“哥兒幾個吃好喝好,我先撤了。”
時間來到2019,這是平闆電腦的渡劫之年。甚至連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都曾表示,華為的平闆産品線差點在這一年消失。
生态是Android平闆的命門,Google剛推出平闆時非常流行,許多App做了适配,不過當時促進Android平闆增長的主要是消費端的内容消費需求,适配的App絕大多數是視頻内容類的。
沉寂兩年後,Android平闆“龍擡頭”。
2021年獨立後的榮耀也快速發布榮耀平闆V7,2022年OPPO Pad正式面市,三星Table S8系列大賣,四月vivo推出旗下首款Pad“參賽”,谷歌也推送了Android 12L平闆專屬系統。加上華為MatePad系列甚至是蘋果iPad系列,各家新品都不約而同地開始強調“生産力”的概念。
但現實無比殘酷。
介于手機輕辦公和專業工具電腦之間的平闆,還是沒找到更精準的定位。
實際上,我作為iPad Pro和iPad mini的重度用戶,在使用這兩款産品時,後者幾乎被電子書和流媒體完全占據,前者整套超過萬元的售價的确跟“生産力”沾上點邊了,但無非用Notability做筆記、用MindNode做視頻腳本的思維導圖、用Notion完成我的個人規劃同步。
也就是說,對我而言,iPad Pro作為目前可能是市面上最強的平闆電腦,它在“生産力”上對我的幫助僅限于個人成長、知識彙總等方面,壓根兒跟“生産”談不上一絲關系。
讓我欣喜的是,無論是蘋果還是華為,依托旗下的多條産品線,平闆可以實現與其他設備的聯動。但說白了,這些屏幕較大的設備放在桌上,大多數時間可能是一個音樂控制器、時間顯示或是預覽一個PDF文件的存在。
目前它替代不了任何設備,但卻很容易被大屏手機和輕薄筆記本取代。
未來我們真的需要它嗎?
說實話,我很看好平闆電腦未來的走向。
它一定是一款以單獨系統優先,硬件做輔助的多元化設備。
首先,它可以配合一部手機完成部分行業整日甚至整周的辦公項目,不需要借助PC或Mac。其次平闆的尺寸可能在未來還會變得更大,12.9英寸的iPad Pro也許在未來會取代11英寸成為“小尺寸”的iPad Pro,15英寸的iPad Pro将成為史上屏幕最大的平闆設備。第三是開發者能從Pad OS中獲得以往沒有利潤,才能讓軟件生态保持鮮活。
我清楚的知道這條路線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長,曆經多款價格高昂的設備甚至會繼續出現玩家“中途跳車”的情況,但曆史的延續便是一個品類推翻另一個品類,平闆電腦是目前唯二可以颠覆手機 電腦的設備。
雖然我看好平闆的前景,但數據依舊在下滑。
就在最近,根據數據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平闆電腦出貨量數據顯示,平闆電腦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總量達3860萬台,前五名分别是蘋果、三星、亞馬遜、聯想和華為。
盡管有所下降,但與疫情爆發前相比,平闆電腦的發展勢頭仍然強勁。
下一個十年到底誰才是中心的問題很難回答,但衆多品牌開始涉足平闆電腦的今天,新的賽道戰役至少可以打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