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候鳥一樣,舒克随着雪季的開始與結束在各個滑雪場之間遷徙。他完全熟悉新疆滑雪場裡的氣息,在他的世界裡,他拒絕用“中産”來概括那群長期駐紮在新疆滑雪場的雪友,他糾正我,是“高産”。
文 | 謝婵
編輯 | 金匝
運營 | 田寶
“穿醜醜的雪服,誰也開心不起來”
在滑雪場排隊領取雪服時,看着衣架上一整排高飽和度玫紅,我默默祈禱,這不是我待會兒要穿的衣服。
也許是老天聽到了并試圖為難我,發雪服的阿姨問了我的身高,果斷轉身取下那套玫紅色的塞給我,絲毫沒有注意到我為難的眼神,并麻利地喊道:“下一個。”
這是我第一次來滑雪,因為冬奧會加持,這個冬天,我朋友圈的含雪量出奇地高,刷三條就能發現一個定位在雪場的。“中産”朋友們更甚,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三亞不再是他們的精神故鄉,北方各大專業滑雪場才是。一個網友更絕,将它比喻為“白色鴉片”。畢竟,很多人告訴我這是項會上瘾的運動。
滑雪帶動了相關經濟,體育總局發布過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冰雪産業總規模已經達到了6000億元;到2025年,或将達到萬億元,那時候,參與冰雪運動的人也将超過5000萬。
忍不住要成為5000萬中的一員,我打開了北京密雲南山滑雪場的預約頁面——自從崇禮滑雪場成為冬奧會比賽場地暫停開放後,幾乎所有人都湧進了南山——整個春節期間,南山的雪票全部被預約完了。我和朋友無奈選擇了離北京市區最近的西山滑雪場,旺季中的節假日,四小時的雪票漲到了360元,還不含租雪服的錢,朋友取笑我,是那種買股票會在最高點買入的人。
來之前,我提前問了幾個滑過雪的朋友要準備些什麼,沒想到我得到的回答和專業裝備、技術無關,而是聚焦在“雪服”上,“千萬不要穿滑雪場提供的雪服”,一位朋友甚至直接扔給我小紅書上頗火的雪服店鍊接,告訴我這家店的審美好,重點是:容易出片。
“雪場裡的衣服很醜嗎?”我忍不住問。“不至于很醜,但是上不了小紅書。”朋友果斷地回答。
我原本不以為然,對我來說,出片,并不是一項運動最重要的需求。但此刻,拿着阿姨遞過來的這件玫紅色雪服,我悟了:不出片也許不重要,但是穿一身醜醜的雪服滑雪,誰也開心不起來。
▲ 玫紅色的滑雪服。謝婵 / 攝
除了雪服,還有手套、頭盔、雪鞋、雪具要領取,幾乎每一個都在加深我的絕望。手套,是我讀小學時期流行的紫色星空圖案;頭盔,大紅色,我家鄉的摩的師傅同款;到了雪鞋區,一雙明綠色和明黃色拼接的雪鞋,再次給了我重重一擊。把這些顔色全部穿在身上,對一個在日常生活中穿搭不求出彩但求不出錯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同行的朋友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在雪場,男性的選擇更少,隻有一套看起來被洗掉色了的灰藍色雪服,他穿上之後,直言自己好像是要去接受勞動改造,再仔細一看,雪服胸口還有被紅油漆噴塗的“員工”兩個大字。
▲ 被紅油漆噴塗的“員工”兩個字的滑雪服。謝婵 / 攝
每年都在變
無法忍受醜陋雪服的我,在第二次滑雪時,還是去了朋友推給我的那家雪服店。它位于南山雪場,被農田、平房所環抱,原本我還有點懷疑,但推開門的一瞬間,立馬服氣了,一眼掃過去,果然每一件雪服的顔色都很适合拍照。
在大衆點評上,它也是占據榜首的“網紅店”:白磚牆壁,柔和射燈,有“我們如此熱愛滑雪”的logo打卡位,也有一整面牆的暴力熊收藏品,大塊鏡子是給雪友自拍準備的。店主農慧非常懂得流量密碼,進店的客人隻要提到是因為小紅書種草來的,就能打85折。
十幾年前,在北京上學的農慧第一次去南山滑雪場時,也像我一樣,體會了一把雪服的絕望。她打開QQ空間,那個叫“開心每一天”的相冊裡,存着她十多年前的照片,她和朋友們穿着高飽和度的單色調雪服在雪地上跳躍——和我滑雪那天穿的仿佛是同一個時代的産物。
滑雪,從一項小衆的運動到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和雪場數量變多密不可分,2015年,全國滑雪場的數量才568家,2019年增加到770家,預計2022年将達到1000餘家。一個個雪場卯足了勁兒,雪道和纜車越修越好,隻是在雪服租賃這一塊,時間仿佛停滞不前了。
農慧發現了這個機會。她畢業之後進入廣告公司,後來辭職創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一定要開一家好看的雪服租賃店。農慧善于觀察,一個新手剛接觸滑雪時會有這樣一種心态:滑得好需要時間,但穿得好看太容易了,這跟“差生文具多”一個道理。
整個雪季,農慧的店都處于一種火爆狀态,包括年夜飯,全家人的吃住都隻能在店裡解決,為此,她還專門雇了位做飯阿姨。今年,她又在南山開了第三家分店來分流客人,盡管這三家店相隔都不超過100米。
但,什麼樣的雪服才是好看的?
這是一個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因為好看每一年都在變。剛開店的時候,農慧憑借自己作為藝術生的審美來搭配和推薦雪服,稍微花點心思,就會比滑雪場裡的雪服好看太多。早幾年,客人喜歡帶一點花紋的雪服,再後來是高級的莫迪蘭色,這兩年變化更快,上個月,可能社交媒體上還在追捧冰激淩色系的薄荷綠、香芋紫,轉眼間就有帖子說,“時尚是輪回,高飽和度的拼撞色才是潮流”。這幾年,她店裡每年都要更新淘汰400多套雪服。
雪服的鄙視鍊現狀,從農慧的店裡就能窺見一二。按照單日價格出租,最便宜的是普通雪服,條紋、潑墨和不規則色塊,不算難看,但都不是當下最時興的款式;旁邊的雪服區标着“新品拍照爆款雪服”,和“高端連體雪服”區一樣,價格上升為100元,都以馬卡龍色系為主;“網紅推薦同款雪服”的價格,要再高上50元。排在鄙視鍊頂端的,是“明星同款高端雪服”,200元一套。
▲ 明星同款雪服。謝婵 / 攝
除了設計感和顔值,雪服品牌也是雪友們在意的維度之一。前幾年的大熱門款雪服:BURTON AK457,一萬多一套,最高時溢價到三萬多,大黑大黃大紅大綠是它的标志色,穿上它,你就是整個雪場最靓的仔,有人吐槽說,雪場10分鐘,能撞衫5次,堪比冬季北京三裡屯街頭的加拿大鵝。
品牌也并不是越出名或越貴越好。在新疆雪場駐紮的滑雪約拍師舒克,幾乎看過市面上所有的雪服品牌和款式,但今年,他發現來拍照的女生會穿着一些他不認識的雪服,一些客人告訴他,因為不想在下餃子一樣的雪場裡撞衫,現在更願意選擇一些小衆的國産品牌。
農慧雪服店裡的人來來往往,一些熟面孔她幾乎天天都見,一周滑七天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她有時候也忍不住想,這些人都不用上班的嗎?她感覺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在這十年裡發生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她剛創業的2009年,身邊壓根沒人會提到“壓力大,要健身”,但現在,似乎所有人都有共識,要去三亞後海村沖浪,要去莫幹山露營,更要去新疆滑雪,要做一切刺激而快樂的事情。
隻差照片
一切就緒,剩下的,就是要去雪場拍一張照片了。
前幾年,照片的作用還是展示滑雪技術,網上的攻略告訴我,要打開手機的廣角模式,攝像頭放到最低,仰着拍起跳瞬間,或者側跪在地上拍,還得多安排一個人幫忙撒雪,逆着光,你能收獲一張高級的“刹車瞬間”。
抗凍的女性們下身裹着滑雪服,上身隻穿運動内衣,在雪場拍一張比基尼照,也火過一陣。再後來,拍照攻略變成了抱着雪闆假裝路過鏡頭,追求自然松弛的感覺。舒克給客人準備的拍照姿勢,已經很少被用上了,大多數約拍的客人會跟他強調,抓拍就好。
拍照的場地也很重要,不能露出圍網或者雪具大廳,要找幹淨無人的自然背景,這樣才能拍出假裝在國外滑野雪的氛圍感。幾乎每一篇攻略都會提到适合拍照的場地,比如吉林松花湖的山頂小樹林,整個雪季會挂滿霧凇,還有崇禮雲頂的白烨林,新疆将軍山的山頂木屋。舒克的一大任務,就是尋找未開發過的新場地。因為一張好看的照片拍出來,第一波跟上的是同行,第二波就是看了照片成群趕來的網友,被踩過的雪地很快會被抛棄。
更高階一點的中産玩家,會在滑雪的時候花錢找舒克這樣的專業攝影師跟拍。滑雪7年的Eva,早些年會苦于沒能留下照片,但這幾年,滑雪愛好者幾乎都知道Goski,這個中文名叫“去滑雪”的App,最為出名的一個功能就是“出片”。平台的簽約攝影師會在雪場駐紮,抓拍滑雪的人,再把全部的照片放到網站上去,Eva總是在劃完雪的第二天去網站上搜索自己的照片,當然,如果想要下載高清不帶水印的,就得付錢了。
舒克去年加入了Goski,那時,他駐紮在新疆絲綢之路雪場,Goski上的簽約攝影師還隻有3位,今年突然變成了十幾個。他的一天,通常是上午給平台幹活,不斷抓拍手上綁着絲帶的人——這是願意被攝影師抓怕的暗号,下午,要忙着給約拍的客人單獨拍照,那些客人通常是從小紅書或者抖音上找來的,舒克幾乎不需要跟他們溝通妝容或者服飾,“大家都很會穿,你隻需要拍就可以了”。
▲ 舒克。圖 / 受訪者提供
鄙視鍊
當知道一項運動要為了“好看”而大費周章時,我不禁意識到,滑雪,其實并沒有那麼日常。為了站上雪道,甚至要像打仗一樣,做很多準備。
博主們熱衷于曬自己的行頭和裝備,網友 @樂 曾經把滑雪包裡的二十多樣東西拿出來依次攤開放在地上,結果占領了整面地闆。很多時候,就算一切從簡,背着10多斤重的裝備去另一個城市滑雪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也有斷舍離、不想被裝備束縛的。Eva有一個宜家的大袋子,每次出門滑雪前,護具、帽子、襪子、手套、滑雪服、速幹衣,統統扔進去,考慮到不想背着滑闆上高鐵,她至今都沒有買一塊屬于自己的闆,這在擁有七年滑雪經驗的人裡是少見的。
Eva有時候也會去看看雪闆,自己稍微能入眼的,價格都要1萬往上,加上雪包會到1.5萬左右。LV、Chanel好幾萬的雪闆,已經不香了。常常被炫的闆,是一塊镂空的黑色雪闆,據說是碳纖維的,拍它的博主會裝作非常驚訝的樣子,“今天居然在萬龍見到了傳說中的镂空闆”,雪闆主人也非常配合地隻留下一句“全球限量180塊,6.5萬”,再揚長而去。但視頻底下也有人在吐槽:“全球限量,中國不限量,刷了10分鐘視頻,已經看到3塊同樣的限量闆了。”
舒克去過一次吉林松花湖,那種像打仗一樣的感受更加明顯,都說“三億人上冰雪,兩億人在松花湖”,松花湖的排隊從大清早就開始了,隊伍能延綿兩三百米,大家争分奪秒上纜車,但最後,往往是“滑雪1分鐘,排隊兩小時”。有雪友買了三個半小時的滑雪卡,結果一個半小時過去了,他還在進雪道的路上排隊。更誇張的是,松花湖的隊伍靜止不前,雪友們調侃,自己是來罰站的。在一些排隊現場,總有人放聲高歌,“我動也不能動~我退也不能退~”
這個圈子對頂尖滑雪場的向往是真實存在的,我就看過一個叫半藏湖的公号,梳理了這樣一種雪場尊嚴: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肯定是排在頂端,擁有無可質疑的高貴血統;其次是北海道,哪兒都好,但就是沒有高山;至于北美,設施現代,但缺乏内涵。國内的滑雪場裡,原先排在頂端的可能是東北、新疆,但崇禮這幾年憑借着奧運光環的加持,逐漸風光起來。
一個滑雪場火起來的原因很多,有時候是實用,規模大、雪道長的雪場更容易受雪友們青睐,崇禮作為冬奧會場地暫停營業後,在北京剩餘一衆隻有3條雪道的滑雪場之中,坡度合适的南山迅速成了新寵,别稱是“小瑞士盆景”。
在雪道長度和滑雪時間上,雪友們是斤斤計較的。大多數城市的雪季隻有100天,對于被困職場的打工人來說,這100天裡不用加班的周末顯得尤其珍貴。Eva在崇禮關門之後去了一次南山,票價隻有崇禮的一半,但她在魔毯(上雪道的代步工具,類似電梯)上等待時默默計算了下,兩個雪場一天各自能滑多少公裡,按照單價算下來,還是崇禮的性價比更高。
▲ 西山滑雪場排隊的人。謝婵 / 攝
不是“中産”,是“高産”
但有時候,一個滑雪場火起來,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張好看的照片,或是一則好看的視頻。
比如新疆的将軍山,這裡是為數不多能看到夕陽的雪場,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站上雪道,鏡頭跟着人一路下去,絲滑又松弛,背景是一片橙黃的晚霞,這樣的視頻,再配上一首氛圍感單曲作為BGM,幾乎沒人能抵抗得了。很多人就像農慧一樣,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視頻之後,就對新疆的滑雪場生出了無限的浪漫想象,她甚至想過,等老了以後,天天去這樣的地方滑雪。
早些年,新疆的絲綢之路滑雪場是最受歡迎的,但今年,人人幾乎都跑去了可可托海和将軍山。新晉網紅可可托海就在阿勒泰,是一個小鎮,這裡以大粉雪著稱,蓬松,雪質極好,還有一片廣袤的野雪區域。據說每次下大雪的時候,一些資深雪友就算是走路走到廢了雙腳也要去滑粉雪——對,就是抖音神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唱到的地方。
不同于奧運氣息濃厚的北京或是擁擠的東北,新疆的雪場,通常是另外一種松弛景象。來新疆滑雪,短的話也得至少一周,刨去轉機和在路上的兩天,能滑雪的時間可能隻有五天,長則一個雪季。這裡真正的一天通常從下午一兩點開始,雪友們會睡到自然醒,去咖啡廳點一杯咖啡,喝完才慢悠悠踩上雪闆,上纜車,在雪道上滑了兩趟,又回到咖啡廳。舒克感歎:“這才是真正度假的樣子。”
新疆的雪季是國内最長的,可可托海從每年十月開始營業,一直到次年五月才結束營業。雪場也多,近兩年,新疆甚至會賣滑雪場的聯票,将軍山、可可托海和禾木雪場通滑卡年票售價4599元,能滑一整個雪季。
▲ 冬天被白雪覆蓋的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礦坑。圖 / 視覺中國
有人在這裡一泡就是一個雪季,當然,這也意味着大額消費。攜程曾經根據主題遊數據計算過,國内滑雪的人均消費是2398元,國外滑雪人均消費9893元。但到了新疆,消費都是要以萬來計。
像候鳥一樣,舒克随着雪季的開始與結束在各個滑雪場之間遷徙。他完全熟悉新疆滑雪場裡的氣息,在他的世界裡,他拒絕用“中産”來概括那群長期駐紮在新疆滑雪場的雪友,他糾正我,是“高産”。
其中一個證據是,這裡的客人幾乎都不講價,舒克對外的報價是拍13張精修圖800元,跟拍全天2200元。晚上修圖的時候,他會把那些臨時單靠後修。有一次,一個人想催促他,希望先修自己的,啪地給他轉了2000塊作為感謝紅包。
因為沒有直達的飛機,幾乎每隔幾天,舒克就會見到包機團,前所未有的密集,從北京、上海來的,帶着一整個雪季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甚至會直接在這裡租或買一套房。湧入新疆的雪友也推高了當地的房價,舒克在雪場轉悠的時候,聽着他們聊剛租下來的房子,從去年開始,阿勒泰一套在老小區的普通三居室,月租的價格已經漲到了五六千。
網紅和博主們也湧進來了。“在将軍山,你随意抓一個人,可能都是擁有50萬粉絲的網紅。”舒克說。這是早些年滑雪時舒克從未見過的場面,一些人和他一樣駐紮在雪場,但幾乎很少上雪道,也不幹别的,舒克後來才知道,那些是專門拍照帶貨的博主,接運動品牌的單,以安利的名義推薦雪服和雪闆。
雪場也在試圖抓住一切可能的流量密碼。自從夕陽下的将軍山火起來之後,雪場開始對擁有一定粉絲數的網紅們實行免票政策。雪場的負責人也開始頻繁地找攝影師聊天,想要熟絡關系,對攝影師們的要求也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哪邊放個凳子,哪裡布一個景,前天剛說完,第二天立馬就實現了。今年,将軍山甚至直接“收編”了一些攝影師,專門留在這裡拍照。作為遊客,你能在雪場找到所需要的一切網紅模闆,比如想拍一段穿漢服滑雪的視頻,就能找專門租漢服的店,一個小時幾十塊租金。
滑雪的年輕人,對待“好看”這件事也越來越卷了。光自己好看還不行,在一些平台上,小朋友的滑雪視頻成了新寵,它們有一套固定的發布文案,年齡是一定要出現在标題裡的,而且不能是“歲”,要用“月”,那些16個月、18個月的寶寶被帶去滑雪的視頻會收獲更多驚歎。尤其是谷愛淩奪冠之後,天才少女被家庭精心培養的叙事撲面而來,年輕父母們的焦慮再一次達到峰值。社交媒體上,一些段子式的真誠發問來了:“我孩子3歲了,現在學滑雪還來得及嗎?”
▲ 圖 / 受訪者提供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