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儒門弟子所需要掌握的六門功課——“禮、樂、射、禦、書、數”。六門功課中的“射”,指的是射箭技術,“射”不但是殺敵衛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育活動,而投壺禮就是來源于射禮。
這一點,從電視劇中的人物對話也可以看出。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播放的電視劇《知否》截圖
在戰國後期,投壺已經成為一種遊戲。那個時候,不會射箭會被當做恥辱,諸侯邀請客人在席間射箭,是不能被推脫的。考慮到一些人的确不會射箭,加上射箭需要耗費太多精力,就選擇用更簡易的投壺來代替。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播放的電視劇《知否》截圖
投壺遊戲在中國有着很長時間的發展過程。在《左傳》、《禮記》中,便有關于投壺的記載。“壺中滿盛紅小豆,使箭不能躍出,每投一次,不得重複,可以輪回。”在我們高中需要背誦的歐陽修所作的《醉翁亭記》中,便有“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的描述,可見,當時投壺已經成為文人雅士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
在電視劇中,在大姐華蘭的聘禮上,三哥長楓拿華蘭的聘禮和别人投壺,眼看就要輸了,小明蘭挺身而出,連中兩次,挽救了尴尬局面,給盛家争回臉面。可見,投壺射得好,既能做博賺錢,關鍵時刻更代表一個大家族的臉面。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播放的電視劇《知否》截圖
時過境遷,不過類似投壺的彈射類遊戲玩具依然有更多。相對于古人,現在的小朋友室外活動的機會更少了,這種可以在室内玩的彈射玩具将攻擊目标設在遠處,可以鍛煉孩子手和腦的配合。但是,彈射類玩具危險系數也比較高。
在此之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曾發布危險彈射類産品預警。兒童玩具國家标準GB 6675.2-2014《玩具安全 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第4款就對彈射玩具的安全性能有多項要求,彈射功能過大、彈射物是小零件、彈射機構可以發射其他有潛在危險的彈射物的玩具,都不符合标準要求。
在購買和挑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官網
第一、不要買射程比較遠的玩具。例如口袋彈弓,可以在戶外使用,射程也相對較遠,很小的彈射物也會導緻傷害發生;還有曾經風靡一時的“牙簽弩”,雖然彈射物是小小的牙簽,但殺傷力可謂“小型兵器”。要知道,古代投壺使用的也是無簇之矢。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官網
第二、有銳利尖端和邊緣的玩具例如金屬飛镖、帶有銳利邊緣的撲克牌等。這種玩具在飛出之後動能很大,很可能劃傷、紮傷人體。
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官網
此外,在家裡玩投射類的玩具時,例如迷你投籃、投射手表等,最好保證場地相對空曠,留出一定的奔跑活動空間。可以使用泡沫墊、圍欄等工具專門布置出一個玩樂區,注意不要使用長毛地毯,這種地毯可能導緻腳底打滑,在奔跑時受傷。
新京報記者 馮靜 圖片來源 視頻截圖、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産品管理中心官網 校對 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