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第一個武術指導,和葉問是私交好友。“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把他當成神,張國榮因為他的一句話而改名。
你或許不知道他是誰,但隻要你喜歡看香港武打電影,就一定看過他的熒幕角色:一個滿頭白發,酒槽鼻的怪老頭。
他其貌不揚,衣衫褴褛,腰間挎着一個酒壺,總是醉醺醺地做着各種奇怪的動作行俠仗義,扶危濟困。
他教導成龍的經典台詞有些人甚至能脫口而出:“我教徒弟,沒學功夫要先學摔!”“我幕天席地吃八方,人人都叫我蘇花子。”
在香港電影于日本大熱的年代,動漫遊戲中出現了很多以香港經典武打演員為原型的角色。而他就是《七龍珠》裡孫悟空的爺爺悟飯的原型,也是《拳皇》裡洞徹宇宙本源力量的武術大前輩—鎮元齋原型,他就是袁小田。
袁小田這個小老頭究竟有什麼魅力?翻翻他的人生履曆,你會發現他已經活成香港電影一代傳奇。
1912年,袁小田出生于北京。那個時代正值北洋軍閥混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因為看到洋鬼子整天欺負中國人。所以在那個時候,民間興起了一股習武熱潮,大家都覺得唯有習武才能安身立命。
唯有振興武魂,國人才能站起來。年幼時袁小田便醉心于武術,他精通北派功夫,對十二路譚腿、八步拳、鴛鴦腳、醉八仙等武術套路都有不俗的研究,可以說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武術家。
在民國時候,中國戲曲業蓬勃發展,因為戲劇裡總是會出現不少打鬥戲份,為了精益求精,讓戲劇效果更好看,一些戲劇名伶便會請武師來指導他們的演出。
袁小田便做過粵劇大師薛覺先的粵劇動作指導,将北派武術設計到粵劇表演中。
通過這次經曆 ,讓袁小田懂得了怎麼把傳統的剛強淩厲的北派武術動作設計成适合演出的剛柔并濟,潇灑飄逸的風格,也讓他對演藝事業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經人介紹開始步入香港影壇。
因為他外形實在是其貌不揚,并不适合做電影主角,但他那一身過硬的北派功夫卻在電影圈很吃香。
因為當時香港電影圈剛剛起步,拍攝打戲時,演員做得大多都是傳統的戲曲動作,雖然藝術感十足,卻因為缺乏打鬥時應有的酣暢淋漓的對招刺激感和技巧感,給人感覺很喜感。
電影圈正缺少像他這樣專業的武術名家,于是袁小田做了武術替身演員,專門負責給一些明星做高難度武打動作。
如當年紅極一時的電影《關東大俠》裡,袁小田就做了女主角邬麗珠的武替,在電影中貢獻出不少精彩的打戲。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由于大量人才進入香港,促進了香港文藝的蓬勃發展,由此推動香港電影進入了發展黃金期,袁小田憑借自身的武打功底和對電影動作場面做出的優秀指導,令他漸漸在香港電影圈打出了不小的名氣。
在1960年由王天林導演執導的電影《鐵臂金剛》中,首次在電影名單中出現了“武術指導袁小田”這幾個字。
之前,電影圈并沒有武術指導這個概念,在此之後,武術指導開始正式成為一個新名詞,而袁小田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武術指導。
1963年,袁小田客串出演了美國電影《北京五十五日》,并擔任幕後武術指導。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他出演了《劍影神魔》、《奪魂旗》、《倚天屠龍記》、《仙鶴神針新篇》等不少知名的武打黑白電影,多飾演武林高手。後來又在關德興版《黃飛鴻》中出演過重要角色。
1964年,由淩雲導演,改編自台灣武俠小說家柳殘陽經典武俠小說《天佛掌》的武俠奇幻粵語電影《如來神掌》系列在香港大火,“龍劍飛”、“火雲邪神”等人物紅遍大街小巷,電影裡不少精彩的特技設計更令當時的香港觀衆啧啧稱奇。
而這些出彩的動作特技設計,都離不開武術指導袁小田,可以說,在當時黎小田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圈頗有分量的大人物了,在他的推動下,香港動作電影開始了第一次新的轉變。
随着袁小田年紀越來越大 ,身體狀況大不如前,1970年,他開始退居幕後,一心栽培五個兒子。而這五個兒子則組成了香港電影圈赫赫有名的“袁家班”。
這五個兒子便是袁和平、袁順義、袁祥仁、袁日初、袁龍駒。
其中袁和平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一名優秀的武術指導。
由他執導的電影《蛇形刁手》、《醉拳》成為成龍早期代表作,他擔任武術指導的電影《黃飛鴻》、《太極張三豐》、《精武英雄》成為香港90年代武俠動作電影裡程碑作品。
“功夫皇帝”李連傑或飄逸潇灑,或拳拳到肉,酣暢淋漓的動作戲,都離不開幕後武術指導袁和平的設計。
之後袁和平更是從香港一舉打入好萊塢,憑借《黑客帝國》系列、《殺死比爾》和《卧虎藏龍》等電影作品,令無數外國觀衆為中國動作戲所癡狂,由此他也成為了“天下第一武術指導”,人送外号“袁八爺”。
而袁和平的成功,更是離不開父親袁小田的栽培和支持。
1973年,随着一代動作巨星李小龍的突然離世,香港動作電影出現斷檔期。
因為在當時李小龍獨霸了動作片市場,導緻其他的動作片演員和武師完全沒有了發揮的空間。
在這段時間,袁和平瞅準了時機,他認為别人無法複制李小龍那種硬橋硬馬,招招緻命的風格,但為什麼不能另辟蹊徑,走出和李小龍不同的風格呢?
多年的武術指導經驗加上父親的幫助,讓他發現了一條獨特的武打風格路線:诙諧幽默功夫喜劇。
1978年,他在思遠公司的賞識下開始執導第一部電影《蛇形刁手》。對于自己的電影處女作,袁和平十分謹慎,他千挑萬選,最終選定了成龍。
在當時成龍還沒有成為功夫巨星,他落寞失意,老是找不準成功的路線,被人嘲諷“票房毒藥”。為了支持兒子的電影事業,袁小田也選擇了參演這部電影,飾演白長天一角。
與以往李小龍電影裡的英雄形象不同的是,袁和平執導的電影《蛇形刁手》裡,成龍飾演不學無術,遊手好閑的市井小夥計簡福。
他所打的動作诙諧幽默,酷似雜耍,搞笑中仍不失硬橋硬馬的真功夫感。袁小田飾演的白長天是簡福的師傅,在戲裡他協助成龍展現了“鐵闆橋”、“蛇形刁手”等精彩的絕招。
他鼓勵簡福時耍的那一手耍碗絕技正是純正的老北京天橋雜技味兒。電影上映後,随即火爆香港,收獲270萬港币的票房,在台灣也是票房飄紅。最終全球票房為650萬美元,成為78年的華語片亞軍。
看到香港觀衆對功夫喜劇的癡迷,于是袁和平與父親袁小田趁熱打鐵,又推出了電影《醉拳》。成龍飾演遊手好閑,無事生非的小混混“黃飛鴻”,經過師父蘇花子的教導最終學會了醉拳,打敗了前來踢館的大壞蛋。
袁小田飾演的蘇花子,行事古怪,總是一副醉醺醺沒睡醒的樣子。他在戲裡用盡了各種手段“折磨”黃飛鴻,戲外令觀衆捧腹大笑。
在這部戲裡袁小田展現了“束布成棍”、“牆上挂畫”“醉八仙”等真功夫,貢獻的名場面不輸給男主。電影上映後火爆東南亞,蘇花子一角也成為經典熒幕醉俠形象。
本來隻是助陣兒子,卻不想自己竟然火遍了大江南北!日本遊戲《拳皇》裡那個邋裡邋遢,随身攜帶着一個酒壺的白發酒槽鼻拳聖“鎮元齋”,其原型就是袁小田。
1992年周星馳主演的《武狀元蘇乞兒》,蘇乞兒的一身乞丐打扮也有緻敬袁小田的“蘇花子”的意味。
此後,袁小田出演了《醉俠蘇乞兒》、《睡拳怪招》、《南北醉拳》等電影,多飾演滑稽古怪的醉酒老頭。
可以說,袁和平的成功離不開父親袁和平的大力支持,他積極參演兒子的電影,給兒子增光添彩,在戲外也給了兒子很多電影上的指導和建議。
這些幫助令兒子袁和平獲益匪淺,在多年後一檔節目裡談及父親袁小田,他說:“我把我父親當作神!”
除了轟動海内外的袁和平外,袁小田其他的兒子在電影圈也打出了新的天地。
兒子袁祥仁也是一名優秀的武術指導,跟随大哥袁和平一起組建了“和平電影公司”。成為“袁家班”裡的關鍵人物。
他最愛客串電影,出演過《武狀元蘇乞兒》裡教給星爺“睡夢羅漢拳”的老乞丐,《大内密探零零發》裡的遁甲老太太、《功夫》裡賣給星爺《如來神掌》秘籍的流浪漢等角色,戲裡他總是一副邋裡邋遢,古裡古怪的樣子,很有當年父親袁小田的風範。
兒子袁信義既是香港有名的武術指導,又是著名的反派演員,參演過九十部電影。在《勇者無懼》裡演過冀北大盜白額虎、《鷹爪鐵布衫》演過反派“奇山三怪”中奪命判官、《大内密探零零發》演過雙面人。兒子袁日初曾被哥哥袁和平力捧,主演過電影《奇門遁甲》、《天師撞邪》、《鬼馬天師》。
最小的兒子袁龍駒也同時做過武術指導和演員,出演過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醉俠蘇乞兒》。可以說,袁家班稱得上人才濟濟。除了袁家兒子們,還有一個功夫巨星也從袁家班裡走了出來,那就是甄子丹。
除了忙于照顧兒子們的電影事業,袁小田也會提攜後輩。
剛剛從英國讀書回來的張國榮,那會兒名字其實叫“張發忠”,進了娛樂圈之後又起了一個洋氣的藝名:張發宗。
誰知道老前輩袁小田讀了他的名字之後頗為嫌棄,認為這個名字粵語讀起來像“發腫”,不夠吉利會阻擋他的星運。
于是少年張發宗聽從了老前輩的建議改名為“張國榮”。從此這個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由于長年累月從事武術指導工作,令袁小田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晚年的時候他患上了肝癌。1980年袁小田病逝,享年68歲。
袁小田老爺子的一生,如同一代傳奇。從以武安身的少年到成為一代武術指導,袁家班的先驅人物,香港電影的輝煌,離不開他揮灑的熱血與青春。
那個白發酒槽鼻怪老頭的經典形象,永遠留在銀幕上,永不褪色。
他的兒子們所組建的袁家班傳承了他的電影事業,令武打電影綻放異彩。
如今袁老雖然不在江湖,我們依舊可以重溫電影《醉拳》,感受一代醉俠的銀幕風采。
,